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媒体评网上酒店“货不对板”:对网络平台的监管效力依然有限

任然/中国青年报
2018-05-24 09:58
澎湃质量观 >
字号

5月20日晚上,胡先生从南京来到杭州出差。他在App上预订了一家性价比颇高的“宜家酒店公寓”。然而,这家“宜家酒店公寓”,就是普通商品房小区里的普通住宅,没有酒店前台,更没有独立卫生间。甚至都没有获得公安许可,擅自就开张营业了。(《钱江晚报》5月23日)

隐藏在普通居民区的三室两厅,经过十多天的“收拾”,摇身一变,成了“酒店公寓”。并且,这种不具任何资质和营业许可的酒店,居然成功在国内多家知名旅行App上线。如此让人大跌眼镜的一幕,已不是第一次出现。今年4月,知名媒体人王志安、学者于建嵘都公开表示,遭遇了酒店信息线上与线下不符的状况。

网上订酒店的便利显而易见,但订好的酒店公寓,变成了普通住宅,如此“货不对板”,却是十足的糟心事。在类似事件的回应中,相关平台都强调,对酒店商家的上线有统一流程,包括对经营者身份证和营业执照等相关证件的严格审核。可如果上线流程真像回应中说的这般严谨,那些“以次充好”的“黑店”,又何以成功上线营业?在最新的这起案例中,所谓的“酒店公寓”连公安许可都没有,到底是如何在各平台完成注册的?相关平台又是如何审核的?多家平台都有这家店的身影,更说明这可能并非是哪一个平台的问题,或具有行业普遍性。

当前各种旅行类App很多,竞争不可谓不激烈。按理说,充分的竞争状态,能让各平台更加注重声誉,形成优胜劣汰,然而现实似乎不容乐观,其症结所在并不难理解:各平台之间的竞争拼的是上线商家数量、覆盖率,而这个指标又直接影响着它们的估值、流量。所以,重量不重质,很容易成为行业通病。即便明知一些商家存在问题,看到“对手”上线了,也只能顺应“你有我有大家有”的从众逻辑,很难单独拒绝。这样的行业竞争法则,无疑大大增加了那些问题商家的侥幸心理和生存空间。

另一方面,该行业整体上仍处于一个快速扩张的阶段,一些平台所谓的上线流程,即便确有其事,也很可能因为管理能力跟不上和投入不足,而被打折扣甚至架空。这一点其实在外卖、网约车领域也都不同程度存在着。从中可以看出一些新兴行业的市场扩张速度与自身的能力建设出现了落差。

类似事件虽然一次次被曝光,但依然一次次重演,这是最让人感到无力的地方。它一方面说明,行业规模的扩大,竞争的加剧,并没有带来相应的商业伦理与商业模式的进化,行业的进步速度或比人们预期中的要慢;另一方面,也说明当前对各网络平台的监管,其威慑力和效力依然有限。

因此,这类具有行业普遍性的问题,其解决之道,除了相关网络平台自我提升,构建更完备的责任体系,也离不开监管体系的与时俱进。只有市场主体和监管力量互相“磨合”探索,找到最优模式,一个行业的整体生态,才有望得到根本改善。

但是,厘清了个案背后的行业生态问题,并不意味着在具体案例中,相关平台就可以回避责任。最起码,对于蒙受损失的消费者,平台应该作为主要责任方,给出必要的补偿,而不仅是道歉、承诺下线不良商家。更进一步,这些问题商家,到底是如何上线的,漏洞在哪?是审核存在机制漏洞,还是根本就审核不严,甚至是有意“睁只眼闭只眼”,必须要向社会作出透明的、有诚意的解释。否则,遇到投诉且被媒体关注了才道歉、下线作危机公关,这样的纠错效率太低,甚至还会助长“虱子多了不怕痒”的惯性。

(本文原题为《网上订酒店“货不对板” 问题商家是如何上线的》)

    责任编辑:刘霁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