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大外交|菲律宾总统马科斯访华,专家:管控分歧,互补优势
2023年1月3日,北京,天安门广场悬挂中国和菲律宾两国国旗,欢迎菲律宾共和国总统马科斯对我国进行国事访问。人民视觉 图
1月5日,菲律宾总统马科斯结束其对中国为期3日的国事访问。中华人民共和国和菲律宾共和国当日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提到了二十八点内容,双方签署合作文件清单含十四项,可谓硕果累累、收获颇丰。
据央视网1月4日报道,当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人民大会堂同来华进行国事访问的马科斯举行会谈。另据彭博社5日报道,两国元首会晤后,中国与菲律宾同意恢复关于南海石油和天然气勘探的谈判,并友好地就南海问题上的分歧展开讨论。彭博社称,这有可能为两国缓和近期的紧张局势铺平道路。
其实,马科斯在启程访华前就强调,他要努力将中菲双边关系提升到更高的层次,为两国人民的和平与发展带来众多的前景和丰富的机会。1月3日,马科斯访华临行前在首都马尼拉机场发表讲话,追忆了他父亲老马科斯担任总统期间中菲建交的历程,以及中菲两国远远超过建交47年的、可以追溯到几个世纪前的友好交流。与马科斯一同访问中国的还有许多菲律宾企业家。
暨南大学副教授、国际关系学院/华侨华人研究院副院长代帆向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指出:“此次中菲合作的内容具有针对性,比如基础设施、农业、电子商务,这都是菲律宾有需求的行业,同时也是中方的优势和特长所在,可以实现互补。”
双向重视
去年12月30日,中国外交部发言人汪文斌在新闻例会上表示,马科斯总统是中方2023年接待的首位外国元首,此次访问是马科斯总统任内首次访华,也是首次正式访问东盟以外国家,“充分体现了中菲两国对双方关系的高度重视”。汪文斌表示,要构建好邻居、好亲戚、好伙伴的“三好关系”,推动中菲关系提档加速,开创中菲友好新的“黄金时代”。
其实,当前中菲关系面临不少挑战。西方媒体在马科斯访华前夕有关此次访问的报道,大多在炒作马科斯政府对前总统杜特尔特执政期间“亲华”方向的“纠偏”。路透社1月3日报道引述菲律宾马尼拉德拉萨大学国际事务分析师雷纳托·克鲁兹·德·卡斯特罗(Renato Cruz De Castro)的观点表示,马科斯在“逐步远离对中国的极端亲近”。德·卡斯特罗还说,中国的目标是“使菲律宾接受既成事实”。
马科斯青年时期曾在英国、美国留学,能说一口流利的英语。一些西方媒体热衷于炒作马科斯对美亲善的态度,强调这与菲律宾前总统杜特尔特“反美”的姿态有着明显的不同。去年9月,马科斯以菲律宾总统身份前往美国参与第77届联合国大会。据菲媒《每日问询者报》报道,菲律宾政府颇为高调地宣布,马科斯是“48个想在联大上见到美国总统拜登的领导人”中“唯一一位成功实现会面”者。相较于杜特尔特时期,菲美关系的确有了很大的改观。
代帆当时向澎湃新闻分析说,菲美本是同盟关系,杜特尔特时期菲美关系出现一定的疏离,马科斯政府对此有所回调属于正常。“菲政府宣传马科斯和拜登会面的举动有点夸张,也许是希望能获得美国更多的支持,并希望以此从其他国家中获得更多的好处。”
菲律宾德拉萨大学政治学与发展研究系助理教授级讲师、上海交通大学国际与公共事务学院公共管理博士生安东尼·劳伦斯·博尔哈(Anthony Lawrence Borja)向澎湃新闻指出,现在来判断杜特尔特和马科斯之间的异同还为时过早。
“由于菲律宾政府目前面临的财政困难,马科斯会从包括中国在内的其他国家寻求更多资源和支持。这可能反映了马科斯对独立外交政策的追求。”博尔哈说。
“菲律宾国内的民意、政治和社会生态还是比较亲美的,毕竟美国对菲美关系的经营长达一个世纪,这是一个现实。杜特尔特的政策相对疏远美国,马科斯的政策则一定程度上回到菲律宾(亲美的)政治传统。这是可以理解的,但这不意味着中菲关系会因为菲美关系的恢复而被牺牲,相对来说(菲律宾外交政策)还是比较理性的。”代帆在马科斯完成访华后对澎湃新闻分析称。
管控分歧
领土争端的确牵动着菲律宾社会的情绪。据英国广播公司(BBC)1月5日报道,去年11月的“火箭碎片事件”、2016年的所谓“南海仲裁案”都牵动着中菲的双边关系。博尔哈认为,菲律宾社会存在着民族主义和日益增长的“反华情绪”。“如果未来发生任何破坏性事件(尤其是领土争端),马科斯可以通过更明确地表达对中国的不满来吸引这些情绪。”
但令人感到振奋的是,中国与菲律宾1月5日发布的联合声明中明确提出,双方决定建立中国外交部边海司与菲律宾外交部海洋司直接沟通机制。“联合声明不少部分涉及到了南海问题,提到了搁置争议。我们可以看到,小马科斯上台后的菲律宾不会回到前总统阿基诺三世时期的模式,在双边关系中挑起南海问题。”代帆说。
