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小站稻“会画画”,还有田间小火车……这个“网红村”,“丰”景正好!
2023新年伊始,津南区小站镇会馆村村支书郑加林,在村里小站稻核心种植区忙碌着,走上观景台,俯瞰这片乡村土地,他心里琢磨的是“今年,要绘制何种图案的稻田画呢?”
2022年,是会馆村的丰收之年,这里的600多亩小站稻,打了70多万斤稻谷,产45万斤稻米,村集体净收入增加70多万元。同时,这里的稻田画也一炮而红,“小站稻 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字样的稻田画,吸引了无数游客的目光,人们纷纷驱车来此打卡,会馆村一跃成为了“网红村”,在乡村振兴道路上找到自己的特色。
(津云新闻记者张赫洋)
稻田“丰”景 让村民的日子更有“心气儿”
会馆村的新年格外喜庆,虽然距离大年三十儿还有些日子,但不少村民家的房屋门前,已经提前布置好了大红灯笼,“过了腊八就是年嘛,村民们今年特别有心气儿”,郑加林带记者走在乡村的小路上,笑呵呵看着村里的这些喜庆装饰。
正值中午,村里家家户户冒着“烟火气”,村民们吃上了香喷喷的“自家”小站稻,这样的饭香来之不易,因为村里领导班子的正确决策,近些年小站稻开始了成功复种。
小站稻历史悠久,远近闻名,会馆村更是有着长久的种植水稻历史,但上世纪70年代华北大旱和周围工厂的兴建,使会馆村的水稻种植面积越来越少,村民也开始放弃耕种,外出务工。
2014年,会馆村开始拆迁,村民都搬到了镇上,住进了舒适宽敞的楼房,而小站稻米那种家乡味道,却时时刻刻萦绕在人们心头。
郑加林从小在村里长大,他还记得小时候随母亲来到稻田里玩耍时的快乐光景,后来,他成为了村里的支书,便想着复种小站稻找回小站稻的价值。“乡村振兴,我们村就要找到核心价值,那就是小站稻以及围绕它及周公祠打造的生态、旅游产业。”
这样的想法得到了上级部门、村民们的双重支持,会馆村的老人们也不计报酬来帮助村里恢复小站稻种植。同时,当地通过整治水源,关停污染工厂等措施,逐步恢复了小站稻种植的可能,天津市持续推进小站稻产业振兴,创新培育出“津原U99”“金稻919”“天隆优619”等小站稻新品种,也为村里再次种植小站稻提供了基础。
2017年,小站稻的复种在会馆村正式开始,当年村里尝试种植的300多亩小站稻一举成功,然后逐年扩大了种植面积,2022年,村里小站稻种植达到了600多亩。
村民们再一次吃上了香喷喷的小站稻,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村里领导班子干得真不错,作为会馆村民,我们感到挺骄傲!”忍不住在聊天中赞叹着。
秋收时的场景
带记者走在田间的小路上,郑加林手指着眼前的土地介绍,“这些年会馆村还借助了和谐共生理念,进行了稻蟹混养,利润更可观,不仅实现了绿色农业,也鼓了群众的钱袋子。”原来,水稻为蟹的生长提供丰富的天然饵料和栖息条件,蟹粪回田还可以促进水稻生长,稻蟹混养的稻田,相比普通稻田回报要高得多。
种植的道路走通了,如何发挥综合效益是新的思考。2022年,“稻田画”的思路被提了出来。
“说干就干”,村里请来了专门制作稻田画的公司,通过卫星定位的方式,提前做好了插秧的工作。一开始,稻田画有多个版本,最终,村里敲定了“乡村振兴 喜迎盛会”的版本,更符合2022年迎盛会的氛围。
插秧之后的日子,郑加林和村民们经常会去地里看看,亲眼见证了秧苗一点一点的长高、长成,到最终成为丰收之景。
