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提力加效:2023年财政工作的方向、力度与节奏
2022年12月29日,全国财政工作视频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总结2022年财政工作,并研究部署2023年财政工作。会议指出,2022年财政部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面落实疫情要防住、经济要稳住、发展要安全的要求,抓好稳经济一揽子政策和接续政策落实,各项财政政策早出快出,推动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实现了经济总体回稳向好。
会议提出,2023年财政部门要坚持稳中求进工作总基调,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着力推动高质量发展,更好统筹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更好统筹发展和安全,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增强财政宏观调控效能,推动经济运行整体好转,实现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开好局起好步提供有力支持。
方向要准:积极财政政策加力提效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2022年12月初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外部环境依然严峻,但是我国经济韧性强、潜力大、活力足,各项政策效果持续显现,明年经济运行有望总体回升。会议要求,2023年要坚持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继续实施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宏观政策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合力。一是积极的财政政策要加力提效;二是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三是产业政策要发展和安全并举;四是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五是社会政策要兜牢民生底线。
排序第一的宏观经济政策仍然是积极财政政策,会议强调,保持必要的财政支出强度,优化组合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在有效支持高质量发展中保障财政可持续和地方政府债务风险可控,同时加大中央对地方的转移支付力度,推动财力下沉,做好基层“三保”工作。其余四个方面的政策落实,其实都与财政工作都紧密相关:
稳健的货币政策要精准有力,需要积极的财政政策与之配套协调,共同加强对小微企业、科技创新和绿色发展等领域的支持;
产业政策要发展与安全并举,对于传统产业改造升级和战略性新兴产业培育壮大,也离不开财税政策的积极支持和有效促进;
科技政策要聚焦自立自强,对于国家重大科技项目的实施以及教育科技人才工作亦需要财政资金的重点投入和有效保障;
社会政策要兜底民生底线,更少不了财政对民生事业的兜底功能和对社会建设的支撑效应。
围绕2023年财政政策的“加力提效”,刚刚召开的全国财政工作会议提出了重点要求,这也对市场的合理预期提供了明确指引。
一是“延续政策”,持续完善税费支持政策,继续保持政策的延续性和针对性。可以预计,在2023年,面向中小微企业纾困的各项税费政策会加以延续和优化,原则上不会到期“一刀切”终止或取消。
二是“加强统筹”,加强财政资源统筹,优化政策工具,适度扩大财政支出规模。市场在2023年的合理预期是政府会组合财政赤字、专项债、贴息等工具综合发力,有效拉动相关产业行业投资,适度增大财政支出强度,并有效保障国家重点战略。
三是“优化结构”,大力优化支出结构,有保有压、重点突出地推动财政运行过程。在2023年,国家会积极支持科技攻关、乡村振兴、区域重大战略、教育、基本民生、绿色发展等重点领域,相关板块产业亦会因此受益并获得市场机会。
四是“保障民生”,均衡区域间财力水平,完善政府转移支付机制。在2023年,围绕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目标,会持续加大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完善保障基本民生的基层财力长效保障机制,也为家庭消费升级相关行业提供有效助力。
五是“防控风险”,严肃财经纪律,坚决制止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在2023年,财政风险会成为重要关注点,各级政府会严格财政收支规范管理,相关市场主体需对此保持充分关注。
力度要实:更好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
全国财政工作会议要求,在2023年需要做到“五个更好统筹”,加大财政宏观调控力度,加强各类政策协调配合,形成共促高质量发展的合力。会议还提出了做好2023年财政工作的八项重点任务,分别涉及助企纾困、稳投资稳消费、科技振兴、民生财政、财税改革、财会监督和国际合作等方面,为2023年经济复苏回暖创造有利条件,贡献财政力量。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把实施扩大内需战略同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有机结合起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主攻方向是提高供给质量,最终目的是满足需求,而在新时期需求侧改革的重点是扩大内需,满足人民群众美好生活需要和消费升级需求,并与供给侧改革良性互动。
2023年财政工作的着力点,需要在扩大内需和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协调推进。在扩大内需方面,主要是聚焦“加强、转型、升级”,加大支出强度,特别是推动重大项目建设和设备更新改造的实物工作量,推动就业优先政策,在重点消费领域加强引导,促进家庭领域转型升级;在供给侧结构改革方面,主要是聚焦“优化、补强、自主”,优化投资方向和产业结构,对于重点新兴领域和科技创新领域的产业加强引导,补短板优结构,强链补链延链,推动先进制造业产业全链条发展,以自主可控、优质有效的供给满足和创造需求。
在2023年,将各项财政工作切实落到实处,需要围绕更好地统筹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扩大内需这个基本范畴。
一是“稳预期”,需要增强财政政策的针对性和有效性,优化完善助企纾困政策,激发各类市场主体活力,落实落细就业优先政策,大力提振市场主体信心。
二是“增动能”,需要发挥财政稳投资促消费作用,强化政府投资对全社会投资的引导带动,促进恢复和扩大消费,加力稳定外贸外资,着力扩大国内需求。
三是“促升级”,需要持续推动科技振兴,提升科技投入效能,强化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推动产业结构优化升级,推动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
四是“兜底线”,需要支持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提高医疗卫生服务能力,健全社会保障体系,持续改善生态环境质量,做好基层“三保”底线保障。
节奏要稳:更好地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要更好统筹经济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坚持以质取胜,以量变的积累实现质变。这一要求,对准确理解经济高质量发展中“质”与“量”的辩证关系以及如何做到“量增质升”提供了方向指引,并为做好2023年经济工作指明了方向。在中央统筹推进的各项工作中,财政工作是统筹各方、治国理政、当家理财、固本强基的基础性工作领域,是新时期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稳住宏观经济大盘、发挥协同政策效应以及促进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动力和支柱性保障。
在新时期,更好地统筹质的有效提升和量的合理增长,需要深化财税体制改革,加快建立与中国式现代化相协调的现代财政制度。在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进一步优化税制结构、完善财政转移支付体系、健全财政资源统筹机制、完善预算管理制度和全面提升财政管理现代化水平将成为财政工作的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
在2023年,一方面,财政工作将继续围绕“量”上基于“保增长”“扩支出”“促发展”的合理增长速度和规模,发展仍是硬道理,财政支出仍将维持相当强度,扶助小微,保障就业,稳定预期,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另一方面,财政工作将更加聚焦“质”上基于“调结构”“稳就业”“控风险”的高质量发展目标,财税政策和财政支出更多地将投向创新领域,主动引领,扶优扶强,推动科技创新、社会管理创新和体制机制创新,依靠持续性创新培育壮大发展新动能,不断增进民生福祉的质量和成色。
需要特别指出的是,财政安全与财政风险控制是近年来财政工作的重要关注点,也是把握2023年财政工作整体节奏的“调节器”和“检验阀”。2023年,财政部门将更加积极稳妥防范化解风险隐患,继续抓实化解地方政府隐性债务风险,加强地方政府融资平台公司治理,对违法违规举债行为坚持“零容忍”,积极配合防范化解重要领域风险,牢牢守住不发生系统性风险的底线。与此同时,进一步加强财政工作的规范化和制度化建设,特别是严格规范财政收支规范管理,健全财会监督体系和工作机制,突出监督重点,优化监督方式,加强与各类监督贯通协调,确保法治财政工作的实践效能。
(作者王桦宇为北京大学法学博士,上海交通大学凯原法学院副教授、财税法研究中心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为财税改革及其法治化、公共政策与社会治理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