- +1
中国创客|海归学霸创业做“乡土研学”:用教育连接城乡
5月中旬,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在90后创客汪星宇办公室见到他和他的创业伙伴时,湖南湘西凤凰梁山村的老乡寄来的一大箱扇子刚到。办公室不大,除了杂乱的办公用品和贴满柜子的荣誉证书,角落里还有熬夜时用的睡袋、枕头。
参与乡村游学的学生同村民交谈。“让你看到了我们萎靡的一面。”汪星宇调侃道。他是媒体报道中的“复旦纽大小杨洋”: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专业,后留学美国纽约大学,长相帅气,颇有“杨洋”的味道——在今年5月初的一则视频报道中,他甚至被称为“校草”。
但汪星宇不愿这些成为自己的标签,在他看来,名校光环和一时的关注不会带来创业的成功。2017年8月,留学归来不久,他同朋友一道创立“乡村笔记”,为中国学生提供“乡村游学”,想“帮孩子们补上乡村这一课”,同时“给老乡们带来一点改变”。这群打小生活在都市的年轻人现在长期待在湖南湘西农村,直面“住在猪圈隔壁,没有自来水,使用旱厕,睡石板床”的生活。
参与研学的学生在湘西农村。汪星宇和创业伙伴兼同学金一斐自嘲是复旦国政系中“混得最差的”。“如果想挣钱的话,我应该安安静静的当个网红。”汪星宇认为“创业不光鲜,拼谁熬得下去”。“城市孩子需要乡村视野,乡村发展需要城市支持。希望大家提起我想到的是乡村笔记,是一个还蛮有情怀的创业小青年。”
湖南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向敏敏老师长期关注湘西的乡村发展。5月13日,她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表示,“我从小在湘西长大,很爱这片山水,当星宇他们用新的眼光看待湘西,来感受湘西的人文和美好时,我觉得特别开心。”
加班时汪星宇等人便在办公室打地铺。“用教育连接城乡”
每当汪星宇说自己是上海乡下人时,往往会招致别人的反驳——“上海哪里有乡下。”他1992年出生,幼时住在南汇大团,“楼虽然盖的都是两三层小洋房,但是爷爷奶奶会种一点地,隔壁邻居的地也都外包种瓜果水蜜桃了,村里有很多瓜,还能钓到小龙虾。”
每逢红白喜事大家都会一起做,每家的碗下面都会写上自己的名字,聚餐吃饭就会把全村的碗收到一起用……汪星宇告诉澎湃新闻,自己从小生活在这样的环境中,很喜欢村里的氛围,大家关系都比较好。“对乡村的关注一方面也是源自于自己的生活环境。”
大学期间,汪星宇通过复旦大学交换生项目前往芬兰赫尔辛基大学待了一年。这一年里,他背着书包走遍了北欧各国。在接受中国青年报采访时,汪星宇称最爱去的仍是北欧乡下的各种小镇,“风景秀美,民风淳朴,生活安逸”。
汪星宇的梦想也是在乡下“做一名镇长”,本科毕业后曾尝试过考公务员,无奈失败。随后,汪星宇前往美国纽约大学留学,其间,他意识到自己并不了解中国。“本以为自己视野还算开阔,但当美国人问我中国是什么样时,我有点回答不出来。”汪星宇觉得自己学的是国际关系,但却没有特别了解中国,尤其是中国的农村。
汪星宇(左)和他的创业伙伴黄唯桦(中)、金一斐。受访者供图“北上广深代表不了中国。”汪星宇抱着了解中国的想法,决定留学回国后做一些和乡村相关的事。跟随专门帮助农民卖土特产的公益组织“黑土麦田”,汪星宇在湖南湘西见到了真正的农村——这跟他过去的认识不一样,比如嘉定的葡萄园、南汇的桃林、川沙的西瓜田、奉贤的草莓大棚。
期间,汪星宇发现一些“扶贫”模式可持续性较差,比如通过私人渠道帮老乡卖农副产品。人一走,东西还是卖不出去。“更重要的是要让老乡觉得乡村是被重视的,要让它更多地被看到、被关注。”汪星宇告诉澎湃新闻。
中国青年报曾报道,在北上广深等大城市总有这样一群想要吃苦、体验生活的孩子——他们的家庭年收入达到上百万元,想要去国外上大学,却苦于没有漂亮的、令人眼前一亮的社会实践经验,为此,家长们会花上数万元送孩子去非洲“吃苦”。
“连中国农村什么样都还不知道,去什么非洲?”加上全国正在推进的中高考改革注重学生实践能力培养,汪星宇认为“需求”会更多。他由此决定创办自己的公司“乡村笔记”,专做“乡土研学”,对标“出国游学”。
创业首先需要好的团队。“去年8月,星宇大半夜给我打了电话说想创业,问我愿不愿意加入。”汪星宇的大学室友、乡村笔记联合创始人金一斐告诉澎湃新闻。彼时,金一斐尚在上海市奉贤区团委工作,已是当地“储备人才”,觉得汪星宇的想法蛮有意思,“没怎么犹豫”便辞职加入创业。汪星宇还找来了好友黄唯桦做“乡村笔记”的CTO,负责平台技术开发工作。
团队搭建起来了,寻找合合适的村子却并不简单。“交通不便是比较大的问题,很多大山里的村子是我们自己跑的。用地图导航找不到,有时候看到对面山头有个村子,但就是过不去。”汪星宇称。
