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上海美影厂,不止开年王炸的《中国奇谭》

2023-01-06 14:09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2023年的第一天,B站上架了一部新番《中国奇谭》。

短短几天,这部由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Bilibili联合出品的国产动画,被播放1700万次,豆瓣开分直接高达9.6分。

中国式的想象力和绘画风格,让不少网友们直接预言这可能是2023年的最佳动画。无数观众“爷青回”的呼声里,还包含了对低调许久、惊艳回归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的感叹。

每一个中国人的童年记忆里,都有上海美影厂的画面。

01

解放前,中国电影业基本上集中在上海,中国美术电影同样也发祥于此。1922年,中国第一部动画《舒振东华文打字机》在上海诞生,揭开了中国动画史的一页。

解放后, 上海成为新中国美术电影的主要摄制基地。上海电影业步入社会主义计划经济的轨道,与之相匹配的电影机构也应运而生,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和上海电影译制厂,都是当时上海独有的电影制片机构。

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成立于1957年4月1日,是中国第一家专业生产美术片的电影厂。前身为1950年3月由长春迁来上海的东北电影制片厂卡通股。该厂拥有一批高水平的美术电影创作和摄制专业技术人才,并有比较完整的摄影、录音、剪辑、放映、录像等技术设备,有动画、剪纸工作楼和木偶摄影棚。这里生产的美术片,占全国美术片总产量的百分之八十以上。

1950 年东北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迁至上海前合影。

前排:游湧(左)、靳夕(左二)、特伟(左四)、持永只仁(右三)、金近(右二)、安平(右)。

中排:段宯萱(左)、森川和代(左三)、何郁文(左四)、关枫(中)、王玉兰(右五)、梁力克(右二)、李光(右)。

后排:何玉门(右三)、尚世顺(右二)、王树忱(右)。

美术片与其他影片的主要区别,在于它一般不是用真人实景,而是用绘画或其他造型艺术的形象,使之活动起来,赋予生命和性格,以象征和比喻的方法反映现实生活,表现艺术家的意图。

美术片大多取材于童话、神话、民间传说和科学幻想故事,采用夸张、变形等表现形式。美术片主要服务对象为少年儿童,由于它丰富多彩,生动有趣,能用鲜明的形象表达深刻的思想和哲理,也为成年观众所欢迎。

《大闹天宫》《一副僮锦》《济公斗蟋蟀》泰国版合体电影海报

上海美影厂成立之初,美术电影只有动画片和木偶片两个片种。1958年,上海美影厂研制出剪纸片。1960年,陈毅在北京莅临参观由上海美影厂举办的“中国美术电影制作展览会”时,对美术电影工作者说:“你们能把齐白石的画动起来就更好了。”上海美影厂的段孝萱、徐景达、唐澄等创作人员,在老艺术家特伟、钱家骏的指导下,经过反复试验,于1960年5月摄制水墨动画片段获得成功。在此基础上,进一步作探索,1961年7月5日摄制拍成了中国第一部水墨动画故事片《小蝌蚪找妈妈》,轰动了国内外影坛。漫画家华君武说:“看了水墨动画,教人拍案叫绝,无案可拍,只好大鼓其掌。”日本朋友说:“当听到水墨画能动起来,简直不敢相信,看了叫人大吃一惊。”美国朋友说:“每个画面都像一粒珍珠。”

当年,《小蝌蚪找妈妈》荣获瑞士第十四届洛迦诺国际电影节短片银帆奖,1962年获中国“百花奖”最佳美术片奖,尔后,该片又在法国安纳西、戛纳、巴黎和南斯拉夫萨格勒布等国际电影节上连连获奖,成为中国美术片中获奖最多的影片之一。水墨动画片的问世,开创了世界动画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成为世界影坛一绝。

美术片《小蝌蚪找妈妈》,明显能够看出,水墨画元素来源于齐白石作品

02

除了《小蝌蚪找妈妈》,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还制作过很多令人津津乐道的美术片,比如《大闹天宫》《哪吒闹海》等等,承载了一代又一代人的童年记忆。

1961年—1964年制作的彩色动画长片《大闹天宫》。影片由李克弱、万籁鸣编剧,万籁鸣导演的,分上下两集,总长一万一千多尺,放映两个小时,是当时中国美术电影在艺术、技术上达到高水平的代表作。

影片上映后,以其中国神话故事特有的恢宏场面,情节神奇,气势磅礴,人物众多,绚丽多彩,并吸收京剧音乐、打击乐等民族音乐组成配曲,这一切都显示出中国民族艺术的特色,而轰动了国内外。美国报纸称“中国美术片《大闹天宫》是电影发行商最感兴趣的影片”。在英国伦敦电影节上称《大闹天宫》为“最轰动、最活泼的一部影片”。《大闹天宫》创造了中国美术片输出的最高纪录。1983年6月,《大闹天宫》在巴黎上映时,12家影院联合首映,仅一个月时间,观众达10万人次。法国报纸称它是“动画片真正的杰作”。

