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直击疫情下的急诊科!一夜出车65次,拼尽全力抢救每个病人
潍坊日报社潍坊融媒讯 近段时间,大量患者到医院就诊,导致医院急诊科医护人员面临着巨大挑战。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作为医疗防线前沿,克服战斗减员的困难,顶着成倍增加的医疗压力,为了每一个生命与健康的托付,全力以赴,昼夜不息,全力保障救治快速安全。“我们必须全力以赴,迎接好这场生命健康的大考。”1月5日,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勤伟说。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32/757/691.jpg)
救护车出车。
战斗打响,高峰阶段,3部急救电话轮番作响;2022年12月底的一天,救护车一夜出车65次,几乎没有喘息的时间;一夜之间,医院收治各科住院患者40余人,其中高烧抽风急诊患儿和伴发高烧的复合病高龄患者尤其令人揪心,治疗刻不容缓。除了紧急救治分诊患者,急诊科更是承担了急危重症患者救治重任,急性心梗手术连台,病房满负荷运转,39位患者,32人病重,12台呼吸机连续运转。
潍坊市中医院急诊科主任朱勤伟表示,现在的急诊科,面临着前所未有的考验,接诊数量和频率都面临着巨大挑战,特别是对急危重症的接诊,就像是一场严格的抢答考试,一点犹豫的时间都没有,遇到问题必须在下一秒做出正确决定,这场生命健康的大考,他们只有奋力迎接,没有后退可言。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32/757/692.jpg)
急诊科医护人员救治病人。
一天晚上,一位高龄心梗患者高烧不止、呼吸困难,被紧急送到介入手术室。而此时的朱勤伟身体也极度疲惫、咳嗽剧烈。他换上手术衣、防护服,走到手术室角落里,隔着口罩深吸几口气,强忍着咳嗽开始手术,30多分钟的手术里,难受了只是哼几声清清嗓子。当患者转危为安送回病房,他这才摘下口罩,将压抑了许久的咳嗽释放出来。还有10分钟,下一位患者就要进来,趁着间隙他喝了口糖水,在椅子上半躺一会,接着再投入战斗。
在高峰收治阶段,医院因为高烧减员严重,为了弥补战斗力不足,在岗人员白班夜班连续运转,他们忍受着身体的极限考验,只要急救电话一响、救护车警笛鸣起,就像听到了冲锋号,瞬间忘记了疼痛疲惫,只为赢得这场时间与生命的赛跑。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32/757/693.jpg)
急诊科医护人员观察病人情况。
潍坊市中医院院前急救主任兼急诊科护士长崔海燕眼圈微红地说,高峰时期东西两院一天出车180余次,收治住院患者150余人。大家一个一个中招,工作又不能耽误。打电话调度时,大家都第一时间从全局出发,毫无怨言接受安排。
“有的同事发烧39度多,站都站不住,好说歹说劝回去歇歇,结果只歇一天就回来,赶都赶不走……我们的急诊人用责任和拼劲,顶住了考验,担起了百姓的托付。”崔海燕说。
![](https://imagepphcloud.thepaper.cn/pph/image/232/757/694.jpg)
急诊科医护人员忙个不停。
急诊大厅里,有着急带家人入院的儿女,有年轻父母抱着昏睡的孩子,还有老人带着更老的家人,医护人员穿梭不停,用嘶哑的声音传递着急救指令,厚厚的口罩上是布满血丝的眼睛。最艰难的时刻,急诊科全体医护人员用坚守,一笔一划地写就负重前行的意义。他们用专业的医疗技术和防线前沿的坚守,扛住了骤然剧增的就医压力,保障了急诊患者得到有序治疗。
潍坊日报社全媒体记者: 王路欣 常方方/文图
通讯员 : 赵长林
编辑:邢敏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_next/static/media/pp_report.644295c3.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caixun.cd299678.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104x44_tianzi_white@2x.b88d1296.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rebang.f9ee1ca1.png)
![](/_next/static/media/logo_bjjx.667644a5.png)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