“稻田画”火了!2022年十一假期期间,这里一天就迎来了7000多名游客。当时因为疫情,人们不方便开车来看稻田画,大伙儿就把车辆停在了路边,徒步走进这片稻田风景区域。
郑加林记得,那时候路边的车辆就有三四千辆,人们来村里“打卡”的热情高涨,这进一步提振了村里领导班子,将会馆村打造成旅游景区的信心。
“网红路”越走越宽
冬天的土地,一眼望去虽然不如秋收季节风景如画,却孕育着希望。
去年,会馆村的小站稻核心种植区有着十几位村民在做专职工作,每月可以获得4000多元工资。因为对小站稻的热爱,还有不少村里的老人时不时来地里转转,帮着看看水稻的长势。年底丰收的水稻不仅可以卖钱,还会留下一部分分给村里家家户户,村民们享受着丰收带来的喜悦,这些老人看到丰收的稻米,勾起了儿时的回忆,甚至流下泪来。
除了丰收,会馆村的乡村振兴如今找到了自身的特色定位,走上了旅游+生态的路子。如今村里已经修建起2200米的栈道,6座木桥、两个荷塘,搭建了观景台。秋收时节这里莲叶荷花、绿色稻田,处处皆景、步步为画。
越来越美的会馆村吸引了无数游客,郑加林还遇上游客问,我们能不能在这里住几天,体验体验农家乐?
这样的提问启迪了他,2023年,村委会计划将村里闲置厂房改建成1万多平米的民宿,分给村里十几户村民们来运营。此前,这些民宿已经完成了外墙面的装修,上半年将完成内部装修,预计7月份就可以迎客了。
从市区开车来会馆村,40多分钟的车程就可以到达,未来人们来到这里,不仅可以住民宿,吃小站稻体验农家乐,还可以钓螃蟹、赏美景,2023年村里还计划建设一座用于观光的小火车,让这里处处充满打卡之景。
“在网上看到会馆村的美景真的震惊了,距离市区这么近,还有着江南美景的感觉,十分吸引我们,我们也很期待未来这里民宿的开放,到时候一定会来住一住,好好体验几天农家乐。”不少游客跟郑加林说。
郑加林朴实地笑着,他向记者透露,村里还会举办一年两次的庙会,每次庙会持续三天,游客们来到这里可以听戏曲、看舞龙舞狮,体验各种民俗,甚至还可以观灯展,这些都让会馆村乡村振兴的路子越走越宽。
记者手记:
新年伊始,朝气勃发,登上会馆村的观景平台,看着眼前孕育着无限生命力的土地,郑加林和会馆村的村民们相信,新的一年这里将更加美好。
正午时分走在会馆村,这里家家户户煮着小站稻米,吃上一口熟悉的味道,人们脸上挂着的是笑容,手上捧着的是幸福。
村里因地制宜发展小站稻特色农业产业,加强农特产品品种、品质建设,更好地促进了农民增收。现在村民们住着楼房,有医疗保险,年底不仅能分到米,每位村民每年还有1550元的土地流转分红,60岁以上的老人每人每月能拿到上千元的“退休费”,日子过得越来越舒坦。
会馆村不仅稻穗飘香,走过这里的九曲栈道,登上观景台远眺,可以看到水稻稻田与稻田旁的徽派民居相映成趣,有种小桥流水人家之感,恍惚间仿佛来到江南水乡,未来,这里还将建设完成观光小火车、乡间民宿……村里高水平谋划发展乡村旅游产业,促进农文旅深度融合,让绿水青山变成了更多金山银山,带动着更多群众增收致富。
“我是会馆村民,我为会馆村骄傲。”现在年轻的村民在镇上买了新房,也依然保有作为会馆村村民的骄傲,这是村民实实在在的感受,这也让村里的领导班子相信,未来,他们的“网红村”将更加红火,乡村更加振兴。
津云新闻记者 张赫洋
原标题:《小站稻“会画画”,还有田间小火车……这个“网红村”,“丰”景正好!》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