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在远行中,发现时间的故事:《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新书分享会
历史学者罗新在他的新书《月亮照在阿姆河上》的序言中写道:
第二天,当我乘坐的长途班车在浓雾里翻越无量山时,我还在想着那个前往沧源的河南小伙子。从谢绝他的提议开始,我一直在后悔。不过多年以后,我才理解这次错过的象征性意义:我总是错过一个又一个广历练、长见识的窗口。
那是罗新在1986年夏天的第一次孤身远行。在其后的几十年时间里,罗新有机会去到更多地方,他将近十年来的旅行经历和旅途见闻记录下来,集结成了这本《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来听听罗新是怎么说的吧~
这本书记录了罗新在十年间跨越三个大洲、穿行数万公里的跋山涉海之路,其中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共同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从2009年的伊朗到2019年的撒马尔罕,我们可以通过这本书看到历史学者身份对罗新旅行书写的影响。伴随着旅途,一个个问题接踵而至:铁门关究竟在何处?《鲁拜集》、撒马尔罕纸和怛逻斯战俘之间有怎样的联系?椰枣为何被称为“千年枣”?复活节岛的森林为何消失?这些问题既是历史的,也是地理的,关于它们的叙事连接起了当下与过去、此地与彼处、我们与他人。
2017年探知南美三国研学·复活节岛
@探知人文/摄
2017年PCT之行
@探知人文/摄
而书中记录的最多的还是罗新在中亚的旅行。其中有2010年9月,罗新参加草原文化基金会组织的乌兹别克斯坦考察队,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的塔什干、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三座城市;有2018年8月—9月,罗新参加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肖与乌兹别克斯坦科学院考古研究所负责人法浩特·马克苏多夫教授合作组织的一次考察,访问了乌兹别克斯坦南部的苏尔汗河州,特别是铁尔梅兹市周围,集中考察近代以来发现并发掘过的古遗址;还有2019年11月—12月,罗新和李肖、罗丰等几个好友一起再访中亚,在法浩特教授和其他考古学家的陪同下,走访了许多考古遗址和历史古迹,还特别访问了制造撒马尔罕桑皮纸的工作坊。
罗新参加2018年中亚考察
@图片由李肖教授提供
2019年罗新和李肖一起再访中亚
@图片由李肖教授提供
访问制造撒马尔罕桑皮纸的工作坊
@图片由李肖教授提供
《环球人物》杂志这样评价罗新的写作:
相当多的历史学家都更愿意研究具体的问题,而不是在理论层面进行思辨。北大学者罗新也是这样。然而,当他‘铤而走险’涉足史学工作的反思时,却能写出穿透学界,让整个读书圈都为之瞩目的观点。
罗新的文字既能让人感受到严密的逻辑性,读来又有一种温暖的力道在牵引着。在新书《月亮照在阿姆河上》出版之际,世纪文景联合探知人文举办一场题为“在远行中,发现时间的故事”的新书分享会,并邀请和罗新两次同行中亚的人民大学国学院李肖教授作为对谈嘉宾,一起聊聊他们旅行中的见闻,听历史学者、考古学者是怎么在远行中讲述时间的故事,怎么在这一团混沌中找出秩序、意义和连续性。
主讲嘉宾
罗新
北京大学中国古代史研究中心暨历史学系教授,专业研究方向为魏晋南北朝史和中国古代民族史。专业代表作有《中古北族名号研究》(2009) 、《黑毡上的北魏皇帝》(2014) 、《漫长的余生:一个北魏宫女和她的时代》(2022) ,著有旅行文学作品《从大都到上都 : 在古道上重新发现中国 》(2018)、《月亮照在阿姆河上》(2022)和学术随笔集《有所不为的反叛者 : 批判、怀疑与想象力 》(2019)。
李肖
考古学家,中国人民大学国学院、西域历史语言研究所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中亚、南亚文明起源、内部结构演变、与周边诸文明互动影响关系的研究。代表作有《交河故城的形制布局》、《新获吐鲁番出土文献》(2011年获国家政府图书奖)等。
相关图书
《月亮照在阿姆河上》
罗新 著
★北大教授罗新有关异域旅行的学术随笔初次结集
★在当下世界发现过去的踪迹,从日常细节进入宏大历史
★从美国印第安纳到复活节岛、从德黑兰到撒马尔罕和布哈拉,以学者笔触书写远行的澎湃诗意
本书包含十篇文章,记录了历史学家罗新近年来在乌兹别克斯坦、伊朗、美国、复活节岛等世界各地的考察和旅行,既有大量丰沛的感性细节,又有新鲜锐利的学术思考。它们见证了旅行者和历史学者身份的重叠与交融。
原标题:《在远行中,发现时间的故事:《月亮照在阿姆河上》新书分享会》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