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共建世界级湾区:上海大都市圈杭州湾战略协同区一体化行动这么干

2023-01-03 20:21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导读

杭州湾区域是上海大都市圈五大战略协同区之一,规划范围包含上海、宁波、嘉兴三市的10个县(市、区),总面积约0.82万平方公里。杭州湾区域协调发展行动立足目标导向、行动导向、责任导向,共商杭州湾区域发展的目标愿景,探索协同发展的最佳路径和行动计划,明确各个城市在实现战略目标中的责任。在各领域专家、各市政府部门和规划技术单位的分工合作下,本次板块行动旨在打破行政壁垒,理顺跨界地区关系,实现共同编制、共同认定、共同实施,形成对未来发展的指导性空间框架和共同行动纲领。

//图1 杭州湾战略协同区规划范围

01 发 展 历 程 

纵观杭州湾板块的发展,主要经历三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前,这里是围海造田的新生沃土。历经江海在南岸淤积、北岸侵蚀的自然湾区演变,杭州湾地区于12世纪宋朝末年基本形成。随着人类活动的逐渐频繁,杭州湾地区开始向围海造田的人工湾区演变,南岸岸线向湾内推进,两岸间距不断收缩。

//图2 杭州湾板块历史岸线变化示意图

第二个阶段是在改革开放至2010年左右,这里是园区盛行的产业湾区。伴随改革开放和开发区经济的浪潮,杭州湾围海造陆的空间优势、临湾临港的环境特色与外向开放的发展基因,使其成为各市园区开发的重要空间载体。高能级产业要素不断集聚,国家级开发平台达15个、省级开发平台达18个。

第三个阶段是在2010年以后,这里成为被寄予厚望的未来湾区。国家与区域政策纷纷向杭州湾板块投放,杭州湾大湾区概念的提出赋予了湾区新的功能与使命。承担外向经济功能的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以及浙江“四大新区”之三的宁波前湾新区、绍兴滨海新区、杭州钱塘新区等逐步批复。以“未来之城”、“魅力都市”、“前沿地区”为代表的新区定位,无不体现着杭州湾从产业集聚区走向产城融合的综合性海滨城市带的转变。

//图3 杭州湾板块主要发展平台示意图

02 核心特质

特征1:江海滩湾共生,生态资源丰富

杭州湾板块是江海滩湾共生的地理空间富集区。杭州湾是我国最大的喇叭口形海湾,面积约5000平方公里,平均水深8~10米,海底地形平坦。现状南北岸共有19处主要入海河流,包含钱塘江、甬江两条入海通廊,水系形态包含库、浦、江等多种形式,整体形成“两江入海,多流汇湾”的水系空间格局。

杭州湾板块是南北两岸辉映的生态资源共同体。杭州湾地势总体呈现自西南向东北递减趋势,以平原和丘陵地貌为主。其中,北部是地势平坦的长江三角洲冲击平原和浙北平原,拥有海湾国家森林公园、金山三角海洋生态自然保护区、九龙山、浮子山等资源;南岸是地势起伏较大的浙东丘陵及山地地形,海拔地势自南向北呈现阶梯状分布,四明山脉主要分布有五磊山、天童山等重要山系。沿海地带拥有杭州湾湿地等滩涂沼泽,分布着芦苇、盐蒿等大量的草本植物,兽类、鸟类、爬行类和两栖类等动物资源丰富。

//图4 杭州湾板块主要入海河流分布图

特征2:“大平台”主战场,战略地位显著

杭州湾板块是重要平台的核心集聚地。从战略层次看,这里拥有国家级开放平台——中国(上海)自由贸易试验区临港新片区;集聚了浙江省4大新区中的3个,分别为宁波前湾新区、杭州钱塘新区、绍兴滨海新区。从产业平台看,拥有16个国家级平台,包括上海化学工业区、平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经济技术开发区等国家级开发区,以及外高桥保税区、奉贤综合保税区、嘉兴综合保税区、宁波保税区等国家级海关特殊监管区域;还拥有18个省级开发平台,以宁波镇海经济开发区、余姚经济开发区、海盐经济开发区等省级开发区为代表。

杭州湾板块以石化、汽车等产业为主导,加快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区域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超3万亿,其中石化类与汽车制造总占比近40%,镇海区、北仑区、金山区尤为突出。从石化产业看,杭州湾板块拥有雄厚的炼化基础,现状炼化规模达8000万吨,根据规划未来产能将超过1.4亿吨。上海漕泾、浙江宁波位列国家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宁波石化经济技术开发区、宁波大榭开发区、中国化工新材料嘉兴园区位列国内石化园区十强。从汽车产业看,杭州湾板块汽车年产能超300万辆,以传统整车生产与汽配产业为主体,正在积极探索新能源、智能化升级,集聚特斯拉、上汽、吉利、大众及“2019胡润全球新能源汽车独角兽”博郡等龙头企业,加速实现转型提升、抢占发展先机。此外,杭州湾板块的生物医药、航空航天、电子信息、高端装备四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产值也在不断提升,已基本达到工业总量的1/4。

