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首演,中国大戏院成了观众打卡地
这几天,位于南京路步行街范围的中国大戏院灯火通明,无论白天晚上,这里都人流穿梭。复古的灯箱、闪烁的霓虹灯,沿街店铺的吆喝、过路自行车的铃声,一切仿佛时光倒流。
报社场景。摄影:祝琳
从12月28日开始,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正式在这里开启了首轮演出大幕。这部剧由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有限公司与仙童国际戏剧文化(北京)有限公司联合投资出品,并计划成为演艺大世界内分时驻演的原创音乐剧,实现文商旅的跨界与融合。
郑棋元 摄影:尹雪峰
年蔓婷 摄影:秦彩斌
《夜半歌声》云集了国内音乐剧众多实力演员,包括郑棋元、丁辉、钟嘉诚、喻越越、郭耀嵘等多组卡司,影视明星江珊也加盟此剧扮演重要角色。而观众也给予该剧极大的热情,演出现场座无虚席,谢幕时更是掌声如雷。
江珊 摄影:尹雪峰
为中国大戏院量身打造,实现文商旅跨界融合
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是第一部为中国大戏院“量身定制”的分时驻场演出剧目。作品通过讲述旧上海老剧院发生的爱恨情仇,将扣人心弦的悬疑剧情融入荡气回肠的爱情故事里,带观众穿越近百年时空,感受经典IP的历久弥新。
《夜半歌声》的故事最早源自1911年法语小说《Le Fantôme de l’Opéra》,自问世以来,被译成多个语言版本,在世界上广为流传。1937年电影《夜半歌声》正是据此改编,上海首映当时34天场场爆满,创下当年票房神话。其后85年,四度改编,成为时代变迁中未曾蒙尘的经典。此次《夜半歌声》以原创剧本、原创音乐续写这个发生在剧院里惊悚、浪漫、奇幻的故事,并致敬马徐维邦经典电影同名作品。
场景 摄影师:秦彩斌
在音乐剧中如何结构新叙事,把经典故事和舞台镜像浓缩于一个拥有90多年历史的老剧场,成为该剧创排的“重要功课”。从创排起,中国大戏院这座历史悠久的剧场便不再只是一个装纳演出的舞台,而是真正成为故事的载体与发生地。剧场、街巷、老宅,这些充满上海市井气的建筑元素在这里留存至今,是历史文脉沉淀的在地文化,是讲述上海故事最佳的时空载体。
主创团队利用这一得天独厚的场地与环境优势,将音乐剧《夜半歌声》的剧情与周边空间“打通”,并以中国大戏院为圆心打造了一个天然的、全方位的、充满立体感的观剧体验区,希望以此开创一种全新的自然沉浸式戏剧概念。
于是,与寻常观看演出所不同的是,《夜半歌声》的观众不再卡点进场,而是可以提前近1小时进入剧场,在中国大戏院上下三层的公共空间里,抢先感受沉淀在时光里的老上海风情。
剧场一层,“夜半商号”复古的货架格外显眼,闪烁的霓虹灯下是正在选购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文创衍生品的观众;
老字号市集
剧场二层,“夜半市集”同步亮相。泰康、程裕新、邵万生、三阳、黄隆泰、老大同等众多誉满申城的、有着百年历史的“国潮”老字号品牌纷纷入驻,让观众体验老剧场风华的同时,回味旧辰光的味道。
泰康食品
在剧场三层,“夜半照相馆”里,不少观众特意穿上了旗袍礼服,来到微缩的“老照相馆”打卡,一张张民国风照片在这里诞生。
徕卡照相馆
徕卡照相馆
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出品人夏锋说:“《夜半歌声》是上海大光明文化(集团)为中国大戏院量身定做的首部原创驻场音乐剧。选择夜半歌声这一经典电影IP作为选题,是基于大光明文化集团拥有电影和剧院两大基因。中国大戏院拥有其特有的文旅商融合的先天基础,我们将在这里讲述海派文化故事,延伸城市文脉的深度、广度和厚度,并与商业、旅游形成共振,带动周边餐饮、住宿等产业联动发展,这也是我们出品制作原创音乐剧《夜半歌声》的初衷和使命。”
夏锋同时表示,“我们希望能用优秀的原创音乐剧作品为龙头,带动经典IP的文商旅联动,以‘环境戏剧’连接起文化、商业和旅游,最大程度地调动观众与游客的听觉、视觉、触觉等多维感官体验,在戏里戏外产生更深入的沉浸感与互动性。剧场与其它文化艺术业态和公共空间将结成更加紧密的共生关系,由此培育演艺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
全新重构的故事,一部用音乐贯穿全剧的原创音乐剧
和很多人熟悉的电影不同,音乐剧《夜半歌声》几乎是一个重构的故事。
少年组卡司 摄影:秦彩斌
“草之光辉”孤儿院里,三个孩子正在为刚建成的剧场献演他们创排的剧目,他们一同长大,互相倾诉未来的梦想,舞台上许下的“十年之约”竟推动着命运的齿轮缓缓向前……突如其来的战火使他们一夜之间失去了家。十年后,曾经的废墟上建起了一座华丽的剧院。选角大赛上,“幽灵”现身,而他的目标,是刚与小鸥重逢的新人女演员——绿蝶……
该剧总叙事、编剧和导演牟森介绍,这一版《夜半歌声》围绕“约定和团圆”,建构了“重建、重逢、重生”的剧情,通过毁灭/灾祸、离乱/苦难、牺牲/救赎,呈现命运的苦和勇,人生的光与盐。因为重建重逢,因为重逢牺牲,因为牺牲重生。共赴命运的约定,共享人生的团圆。
作为一部几乎没有台词的音乐剧作品,《夜半歌声》由大量唱段主导,音乐贯穿全剧,推进着故事的发展。词与曲,在这部作品中无疑是最重要的板块。33首歌曲串联起《夜半歌声》中宋丹萍、绿蝶、孙晓欧三人共赴命运的约定。由于整部剧的演唱占据了极大的比重,“特别能唱”也成为制作方选角的重要考虑。全剧也因此集中了中国音乐剧界最具唱功实力的众多演员。而首演时,观众无不被剧中荡气回肠的音乐和演员们的实力演唱所打动,很多观众最后泪流满面。
丁伟、陈羽翱 摄影:秦彩斌
作曲李京键介绍,《夜半歌声》首先是必须要写出有戏剧结构的音乐,使之成为真正的“剧”,而不是歌曲接歌曲的联唱;而考虑到音乐剧自身的属性与上海这座城市基因的因素,音乐整体结构与和声语言的设计,要先于唱段写作,且唱段的旋律必须是服从于和声语言和整体音乐结构的,就是所谓的:先有和声,才有旋律。
而将歌词铺满全剧,更是一个大胆的挑战,词曲创作以全视角考虑了整体唱段结构,这也使得《夜半歌声》成为一部真正意义上充满音乐的“音乐剧”。
大合照 摄影:祝琳
该剧制作人李东说:“我们想用《夜半歌声》这部音乐剧赓续并发扬海派文化,依托故事文本,不断加大演出内容创投与自制的步伐。使之作为本土文化演出有传播,作为优质原创音乐剧有传唱,让‘文旅叙事’在美学与内涵上实现更多维度的展现,也让演艺大世界从‘码头’到‘源头’走出的每一步更加掷地有声。”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