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还在为自己快咳出肺发愁?这些咳痰好办法,快来掌握
原创 编辑部 Tiger 常笑健康
第一波新冠感染者陆续开始康复,本以为阳转阴就万事大吉,却没想咳嗽漫漫无期。从最初干咳,到咳出黄痰,再到有痰咳不出,咳嗽竟成为了“主旋律”。
不少人吐槽咳嗽到“差点咳出肺”,越是用力咳,越是咳不出痰。而留在肺部里的“痰”不仅堵在气管引起咳嗽、呼吸不畅,引起支气管结构的进一步破坏,还会使细菌在肺内定植繁衍,容易加重炎症,形成一个恶性循环。
那么,面对漫漫无期的咳嗽,你真的咳对了吗?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包括三个基本动作:呼吸控制、胸廓扩张、用力呼气(哈气)。
1、呼吸控制
目的
主要是放松呼吸道,缓解因咳嗽而出现的呼吸困难症状。
方法
将手放于腹部,放松呼吸,用鼻子吸气,肚子鼓起来,然后用嘴缓慢吐气,呼气时,腹部凹陷。
2、胸廓扩张
目的
增加胸廓活动度,松动分泌物。
方法
双手放在胸廓两侧,用鼻子吸气,屏气2—3秒。用嘴缓慢吐气。一组3~4次。
3、用力呼气(哈气)
目的
通过哈气,将分泌物从小气道转移到大气道,通过有效的咳嗽,将痰液直接咳出。
方法
缓慢吸气,吸气时,保持嘴和声门开放,用力呼气,发出“哈”的声音。
1、用鼻子长吸气,用嘴巴做一个短的快速哈气。
2、用鼻子短吸气,用嘴巴做一个长哈气。
主动循环呼吸技术步骤:
呼吸控制-正常潮气量的腹式呼吸,三到四次放松呼吸肌。
三到四次胸廓扩张练习:在肺活量内做深吸气,然后屏气三到五秒,最后放松呼气。
呼吸控制。
三到四次胸廓扩张练习。
呼吸控制。
用力呼气技术:中到低肺容积1-2次呵气,腹部肌肉收缩,增大呵气流速和流量。
呼吸控制。
手动叩背排痰
五指并拢,以腕关节用力叩击病人背部,使附着于肺泡和支气管的痰液松动、脱落而咳出。自上而下反复多次,再让患者深呼吸,用力咳嗽而将痰液咳出。
叩击排痰是通过叩击患者胸背部,间接振动附着在气管壁与肺泡周围的痰液,以此促使痰液松动,诱发痰液排出。
背部叩击是临床传统叩击排痰法,但对远端小支气管、肺泡的分泌物排出效果较差;胸部叩击可引起胸廓的振动,改变胸腔内压,驱动痰液从气管远端移向近端,同时还能改善纤毛活动,增进痰液输送率。
其注意事项还包括:
时机:餐前30分钟和餐后2小时。
体位:侧卧或坐位,拍击部位垫薄毛巾。
方法:指腹并拢,掌侧呈杯状,以手腕力量从肺底自下而上、由外向内、迅速而有节律地叩击胸壁。
频率:每一肺叶叩击1~3分钟,每分钟120~130次。
原则:从下至上,丛外向内,避开乳房、心脏和骨突部位(如脊柱、肩胛骨、胸骨)和拉链、钮扣。
但是,对疾病所致患者生命体征不稳定者,如咯血、脑出血、近期肋骨骨折、肺栓塞、颅内手术后 7 天等,禁忌扣击和震颤。
体位引流
体位引流是利用重力,将分泌物向中央气道的引流,可配合使用一些胸部手法治疗。如胸部扣拍、摇动、振动以及压迫,主要目的是促进脓痰的排出,使病肺处于高位,其引流支气管的开口向下,促使痰液借重力作用,顺体位引流气管咳出,有助于痰液的引流。
体位引流的禁忌症:
①头颈部的损伤(绝对禁忌症);
②活动性出血(绝对禁忌症);
③颅内压超过20mmHg;
④近期有脊柱外伤 ;
⑤不能控制气道反应,有误吸的风险的患者;
⑥两周内有心肌梗塞,脑出血,肺动脉栓塞者;
⑦活动性肺结核。
时间选择:
①不允许饭后立即进行体位引流 ;
②雾化吸入后进行体位引流效果更好 ;
③选择在患者休息之前进行;
④在进行运动训练之前。
治疗注意:
① 每天2-3次,每个部位5-10分钟,耐受后可延长,如有数个部位,则总时间不超过30min~45min,以免疲劳;
② 引流过程中,观察氧、呼吸、心率情况等,注意自我的感受。
振荡呼气正压
首先,要明白什么是气道正压呢?
先来看正常的呼吸:
我们进行呼吸,胸廓是有起伏的,胸廓运动的时候,胸廓内和肺内就形成一个比大气压低的负压,所以大气压的空气就可以顺着鼻腔进到肺里。
呼气的时候,胸廓收缩,胸内的压力会增大,这时候胸廓会形成正压。正压比大气压要高,所以气体就从鼻子、肺里面跑到外边。这是一个正常的呼吸运动:有正压、负压。
持续气道正压,就是在正常呼吸的情况下,不管是吸气还是呼气都维持一个气道的正压,让气道开放。
单一的振荡或者气道正压辅助排痰,效果有限。而把二者结合的振荡呼气正压(OPEP),能更好地帮助排痰。
常笑呼吸训练器就是典型的OPEP装置。使用时,患者就像做缩唇呼吸一样,在呼气的时候需要对抗一个固定的阻力,产生比较高的呼气末正压,引起气流振动。
让患者的气道里形成一定的呼气正压,从而维持气道在整个呼气相开放,促进气道内的分泌物松动,并排出到中央大气道。最后,结合有效的咳嗽,能够把痰液从肺内排出体外。
常笑呼吸训练器不仅能呼气正压、振动排痰,还能够守护肺部健康、操作便捷。
咳嗽漫漫无期,正确排痰是关键,上面4种方法不妨尝试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