“菲律宾一方面会在言语上表现持坚决捍卫主权的立场,但另一方面在现实中又会维持实用主义的、理性化的政策,不过度炒作南海问题,不让南海问题影响双边关系。整体上要管控分歧,不要扩大南海的问题和冲突。”代帆指出。
在访华前,马科斯在演讲中称,南海主权争端并不是像菲律宾和中国这样两个友邦之间的问题,他会为了两国的共同利益寻求对问题的解决。马科斯指出,中国是菲律宾最大的贸易伙伴国,是菲律宾取得发展援助的重要援助提供国,同时也是疫情前菲律宾国内旅游业第二大客源国。
中国南海研究院创始院长吴世存在其去年12月30日发布于《环球时报》的评论文章中指出,中国与南海沿岸国的合作可遵循“先双边后多边”“从非敏感到低敏感”的合作原则,中菲两国已经在渔业合作、海上执法和共同开发等领域取得一系列的早期收获和可视化成果。
1月5日公布的联合声明就提到,中国与菲律宾同意进一步扩大环境保护、海洋经济等领域涉海务实合作,加强海洋垃圾、微塑料治理等领域合作,致力于在两国沿海城市间建立合作伙伴关系。在马科斯访华前,菲律宾外交部就向媒体透露,两国签署的协议内容包括“海洋问题沟通机制”“农业和渔业合作”等。
据新华社1月4日报道,当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会见马科斯时指出,合作是中菲关系的主流,两国互补优势明显,合作空间广阔。中方愿同菲方加强发展战略对接,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合作;持续深化经贸合作,推动双边贸易额早日突破千亿美元大关;根据菲方需要帮助菲提高粮食生产能力,扩大进口适销对路的菲优质农产品;拓展风能、光能等新能源领域合作;加强在人员往来、地方交往以及促进旅游复苏等方面的合作,夯实两国关系的民意基础。
面向未来
面向未来,中菲对双边关系都抱有期待。在访华前,马科斯还在讲话中表示,随着中国重新开放边境,他将邀请中国游客返回菲律宾。目前,中菲双方已经确立农业、基建、能源、人文四大重点合作领域,这被外界普遍誉为支撑中菲全面战略合作关系的四梁八柱。
“联合声明中重申对和平解决领土争端的承诺,并明确支持农业发展,满足了马科斯政府(竞选前)的两项核心承诺。此外,基础设施项目的合作是杜特尔特政府‘大建特建’(Build, Build, Build)政策的延续。”博尔哈分析称。
马科斯曾多次在公开场合表示,他要发扬其父亲老马科斯与前任总统杜特尔特在执政期间大兴基建的政策方针。基建也是中菲合作四大重点合作领域之一。博尔哈认为,不像长桥和大道那样宏大的联通农场、菜市的道路和海上渡轮系统也值得更好的建设,但他指出,菲律宾领导人的合法性仍建基于公民可以“眼见为实”的东西,比如大型建筑物和大道。“不管马科斯的基建政策是为了模仿父亲还是为了满足公众利益,这种政策基调的背后是传统的菲律宾政治。”博尔哈说。
项目的合作与建设需要和平稳定的外部环境。去年11月11日,第25次中国-东盟领导人会议发表了《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联合声明》。外交部发言人毛宁当月14日介绍说,《声明》强调要将南海建设成为和平、友谊、合作之海,高度评价《宣言》为维护南海和平稳定、促进各方友好合作所作的重要贡献,承诺继续全面有效完整落实《宣言》,坚持由直接相关主权国家通过谈判协商和平解决争议,继续推进在海洋环保、海洋科研、海上航行和交通安全、搜救及打击跨国犯罪等领域务实合作,争取早日达成有效、富有实质内容、符合包括《联合国海洋法公约》在内的国际法的“南海行为准则”。
李克强总理1月4日会见马科斯时再次提及了有关内容,他强调保持南海和平稳定符合包括中、菲在内的地区国家利益。《纪念〈南海各方行为宣言〉签署20周年联合声明》表明中国和东盟国家有信心、有能力、有智慧维护南海和平稳定,通过友好磋商和谈判解决争议。
中国驻菲律宾大使黄溪连1月3日在《人民日报》刊文指出,中菲关系有过起伏,但友好合作始终是两国关系的主流,更是不可逆转的潮流。中方愿与菲方一道,延续千年友谊,坚守友好初心,排除干扰、管控分歧、共谋发展。
“对美、对华关系并不是一个硬币的两面,并不是非此即彼。菲律宾是独立主权国家,它可以和传统盟友美国发展比较好的关系,但这并不意味着一定要以牺牲对华关系为前提。”代帆表示,“整体来说,菲律宾还是会维持比较中立的、不选边站的政策,在安全和军事方面维持和美国比较友好的关系,同时在政治和经济方面维持和中国的良好关系。对于比较落后的菲律宾经济而言,与中国的合作是可以在很大程度上推动菲律宾社会与经济的进步的。”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