《大闹天宫》在美国上映时的海报。

除了"1st time in U.S"之外,海报上“plus ‘the battle of 1884’”也很耐人寻味

《大闹天宫》的法版海报

2011年,距1961年版《大闹天宫》上映的50年后,上美影将传统与高科技结合,与全球最大的影视后期技术公司影视后期制作公司携手,通过全球领先的技术,对其进行2D到宽银幕3D画面转换等大量工作,以及胶片修复、还原、调色等一系列数字处理,为这部经典作品创造全新了的3D版本。

2019年的上海国际电影节,以《大闹天宫》为元素设计的宣传海报广受好评。

另一部值得一提的经典,是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于1986年原创出品的13集系列剪纸动画片《葫芦兄弟》。

《葫芦兄弟》共13集,编剧姚忠礼、杨玉良、墨犊,导演胡进庆、葛桂云、周克勤,摄影吴华荣,1987年5月美影摄制完成。故事改编自中国民间传说,讲述了红、橙、黄、绿、青、蓝、紫7个葫芦娃,为救出被蛇精抓去的爷爷,各凭本领先后深入妖洞与蛇精搏斗,最终七人连心,团结一致消灭蛇精的故事。该影片故事情节曲折、惊险,人物造型新奇,节奏强烈,音乐明快,加上风、云、水、光等特技使用,引人入胜。

《葫芦兄弟》的主创们在讨论设计稿。左起:葛桂云(A组导演)、胡进庆(总导演)、周克勤(B组导演)、吴云初(造型设计)

影片1989年获广播电影电视优秀影片奖、童年奖、红花奖,1989年获首届全国影视动画节目展播电影奖提名,1992年春获埃及第二届开罗国际儿童电影节铜奖。

《葫芦兄弟》的韩文海报

《葫芦兄弟》中国第一部系列剪纸片。剪纸片是借鉴南宋流传至今的皮影戏和民间剪纸等传统文化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个美术电影片种。它以平面雕镂艺术作为人物造型的主要表现手段,制成平面关节纸偶。环境空间由绘制的纸和贴片,贴在前、后玻璃板上构成背景。拍摄时,将纸偶放在玻璃上,用逐格拍摄的方法把分解的动作拍摄下来,通过连续放映而形成活动影象。

其实,早在1957年初,中国动画电影创始人之一万古蟾带领陈正鸿、詹同、刘凤展、谢友根、车慧及杜春甫、胡进庆等试验小组成员,吸收中国皮影戏和窗花剪纸的传统艺术形式,摄制了中国第一部剪纸故事片《猪八戒吃西瓜》。

此后,艺术家采用各种绘画和造型手段,形成了绢像画像砖风格、装饰画风格和水墨拉毛风格等不同艺术风格的剪纸片。

图中间是年轻时的胡进庆,右边就是中国动画片的创始人之一,著名的万氏兄弟之一的万古蟾,左侧是后来《邋遢大王奇遇记》的导演钱运达。他们在研究《金色的海螺》的人物造型。在此之后,胡进庆接过了万古蟾的衣钵,在实践中创作了“拉毛”剪纸工艺,让剪纸片表现出了水墨动画的晕染效果

03

1957~1965年,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生产美术片105部,其中动画片40部、木偶片37部、剪纸片16部、折纸片3部、木偶纪录片9部。

1966~1971年,停拍美术片。1972年,恢复拍摄,至1976年摄制17部。影片题材大多以现实生活为主,表现阶级斗争。1976年,拍摄的《长在屋里的竹笋》是中国第一部水墨剪纸片。

1977~1995年,摄制美术片251部779本,其中包括上海科影厂摄制的7部37本和上海电视台17部75本。1984年,随着体制改革,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调整领导班子,美术片创作随着改革的步伐继续前进。这一时期创作上的重点放在系列美术片上。如第一部剪纸系列片《葫芦兄弟》(13集),第一部系列动画片《邋遢大王奇遇记》,第一部中国系列木偶片,《擒魔传》(6集)。系列动画片《舒克和贝塔》《黑猫警长》《魔方大厦》也是这一时期重要作品。1995年4月,上海美影厂又与上海教育电视台共同投资摄制100集系列动画片《自古英雄出少年》,1~100集片长每集5分钟,受到广泛欢迎和高度评价。

在新旧世纪之交,上海的美术电影又出现了发展的前景。1999年的《宝莲灯》是1984年《金猴降妖》后的又一部影院动画电影,是我国第一部尝试商业化运作的动画电影。

在《宝莲灯》动画片中不难看出,孙悟空和土地公公还是延续了《大闹天宫》里的经典形象

2001年,第一部校园音乐题材的动画系列片《我为歌狂》推出,飞扬不羁的追梦故事与精心打造的多首原创歌曲为国产动画开辟了崭新篇章。2004年,由速达导演的《大耳朵图图》动画系列第一部推出,在中央电视台少儿频道首播。5季全长130集的动画,连续多年蝉联央视少儿频道和四大卡通卫视收视冠军,网络点播量超过20亿,陪伴了无数孩子的童年。

你的童年,有哪些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带来的经典记忆呢?

资料来源:

《上海美术志》

《上海通志》

《上海电影志》

原标题:《上海美影厂,不止开年王炸的《中国奇谭》》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