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特色小镇掌门人再聚首:服务人是未来小镇核心竞争力
“朱家角应该是上海地区一个最大的古镇,可能也是旅游抵达人数最多的一个古镇。我的烦恼是幸福的烦恼,人太多,而不是太少。”在5月20日于上海闵行吴泾镇举办的“创新与振兴”第二期上海特色小镇思享会上,朱家角镇党委书记高健出人意料“倒起苦水”。
他说,原本,朱家角双休日、尤其是长假时人特别多,周一到周五人不是特别多。2017年年底,上海地铁17号线贯通到朱家角,并且在朱家角地区有两个站点。交通通达后,今年整个春节期间旅游人次爆满,年初二人数达到7万以上,至今每天人流都在2万以上,而且滞留时间比过去更长。
在高健看来,人多了以后,有时是好事,有时未必是好事,带来了环境的负荷。去年统计下来,朱家角古镇的旅游人次达到700万,按照高健提供的数据,今年数字还将增加。
在求发展的情形下,小镇如何处理保护与更新的关系、特色小镇与房地产关系、人口导入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对于目前上海的九个国家级特色小镇(闵行吴泾镇、金山枫泾镇、松江车墩镇、青浦朱家角镇、浦东新场镇、崇明东平镇、嘉定安亭镇、宝山罗泾镇、奉贤庄行镇)来说,几乎每个小镇都面临着上述问题。
2018年5月20日,上海九个中国特色小镇掌门人与专家学者进行圆桌交流。本文图片均由 上海闵行吴泾镇提供不能吸引人的小镇100%都会失败
在思享会上,枫泾镇党委书记张斌认为,去年特色小镇房地产化的话题很热门,也被泼了很多冷水,他的观点是:特色小镇既不能房地产化,也不能把房地产妖魔化、一棍子打死。特色小镇需要房地产,枫泾现在开发了四五块房产,为小镇建设带来了很大资金来源。
关键是要处理好特色小镇和房地产的关系。张斌表示,特色小镇土地的规模取决于当地人口的规模,如果出现空城,就是人口预测出问题了,“明明是2万人口的小镇,你要建10万人口的小镇,这就是祸根。这五年,枫泾的人口是递减的。”
上海交通大学建筑学系教授王林曾在上海市规土局工作16年,3年前与导师阮仪三一起做过新场古镇的保护与更新研究。
她说,新场古镇的保护、更新和创新是以保留当地老百姓为前提的。古镇的发展不能以老百姓完全离开为代价。
她参与的研究,曾对新场古镇所有1.5平方公里土地及产权关系进行了地毯式普查,得出的结论是,50%的风貌区用地是可以盘活再更新的。这个评估报告得到浦东新区政府的高度重视。“上海古镇的创新创造要有自己的立足点,然后在这一基础上,寻找政策机制体制,还有创新人才的聚集,这是非常重要的。”王林说。
福睿智库多规融合中心主任卢海军把人的要素,放在了特色小镇四要素之首。
他认为,国内特色小镇的类型要么是天赋异禀,要么是时间沉淀,要么是特色区位,但都必须把人放在第一要素,人是小镇的主体。
四要素的其他三个要素是产业、文化和环境。产业可以提供整个小镇的现金流和可持续发展能力,文化是小镇的灵魂,环境是小镇的基础。没有产业的特色小镇99%会失败,不能吸引人的小镇100%都会失败。
卢海军在上海特色小镇思享会上表示,以前工业化时代是制造经济,企业来了、产业来了,人就来了。而在当今的创意经济时代,这种逻辑关系变了,首先要环境,有人来,有人来集聚企业,产业就来了。整个小镇要满足小镇人、产业人、科技人的需求,服务人的能力将是未来小镇的核心竞争力。
没有必要把所有人吸到小镇那里去
出席思享会的闵行区吴泾镇党委书记杨其景透露,吴泾镇区域面积37.6平方公里,常住人口约12万,此外还有8万名上海交大、华师大的师生和紫竹高新区的员工在这里学习和工作,总人口已接近20万。
作为上海唯一被划入中心城区范围的特色小城镇,该镇已经编制完成了《吴泾科技时尚特色小镇三年行动计划》,力争通过未来三年的努力,让“浦江第一湾”发生蝶变,把吴泾打造成科技创新高地、文化时尚先锋高度融合的小镇典范。
对此,卢海军建言,未来吴泾应打造成上海科技的第一湾,更加凸显紫竹园、时尚谷、大学城这三个吴泾特色。对于科技型的小镇来讲,要更叫强调人,吴泾科技时尚小镇应该成为高端化、年轻化人口集聚的平台。
作为浙江省特色小镇规划建设主要谋划者之一,浙江省政府研究室产业发展处正处级调研员吴志鹏说,在浙江的特色小镇中,文旅小镇是层次最低的小镇,因为文旅产业只是消费升级的一个需求,推动不了中国经济的产业升级,“其实(小镇)也没有必要把所有人吸到你那里去,你也承受不了,应该各取所需。”
他举例说,吴泾镇有这么多的世界五百强(目前已拥有英特尔、微软、GE、可口可乐、埃克森美孚等多家世界500强公司在此设立研发中心和地区总部),有这么好的区位优势,浙江的衢州、丽水都没有这么好的条件。当前中国最缺的两大领域,一个是芯片领域,一个是发动机领域,吴泾镇都有很好的研发和产业基础,只要吴泾镇做成芯片小镇、航发小镇中的任何一个,那才是闪闪发光的“浦江第一湾”,这也是他对吴泾特色小镇的一种期盼。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