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纪念加缪逝世63周年
原创 思考人生的 未读
我们的境遇本身就是彻底模糊的,我们的任务是学会掌控生活中的变动与不确定性,而不是将其铲除。
-
《存在主义咖啡馆》
明天,是阿尔贝·加缪逝世的63周年。
1960年的1月4日,加缪在车祸中离世。
29岁时写下《局外人》,44岁获得诺贝尔奖,3年后因意外丧生,当我们如今谈起加缪的人生,总是津津乐道于他对“存在主义者”标签的否定、与萨特的决裂,在想象中赋予其浪漫色彩。
时至今日,《局外人》《西西弗神话》《鼠疫》等作品依然是各类图书榜单的热门之选,似乎他的思想不曾因时间的流逝而褪去光芒。
我们总能用他的反叛哲学来解释现代问题,并且在平凡的努力中定义属于当下的幸福。
那么,在三年疫情结束后,在新年的新起点上,我们能从加缪中收获哪些力量?或许,我们可以在《存在主义咖啡馆》中找到答案。
[英] 莎拉·贝克韦尔|著
沈敏一|译
未读·思想家|出品
01
为真理服务,为自由服务
在加缪的车祸事故现场,人们找到了一个公文包,里面有他的日记和一部未完成的手稿——《第一个人》,这是一部自传体小说,讲述他在阿尔及利亚的童年生活。
加缪的前半生,一直生活在一个沉默而匮乏的世界。
在22岁时,他在自己的第一本日记中的第一篇写下:“一穷二白的过上若干年,就足以创造全部的敏感性。”
在阿尔及利亚与法国的往返周折中,加缪时常陷入陌生、不知所措的状态,于是,“局外人”视角和“荒诞”主题的形成在那段时间里顺理成章。
他关注着个体所处的荒谬生存处境,以及如何在反叛中确立自己的生存意义。
《局外人》中描述的冷酷、麻木,无法用社会所期待的方式表达情感的人,同战后法国的社会心理相契合,为当时无数“局外人”带去指引的光源。
在《西西弗神话》里,加缪从《奥德赛》的神话故事中提取出荒谬感,引出对人生意义的诘问:如果我们发现生活像西西弗的工作一样徒劳,如何回应?
这种荒谬感具有普世性,也适用于被上班、吃饭、睡觉牵制的现代人,加缪认为西西弗在创造命运的途中是幸福的,“即使在虚无主义的边界之内,也有可能找到超越虚无主义而继续前行的方法。”
《鼠疫》中构建的瘟疫城市无疑是70年后的精准预言,普通人的合力是捱过“鼠疫就是生活”的最好答案,“如果世上还有什么东西值得永远想往而且有时还能得到,那就是人间的真情。”
1957年,加缪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获奖理由是:“由于他重要的著作,在这著作中,他以明察而热切的眼光照亮了我们这时代人类良心的种种问题。”
在获奖感言中,他谈到作家的责任,认为作家的高贵在于拒绝谎言、反抗逼迫,写作使他“和这个时代所有的人一起,承担我们共有的不幸和希望”。
02
做自己的“西西弗”
包括加缪、萨特在内的存在主义者和现象学家都已离我们远去,我们还能从一些黑白照片中——比如,在桌旁抽着烟斗的萨特,戴着头巾的波伏娃,衣领竖起、神情忧思的加缪——找到怀旧的浪漫。
尽管我们所处的不再是20世纪50年代,但正如疫情时代让我们重新发现《鼠疫》的意义,各种各样的事件也在不断提醒着我们:种族、性别、宗教和意识形态冲突其实根本没有结束。
存在主义的观念和态度,已经深深地融入了现代文化之中,人们会谈论焦虑、压力、承诺,并且在纷乱的消费选择中丧失“真实”。
这就是为什么,当人们阅读萨特论自由,波伏娃论压迫的隐蔽机制,克尔凯郭尔论焦虑,加缪论反叛,海德格尔论技术,或者梅洛-庞蒂论认知科学时,有时会觉得好像是在读最近的新闻。
现代社会永远为我们谈论自由、真实性提供了丰富的话题,并且不仅是从政治、社会的角度,而且是以更私人、个体的角度去讨论。
我们无法避免从社交媒体接收令人瞠目结舌的社会新闻,也很难不将主观情绪代入对立的纷争,仿佛我们就是周而复始地滚动着巨石的西西弗,寻找着幸福的答案。
从这个角度来说,我们每个人都可以是存在主义者。
萨特在为亨利·阿莱格的《问题》所作的序中写道:“任何人,任何时候,都可能发现自己既是受害者,也是刽子手。”
如何在生活的荒诞中保持情绪的稳定、找到生命的意义,不仅是加缪等人的哲学思考,也是留给现代人的永恒疑问。
因此,我们需要在存在主义作品中将视线落回“我是谁?”和“我该如何生活?”的讨论,将命运的主动权收回个人手中。
03
传递思想火光的咖啡馆
或许没有什么时间,比新年伊始更值得思考“如何生活”的话题了。
疫情的结束和假期的临近给了我们一个充分审视自己的理想时间,同时,这也是一个思考如何调整的绝佳契机。
在这个节点上,未读将于1月9日-1月17日在豆瓣发起一次为期八天的线上共读活动,由未读社科人文工作室主编大雄老师和大家一起阅读《存在主义咖啡馆》,希望能在2023年的开始校准生活节拍,活在当下。
提到《存在主义咖啡馆》,熟悉未读的朋友应该不会陌生。
这本书在2017年出版,历经五年,在豆瓣已有1.3万人给出8.6分的高分,并且位列热门哲学史图书TOP5。
它将历史、传记与哲学结合在一起,可以说这是一本了解存在主义哲学家和其思想的绝佳读本。
在书中,作者莎拉·贝克韦尔虚拟了一个咖啡馆,聚集了萨特、波伏娃、加缪、海德格尔、胡塞尔、雅斯贝尔斯、梅洛-庞蒂等众多存在主义哲学家,在喝着鸡尾酒、聊着八卦的轻松氛围里,我们得以碰触曾改变世界的思维闪光。
1月4日正值加缪逝世63周年,1月9日也是波伏娃诞辰125周年,带着“我是谁”和“我该如何生活” 的疑问,让我们也一齐聚在这次“线上咖啡馆”的共读中,或许我们可以共同找寻先哲留下的精神指引。
原标题:《对未来的真正慷慨,是把一切献给现在|纪念加缪逝世63周年》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