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中国北方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竣工
近日,由中建集团旗下中建六局承建的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竣工。作为中国北方最大尾水人工湿地,该工程是卫南洼及绿屏·八里湾生态片区水生态保护重要组成部分。
朗朗晴空、徐徐清风,民生之要、百姓之盼。中建集团深入推进环境污染防治,持续深入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还人民群众清水绿岸、鱼翔浅底。
绿色生态修复
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包括津沽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利用工程和卫南洼生态片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主要处理津沽污水处理厂每天20万吨尾水及治理卫南洼片区面源污染,远期尾水处理能力将达到每天65万吨。工程内容包括恢复郊野公园水生态系统,大韩庄、大孙庄两大潜流人工湿地15万平方米,以及120万平方米表流湿地,建设总面积相当于189个足球场的城市“净水器”。
津沽污水处理厂尾水净化利用工程以绿屏·八里湾为原点,每天将津沽污水处理厂20万吨尾水引入卫南洼生态片区的表流湿地涵养净化,提升水质指标。
通过种植对氨氮、总磷去除率较高的水生植物群落,将挺水植物、沉水植物、浮水植物有机结合,经系统处理后,水质可提升到不低于地表水四类标准,为绿色生态屏障区建设提供了优质水源保障。
卫南洼生态片区面源污染治理工程则对卫南洼生态片区农业面源污染开展工程性治理,构建每天15万平方米的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系统,用于收纳涵养上万亩农田沥水及周边地表径流,实现截留农田沥水、鱼塘退水和地表径流等面源污染,对农田排水污染物去除率达到70%-80%,大幅提高津南区优质再生水供水量。
精细管理模式
项目团队采用安全第一、环保优先、质量至上三位一体的施工管理模式,以精细化管理保障项目绿色建造,追求水生态修复项目的卓越品质。
精益管理,保障工程安全。项目实施“全覆盖”式安全生产管理体系,构建“大安全”工作格局,安全管理责任具体到人;定期进行安全管理教育培训、签订安全生产责任书、开展精细化责任制考核、推进常态化安全管理措施,使安全意识深入人心,始终把安全生产摆在“第一位”。
绿色建造,树立环保理念。项目团队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落实“四节一环保”要求,编制绿色施工方案,把“金点子”变为“金钥匙”;采用先进机械、低噪音设备,监测噪声,形成记录,有效降低噪音污染;提倡节约用水,强化节水意识,减少水资源消耗;采用太阳能供电系统供电,有效降低能耗;降低钢筋废材率,对钢筋废料进行统一回收处置;定时清扫现场路面,减少尘土量,裸土覆盖率达100%。
严格把关,助力品质履约。项目编制专项精益建造实施方案,签订精益建造目标责任书,发扬工匠精神,始终坚持建造高标准项目;根据工程进度情况进行原材、土工、试块三大类试验检测,确保所有检测符合标准和施工要求,助力项目建设有效推进。
科技创新创效
生态文明发展面临日益严峻的环境污染,需要依靠更多更好的科技创新建设天蓝、地绿、水清的美丽中国。项目将生态文明理念融入科技创新,通过科技创新实现关键技术突破、共性技术推广和节能环保产业快速发展,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注入动力。
天津市津南区再生水利用及水生态综合修复工程采用一级动力学模型,对水平潜流人工湿地模拟计算出水平潜流湿地COD、氨氮、总氮和总磷的面积速率常数,从更深层角度解释去污机理,提高人工湿地的处理效率,进而构建内部参数更加精确的“白箱”模型。项目建设运用“BIM+科技创新”、设计建造人工湿地填料新型框架,有效推动项目科技建造、降本增效。
项目部优化建设方法,搭设便桥,取代机械设备安装,减少二氧化碳排放量、避免扬尘等,进一步推动了项目科学有效实施,为绘就“生态蓝图”提供科技支撑。
媒体聚焦
人民网
央视新闻客户端
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中国新闻网
环球网
责编:王永泉,纪文彬
校对:崔 融
审核:汪时锋
欢迎转载请注明来源!
内容来源:中国建筑融媒体中心
素材来源:企业文化部,中建六局
媒体来源:人民网、央视新闻客户端、中国青年报客户端、中国新闻网、环球网
原标题:《中国北方最大尾水人工湿地工程竣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