//图5 杭州湾板块重点产业结构图(2019年)

03 协同目标

借鉴日本东京湾区等世界类似湾区的发展经验,明确杭州湾战略协同区协同发展目标为“共建生态智慧、开放创新的世界级湾区”。未来的杭州湾区域将建设要素高效对流的一体化区域、产业绿色智慧转型示范地区、人文与海湾相得益彰的特色地带,成长为大都市圈创新新高地、具有世界影响力的对外链接门户区域。在产业方面,打造自主创新的智造湾区;在生态方面,打造风景镶嵌的绿色湾区;在交通方面,打造枢纽链接的高效湾区;在人文方面,打造多彩活力的品质湾区。

04 行动重点

1、产业:共育自主创新的湾区质量

杭州湾板块需加快知识集群与创新链共育、高端制造产业集群共建,推进国际开放平台联动行动。结合临港新片区打造北岸综合型知识集群,结合前湾新区打造南岸应用型知识集群,强化双核引领、节点支撑的创新要素布局。优化创新机制,促进创新策源地合作,探索孵化器、公共研发平台共享政策,支持创新策源地与周边产业平台推出园区共建准则,搭建城区与湾区之间的创新链条。面向未来,依托“4(自贸区)+4(联动创新区)”自贸平台新格局,强化制度型开放优势、增强区域联动,打造对外开放大平台。

2、生态:共塑风景镶嵌的蓝湾绿链

杭州湾板块需加快共筑“一屏一湾,一带七廊”海陆生态屏障,推进近海环境与海岸带治理行动。结合杭州湾的自然本底特征,加强四明山生态屏障保护,推动杭州湾综合治理,推进沿湾生态带建设与修复,构建钱塘江、甬江、吴淞江、大治河、金汇港、平湖塘、长山港七条海陆通廊。同时,聚焦近海环境与海岸带地区,推动入海河流水质提升,加强入海口及滨海面源污染控制。不断提升生态岸线比例,保护和修复9处大中型滩涂,在主要入海河口建设17个河口湿地公园。

3、交通:共建枢纽链接的高效网络

杭州湾板块需加快沿湾轨道直连、沿湾干路衔接,推进世界级港口群协同行动。依托环湾铁路通道支撑湾区高效对流,强化跨湾通道促进湾区南北联动,加快轨道枢纽与板块融合发展,大幅提升重要节点地区轨道覆盖率。打通、对接、加密各级跨界跨区道路,贯通5条沿湾干道,打造“快速+风景”多通道;新增3条跨海公路通道,大幅提升沪甬舟可达性。此外,在航运方面,优化区域港口群一体化布局,促进区域港口群分工协作,贯通沪嘉间高等级航道网络,促进沪嘉港口间深度合作。

4、人文:共享多彩活力的海湾家园

杭州湾板块需加快未来城市建设示范,推进活力家园共建共享、国际品牌活动共举行动。高起点规划杭州湾地区,高标准建设新一代信息基础设施集群,面向未来科技,构建智慧互联、协同共享的未来城市。加快补全湾区公共服务短板,完善教育、医疗、文化、运动服务设施供给,形成公共服务完备的沿海城镇带,结合科创资源设施,打造国际社区、科学家社区,营造开放舒适的工作生活环境。推进“旅游+”发展项目,打造一系列特色化公共空间,促进区域赛事活动与城市空间融合,带动赛事景观向旅游空间衍生转化,共同塑造杭州湾新锐文化的品牌形象,形成“一日活动,多日停留”的全时全季旅游新模式。

杭州湾战略协同区一体化行动重在延续《上海大都市圈空间协同规划》从愿景到行动的系统思路,针对该板块空间演变与特征问题分析,聚焦智造湾区、绿色湾区、高效湾区、品质湾区等战略目标,明确跨区域行动重点与方向。这是一种从板块层面推动规划走向落地的路径探索,将在各相关主体推进区域协同发展中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总策划:

熊   健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主任;上海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党委书记、副院长

孙   娟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院长

屠启宇 上海大都市圈规划研究中心副主任;上海社会科学院城市与人口发展研究所副所长、研究员

作者:

陈   阳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三所主任工程师,高级工程师

谈   力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三所规划师

李   丹 中国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上海分院规划三所规划师

资料提供:张聪、方慧莹、周鹏飞

来源:微信公众号“上海大都市圈规划”

原标题《【五大空间板块行动】上海大都市圈杭州湾战略协同区一体化行动》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