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汉代果蔬是怎样栽培的?有些技术不是当代才有
至迟到西汉中期,果蔬栽培已出现繁盛的景象。司马迁如此描绘道:“安邑千树枣,燕秦千树栗,蜀汉江陵千树橘,淮北常山以南,河济之间千树萩,陈夏千亩漆,齐鲁千亩桑麻,渭川千亩竹,……若千亩栀茜,千畦姜韭。”果蔬生产的繁盛,导致果业收入极为可观,甚至促使朝廷专门设置了“桔官”“羞官”等,负责果蔬的管理和征税。当时撰作成书的诸多农书、史书,如《西京杂记》《汜胜之书》《四民月令》等,记载了很多当时栽培的果蔬种类、名称。水果主要有梨、枣、桃、李、杏、枇杷、杨梅、葡萄、荔枝、龙眼等十余种;蔬菜主要有瓜、瓠(葫芦)、芋、葵(冬葵)、芥、大葱、小葱、姜、蓼、韭等数十种。而且民众在长期栽培果蔬的实践中,逐渐积累总结出丰富、先进的种植技术和经验。
一、果蔬栽培时间
在长期的生产实践中,人们逐渐认识到,果蔬种植必须遵循自身的生长习性。人们努力对这些作物的习性进行总结,探寻规律。《汜胜之书》提出:“凡耕之本,在于趣时。”即要在合宜的时间,抓紧时间进行耕作。崔寔在《四民月令》中更详细地记载,正月要扫除韭畦中的枯叶,二月可种春麦、豍豆、大豆、胡麻等等。
果蔬栽植时间若过早或过晚,都会造成不好的影响。崔寔记载道:“正月,自朔(初一)暨晦(三十),可移诸树。唯有果树者,及望而止。望为十五日,过十五日,则是少实”。意思是说,正月,除果树外的其他树木皆可随时移植;唯独果树,最好在初一至十五移植。若过了正月十五移植,容易造成果树结实少的后果。
汉代人不仅对各种果蔬的栽培时间有精准的把握和要求,而且对果蔬的播种、灌溉、结实、收获等环节,也都有准确的认识。《汜胜之书》就将杏花的兴衰用作农作的指导:“杏始华荣,辄耕轻土、弱土。望杏花落,复耕。”将杏花的开落,作为耕作土壤的时间指标。
杏花
二、果蔬栽培技术
或许在我们很多人的观念里,汉代人的果蔬栽培技术是很原始落后的,不过就是将蔬果的种子埋进土里,在其生长过程中,按时浇水、施肥、除草就可以了,然后静待收获。至于嫁接、温室栽培、移植这些现代高科技,距今2000多年前的汉代怎么会有呢?其实,我们小看古人了,这些技术并不是“现代高科技”,汉代人已经玩得很娴熟了。
嫁接,是指将两个或多个不同的植物部位结合,使之成为一个整体,并能继续生长下去的种植技术。大概在秦汉之际,人们极可能受自然界中连理枝现象(植物在自然环境下,枝、茎彼此摩擦损伤后,有的会自然愈合,连结生长在一起)的启发,发明并掌握了用梨与“棠”或“杜”嫁接的技术。《汜胜之书》中就详细记载了一条我们今天称作“靠接法”的嫁接法,来生产大型瓠瓜:“下瓠子十颗,……既生长二尺余,便总聚十茎一处,以布缠之,五寸许,复用泥泥之。不过数日,缠处便合为一茎,留强者,余悉掐去,引蔓结子。”
在很多50、60、70后的记忆中,每年冬季吃的蔬菜,不外乎就是白菜、萝卜、土豆。直到上世纪80年代,每到冬季,单位统购分配,家家户户窖藏白菜,还是常见的景象。后来,随着大棚技术的推广,冬季的饭桌上才不再是单调乏味的炒白菜、溜白菜、炖白菜,黄瓜、西红柿、豆角等多种“反季节菜”越来越丰富着我们冬季的菜谱。其实,通过密闭空间升温,为植物生长营造适宜环境的温室栽培技术,早在汉代就已经基本成型了。
西汉桓宽在《盐铁论》中记载,当时富户可享用“冬葵温韭”。所谓“温韭”,就是经过加温技术培育生长的韭菜。东汉班固在《汉书》中,详细记载了冬季时温室栽培蔬菜的方法:“太官园种冬生葱韭菜茹,覆以屋庑,昼夜燃蕴火,待温气乃生。”当时,竟还有人对这种“违背”作物自然生长规律的技术提出批评:“凡供荐新味,多非其节,或郁养强孰,或穿掘萌芽……岂所以顺时育物乎!”
