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著名核材料专家武胜院士逝世,曾参与我国“两弹”研制攻关
澎湃新闻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获悉,著名核材料与工艺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研究员武胜因病医治无效,于2023年1月4日8时30分在成都逝世,享年89岁。
武胜院士于1934年9月23日出生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1953年8月入党。1955年赴苏联第聂泊尔彼得罗夫斯克冶金学院及莫斯科有色金属学院学习获冶金工程师称号。1960年回国参加两弹研制攻关。1971年投身三线建设。1982年在中国核材料学会任常务理事。1989年任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材料研究所总工程师兼科技委主任。1999年当选中国工程院院士。2003年任中国核材料学会副理事长。2004年任表面物理与化学重点实验室学术委员会主任。武胜同志长期从事特种材料应用研究、基础研究并取得多项重大创新成果。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特等奖、国防科委科技进步一等奖、军队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多个奖项。退休后仍关心支持核武器事业的发展。
每每谈及自己的贡献,武胜总说:“老一辈的科学家隐姓埋名几十年,为我国核武器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与他们相比,我还差得很远。”
建国初期,我国有色金属工业十分落后,急需大批有色金属专业人才。在这一背景下,1956年9月,武胜进入莫斯科有色金属与黄金学院有色金属压力加工专业学习。1960年回国后,武胜进入为适应我国核武器发展需要而成立的二机部北京第九研究所,参与第一颗原子弹的研制攻关工作。
一个巨大的难题摆在团队面前,他们当中没有人见过元素铀,也不知道它的物理和化学性能,更没有现成的热处理工艺,要进行工艺攻关,大家一时无从下手。
武胜和同事们决定自力更生,“什么不懂学什么,什么需要学什么”。他首先学习了门捷列夫周期表中与人工核反应合成有关的9种锕系元素的物理、化学性能和相关知识,然后深入探索了与铸造相关的知识,以及真空系统的建立和测量。在不懈努力下,第九研究所先后完成了原子弹理论设计和高浓缩铀的提炼工作。
第一颗原子弹成功爆炸后,武胜等人又立刻转入了氢弹热核部件成型技术攻关工作。最终,他们成功建立了部件成型工艺状态控制和安全实验系统,设计和调整了部件成型工艺装置结构,系统地研究了工艺参数对制品显微组织、缺陷和相关性能的影响,为中国首次氢弹原型试验提供了满足设计要求的部件。
某特种材料被喻为材料界中的“魔鬼”与“天使”,一直以来都有诸多尚未解决的世界级难题,被称为物理学家的梦想、工程师的梦魇。“驭核为武”就是武胜专注一生的工作。
上世纪八十年代,特种材料研究队伍一度面临青黄不接与后继乏人的困境。在武胜及老一辈科研人员的不懈努力下,成功组建并逐步发展壮大了核燃料循环与材料专业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他亲自担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导师,为特种材料研究领域培养了一批科研骨干和学术带头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