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山西博物院新展“扬州八怪”,看其延续脉络和不同风格
郑燮的兰石、李鱓的古柏凌霄、汪士慎的梅花、金农的花卉……18世纪的扬州文人云集,以“扬州八怪”为代表的扬州画派构成清代画坛独特的气象。
近日,“丹青蹊径——津晋馆藏扬州画派绘画展”山西博物院举行,展览精选天津博物馆和山西博物院收藏的扬州画派十余位画家60余幅画作,展现扬州画派的艺术成就。
展览现场
康乾年间,地处要津的扬州,商业繁荣,官吏崇文,盐商养士,“天下名士,半在维扬”。自由开放的社会环境和人文风尚,吸引了大批以平民书画家为主流的艺术家,他们在艺术上熔诗书画于一炉,独辟蹊径,大胆创新,水墨写意,师法自然,画坛为之一新。
展览作品。
“扬州画派”指的就是清代康熙至乾隆年间活跃于扬州地区的一众书画家群体,尤以“扬州八怪”为主要代表。所谓,“扬州八怪”其实并不只限于八人,其主要代表达十数人之多。他们的作品以大写意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流,题材、风格、技法、意蕴等各方面大胆创新,不拘于摹古,突出意象,直抒性情,以一种清新悠纵、生机勃勃的姿态出现于我国18世纪画坛,为传统画风注入变革的活力。据介绍,展览的60余幅画作展现了扬州画派突破传统文人画“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的审美桎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通过笔墨来传达“多直露、少虚伪、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的艺术思想,以及“宁拙勿妍,宁丑勿媚”的审美态度。
展览现场
展览分为“文人荟萃 领异新风”“笔墨纵横 心裁别出”“谐俗真趣 异彩纷呈”三个单元。
“文人荟萃 领异新风”展示了以陈撰、华喦、高凤翰、边寿民等人为代表的画家,高举“借古开今”的大旗,自成一体,师古不泥,关注平民,体悟生活,在追求文人性情的同时,营造出极强的装饰趣味,将峭拔孤傲的品格和闲淡温雅的艺术融会贯通,满足了社会民众渴求的文人雅趣。扬州画派隐然成形。
其中,陈撰(1677-1758)曾寓居钱塘(今浙江杭州)。常游走于江淮间,并流寓扬州,遂归为“扬州八怪”画家群体之一员,亦被称为扬州八怪中唯一不以卖书画为生计的画家。
陈撰因学识名于江淮,被荐举作博学鸿词科,但拒不应试,却寄寓江都玉几山房,专心书画收藏鉴赏。所藏书画颇富。他擅长花鸟画,格调超逸,气氛清雅,尤擅长画梅花。与李鱓齐名,世并称“复堂玉几”。兼通山水画,并擅长临摹历代名画。
陈撰 《梅花图轴》 纸本墨笔 纵109厘米、横31厘米
新罗山人华嵒(1682-1756)因家贫失学,备受世俗冷落,愤而离乡漂泊,客居杭州,由此结交了很多文人学士。中晚年一直频繁往来于杭州、扬州,以卖画为生。
华嵒 《疏树归禽图轴》 纸本设色 纵83.5厘米、横96厘米
华嵒的花鸟画最负盛名,他吸收明代陈淳、周之冕、清代恽寿平诸家之长,形成兼工带写的小写意手法。在画法上,既有细节描写的精微性,又不失笔墨上的简逸生动,禽鸟毛羽细致蓬松的毫毛毕现。
边寿民(1684-1752)是一位诗、书、画“三绝”的文人画家,他的花鸟画,在元、明人画法基础上,着重吸收陈淳、徐渭的大写意花鸟画技法,而能出新。所作芦雁,潇洒生动,将芦雁飞鸣食宿等种种形态表现得淋漓尽致,故有“边芦雁”之称。
边寿民 《雪泥印迹图轴》 纸本设色 纵42厘米、横32厘米
高凤翰(1683-1749)早年山水师法宋人,较为严谨,有雄浑静逸之美;中年以后多作花卉树石,笔法奔放,纵逸不拘成法;晚年的左手作品,多作写意,画风为之一变,生拙苍劲,更富奇趣。
高凤翰 《半亭对菊图轴》 纸本设色 纵121厘米、横46.5厘米