但这个过程也充满了乐趣。“路上经常会碰到小溪流,夏天热,就会冲进去洗个澡。”汪星宇说。为寻找沈从文先生《湘行散记》中“鸭窠围”一地,他和金一斐两人曾租船沿沅江而上,久寻未果,后来船偶然停在了一个码头,问了一位大姐,才知道“鸭窠围”就在脚下。
“书中所讲的“鸭窠围”和现在地名读音一样,但是字完全不一样了。没想到突然找到了,大姐知道我们饿了一天,还煮了碗面给我们吃。”金一斐说。
谈到和老乡的沟通,汪星宇坦言,“不要跟老乡讲情怀,用行动说话就可以了。”团队在湘西考察了二三十个村子,但真正落地的只有五六个。他说,一方面村子要有故事,有特色;另一方面条件不能太差,学生要能住下来。
湘西老乡寄来的扇子,团队将打包寄给学生。受访者供图“城市孩子需要乡村视野”
“我们的目标客户群就是一群想要寻找真正的社会实践机会的初、高中学生。”汪星宇认为“乡村笔记”主要想向乡村学习,而非单纯提供帮助,这和公益机构不太一样。该团队目前有10名成员,开发了湘西乡土写作营、湘西乡土调研营地、山东菏泽乡土戏曲营、石棉乡土自然营等线路,截至目前共有41名学生分三批前往研学。
首次招生后,汪星宇发现,虽然大城市学生占比大,但也有很多来自镇江、东莞、合肥等二三线城市。“我们的用户画像其实还不明确。”汪星宇认为,“中国人往上数三代,大都有乡村背景,很多家长对乡村是有情节的。”
正在上海读8年级的高天悦,她在2017年寒假参加了“湘西写作营”,这是她第一次前往乡村调研。“我们的调研主题是婚俗习惯,刚好有村民要结婚,老乡很热情地邀请我们去参加婚礼。”高天悦5月13日告诉澎湃新闻,“这和在上海的婚礼太不一样了,抬轿子、穿民族服饰、请所有人吃饭等等,非常热闹!”
“村子被群山环绕,我们去的时候刚好断电,这是很多大城市的孩子完全无法想象的。”高天悦也感受到了村民的温暖,“天非常冷,还下雪,老乡们的门都敞开着,让我们进去烤火取暖。”她希望有更多的人关注乡村。
“城市孩子需要乡村视野,乡村发展需要城市支持。”汪星宇认为,“视野”是双向的,不仅是人们所追捧的向上的名校投行、纽约巴黎,更应该有向下的乡村田野,乡土中国。他希望能有更多人可以发现乡村的美好,老乡们也能收获自我认同。
“爷爷奶奶平时都比较孤单,也很有倾诉欲,所以有一群小朋友愿意听他们讲故事,他们也很开心。”汪星宇表示,同学们住在老乡盖的客栈,也给老乡带来了一些收入。“我们正在帮凤凰凉灯村研究土鸡蛋的销路问题,那里山特别深,东西经常运不出去,老乡希望我们能多带人进去,然后走的时候带一点东西出来。”
“关注很快就会过去,重要的事怎么把这件事情做成。”汪星宇认为,目前最难的是真正把学生带到乡村,让他们学到东西,然后平平安安回来,“希望一两年之后‘乡土研学’的理念可以深入人心。”
吉首大学师范学院教育系向敏敏老师来自沈从文笔下的边城,长期关注湘西的乡村发展。5月13日,她在接受澎湃新闻的采访时表示,“我从小在湘西长大,很爱这片山水,当星宇他们用新的眼光看待湘西,来感受湘西的人文和美好时,我觉得特别开心。”
“我们应该用圆满的眼光去看待乡村,湘西是美好的,乡村也是美好的。”向敏敏说,有的扶贫项目会免费给村民们送米、送油、甚至是送钱,反而容易滋长人的惰性,“如果自身没有力量,失去了自我认同感,扶贫只会越扶越贫。”
立志走遍所有乡村
谈到创业过程,汪星宇坦言很“难”。他和金一斐、黄唯桦每天分别从奉贤和浦东赶到位于复旦大学附近的办公室,忙的时候就直接用“睡袋”,住在这里。
“创业是一个非常综合的东西,需要拼资源,拼运气。”汪星宇说,大学生离开象牙塔时,很容易把创业想象成“我只要努力就可以做到的事”。“其实不是,就像比尔盖茨说的,创业是给人感觉特别不公平的事。
第一次开招生筹备会的时候,汪星宇还很自信。“当时我还担心如果报名人数太多的话,如何从500人中选出100人。”他表示,“最后大家通过各种关系和各种努力,像卖保险一样,才招到27名学生。”
黄唯桦告诉澎湃新闻,对他而言,创业最难的是向更多的人解释“乡土研学”理念。“这是一个新的理念,深入人心需要比较漫长的过程。”黄唯桦被创业伙伴唤作“老黄”,用汪星宇的话说,他不仅是个程序员,负责团队技术工作,也会干收发快递和客服的活儿,“和人聊天”。
最近,汪星宇将受邀回高中母校做毕业演讲。“学弟学妹可能会把我当成一个优秀学长,但他们不知道的是,一个月前我就在校门口给他们发传单,很多同学不愿意收。”汪星宇说,创业不是想象的光鲜,名校光环、媒体宣传和一时的关注不会带来创业的成功。
“我们能做的只是有勇气追求自己想做的东西,然后坚持下去。不仅是创业,任何一个事情,拼的都是谁能熬下去。”汪星宇说。未来,除了乡土研学,汪星宇还打算做乡村文化产品,比如口述史纪录片,以及瓜果蔬菜等农产品的销售。“湘西农村不是我们的唯一目标,我们还想去广西农村、湖北农村、云南农村,把中国所有的美丽乡村都走一遍。”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