近二三十年来,依赖日益便捷的交通运输条件和温室栽培技术,岭南地区出产的荔枝、龙眼、芒果等水果,早已不再是令北方人艳羡的珍果,而是像苹果、桃子等水果一样,走进了千家万户的果篮里。当你在大啖可口的荔枝时,都会油然想起当年唐玄宗命人千里驱驰,为杨贵妃递送新鲜荔枝的故事,和杜牧的“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苏轼“日啖荔枝三百颗,不辞长作岭南人”诗来。
其实,早在汉代,岭南一带就奉命向朝廷进贡荔枝、龙眼,但耗费巨大:“旧南海献龙眼、荔枝、十里一置驿,五里一候,奔腾阻险,死者继路。”因此,当时人们就着手进行多种南方果木移植到北方的试验,尽管屡屡失败,但人们并不气馁,“连年犹移植不息”。据文献记载,西汉皇家园林上林苑中,就栽培有柑橘、荔枝、龙眼、香蕉等多种南方果木:“于是乎卢橘夏孰,黄甘橙楱,枇杷橪柿……罗乎后宫,列乎北园。”汉武帝灭南越后,在长安修建“扶荔宫”,尝试大量移植南方果木,但最终未能成功。
三、果蔬施肥灌溉技术
在中学历史课本上就学过,春秋战国时,人们发明了铁制农具、牛耕及用人或动物的粪便施肥等技术。那汉代人是如何给土地施肥的?将粪肥撒到地里,与土壤混拌,或许是很多农民施肥的主要方法。《汜胜之书》也记载了主要用于枲、芋、瓠等作物的大田撒施粪肥的方法。不过,这并不是汉代唯一的施肥方法。在《汜胜之书》中,还记载了主要用于蔬菜种植和推行“区种法”种植法的精准、集中穴施粪肥的方法,即将粪肥堆在种子周围。这样既可增强种子周围土壤的肥力,源源不断地向种子提供营养支持,又可避免大田撒施造成的无谓浪费。
说到汉代灌溉土地的方法,或许很多读者会想:不就是在水源和农田间挖凿沟渠,将水引进农田漫灌吗?虽然这是汉代,甚至是现代都比较常见的一种土地灌溉方式,但这并不是汉代灌溉田地的唯一方式。
在《汜胜之书》中,或许基于北方大部分地区水贵于油的考虑,汜胜之详细记载了各种作物的灌溉次数和用水量。他特别提出一种种瓜时使用的地下灌溉法,即将一口容积为三斗的瓦瓮埋在四棵瓜苗中间,瓮口与地面持平,将瓮中盛满水,然后用瓦盖住瓮口。陶瓮粗疏,水可以通过瓮壁缓慢持续地向外渗透,给瓜苗提供水分。水少后再添加,保持瓮中水满。这种灌溉方法,既可使作物得到均匀、持续的水分供给,又可减少地面蒸发,还可节约用水,提高水的利用率,特别适用于水少干旱的北方地区。这种灌溉方法,与我们今天大力推广的渗灌等节水灌溉技术,可谓殊途而同归。
滴灌
文史君说
在继承以往农作传统的基础上,汉代人民又在长期生产实践中不断总结、探索果蔬生产技术和方法。通过长期观察、实践,他们在果蔬种植,包括嫁接、温室培育、异地移植、施肥、灌溉等领域,都创造出一些并不逊色于今天的技术和方法,充分反映出汉代人民勤于思考、勇于探索和创新的精神。
参考文献
(西汉)司马迁:《史记》,中华书局1959年。
(西汉)汜胜之著,万国鼎辑释:《汜胜之书辑释》,农业出版社1980年。
(东汉)崔寔著,石声汉校注:《汜胜之书校注》,中华书局2013年。
徐杰舜:《汉族风俗史》,学林出版社,2004年。
(作者:浩然文史·郛生)
本文所用图片,除特别注明外均来自网络搜索,如有侵权烦请联系作者删除,谢谢!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