“笔墨纵横 心裁别出”单元突出了“文人画”的创作主题,以大写意花鸟画和人物画为主流,题材、风格、技法、意蕴等各方面大胆创新,不拘于摹古,突出意象,直抒性情,以一种清新悠纵、生机勃勃的姿态出现于我国十八世纪画坛,为传统画风注入变革的活力。这一部分展出了李鱓、汪士慎、金农等人的作品。
李鱓 《古柏凌霄图轴》 纸本设色 纵181厘米、横101.5厘米
李鱓(1686-1760)以花鸟画为主,画风先后数变,早年画风工细严谨,颇有法度。中年以后转以粗笔写意,大胆泼辣,墨法酣畅淋漓,达到了其艺术生涯的巅峰。晚年画风又变,构图繁复稳健,用笔老硬拙涩,有一些作品往往呈现出散漫颓唐的气息。
汪士慎 《梅花图轴》 纸本墨笔 纵77厘米、横23.5厘米
汪士慎(1686-1759)善画墨梅、兰竹,尤以梅著称,人称“汪梅”。汪士慎画梅专画横枝老干,以淡墨晕染枝干,以浓墨点苔,以干墨圈出花瓣,画出来的梅花湿润苍劲,冷傲孤芳,自有一股疏香冷气扑面而来。
金农 《花卉图册》 纸本设色 纵23厘米、横30厘米
金农(1687-1763)被认为是扬州八怪之首,其画造型奇古,善用淡墨干笔作花卉小品,尤工画梅。人物画多作罗汉、佛像,线条厚重,笔法老辣,妙在似与不似之间,自有一种古拙庄严之气。
金农 《花卉图册》 纸本设色 纵23厘米、横30厘米
金农拓展了文人写意人物画的创作思路,其简约古拙的画风对后世具有重要影响。五十岁后始作画,并创“漆书”,所用毛笔,如扁平刷子,以浓墨书写,行笔只折不转,兼有楷、隶体势。
展览现场,金农作品
黄慎(1687-1770)的绘画技法全面,人物、花鸟、山水、楼台等皆善,其中以人物画成就最高。所作人物画多历史故事、民间传说、舟子渔人、文人仕女、乞儿贫民等题材;其花鸟画作品用笔洗练概括,大胆泼辣;山水以小品最精,境界开阔,诗趣盎然。
黄慎 《蹴鞠图轴》 绢本设色 纵116.5厘米、横125.5厘米
高翔(1688-1753)擅画山水花卉,间作佛像人物。其山水主要取法弘仁和石涛,山石常以“披麻皴”画出,苔点恰到好处,渲染较少,笔法简练,墨色淡雅,有空灵之感。树干常用双钩技法,树叶或圈或点,墨色清润。晚年时由于右手残废,常以左手作画,作品生拙苍简,用笔老辣。
高翔 《山水图册》 纸本墨笔 纵24厘米、横33厘米
高翔 山水图册纸本墨笔 纵24厘米、横33厘米
郑燮(1693-1765)以画竹、兰、石著称,剪裁构图崇尚简洁,笔情纵逸,随意挥洒,苍劲豪迈。墨竹变化多端而自成一格,造型以简、瘦为上,干枝细之又细,然细而不弱;叶少而肥,以增强竹子的苍翠茂盛之感。书法名“六分半”,纵横错落,整整斜斜,如“乱石铺街”,自成一家。
郑燮 兰石图片 纸本墨笔 纵73厘米、横114厘米
“谐俗真趣 异彩纷呈”单元侧重突破,扬州画派突破了传统文人画“以遵守古法为原则、以力振古法为己任”的审美桎梏,主张“笔墨当随时代”,通过笔墨来传达“多直露,少虚伪,抒个性,用我法,专写意,重神似”的艺术思想和“宁拙勿妍,宁丑勿媚”的审美态度。
展览中李方膺《双鹿齐鸣图轴》构图简单,却表达出双鹿的动态,但他尤擅画梅,所作梅枝具有“长且直”的特点;画花既不用粉彩,也不用墨晕,而用淡墨线圈瓣,浓墨点蕊,纯以疏简、孤傲之气取胜。
李方膺 《双鹿齐鸣图轴》 纸本墨笔 纵133.5厘米、横59.5厘米
闵贞(1730-1786尚在)的画风洒脱活泼,白描功力深厚,笔墨超逸。所作人物,比例精确,动态自然,画裙裳常用直笔勾勒,画衣褶用水波纹线条,颇具动感,有挺拔豪放之气。
闵贞 《寿星图轴》 绢本设色 纵194厘米、横97厘米
罗聘(1733-1799)拜金农为师,学诗习画,是一位全能型的画家,无论人物、肖像、山水、花卉,均有很高造诣。其肖像画作品,继承金农的写意手法,注重人物精神气质,但用笔更厚重,造型更准确,布局构图别出心裁。
罗聘 《三元图轴》纸本设色 纵112.5厘米、横54厘米
展览策划人员张子宁表示:“观众在参观中可以感受到,这些作品既属于商人也属于文士,既关乎艺术也关乎社会,将谐俗精巧和朴拙奇异、惊世骇俗、不拘一格的艺术风格汇聚成美学理论,引领时代,感召后世。”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