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Z博士的脑洞|年终总结:总会有一个醒悟时刻

万喆
2022-12-30 16:06
来源:澎湃新闻
科学城邦 >
字号

·技术与历史不同的是,人性总是躲在技术后,让技术抗住人性所有的弱点,却总是站在历史前,让历史光耀人性所有的优点。人类也不断反思,用技术开路,反复磨砺人性,打造历史。如果看见世界在崩溃,那也意味着即将新生。

每一个年头里,我们都会着意于新发生。今年,我们或会更触动于那些已逝去。

2022年过去了,回想这一年,似乎发生了很多事,又似乎没有发生什么事。这个世界在距离最近的一次世界大战七十多年以后,以百年世纪计,或已步入了中年危机。中年危机是一种说不清道不明的烦躁,往前走挥不去的种种往后看回不去的种种。世事如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你却只能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

中年危机是一种不可名状。回望起来,嬉笑怒骂皆成文章,不过是一场草灰蛇线。到了欲说还休,只道天凉好个秋,方知百年变局已入中场。

每一个年头里,我们都会着意于新发生。今年,我们或会更触动于那些已逝去。

弃我去者昨日之日不可留

有个女人,举世瞩目,但她终于不能再为自己代言。

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在这一年溘然长逝。作为英国第一、世界第二的在位时间最长君王,对于世人而言,这差不多是预料之中的意外。

即使在英国,王室是否应该存在的争论似乎也甚嚣尘上。女王生前接见的最后一任首相特拉斯就表现出了明显的“藐视王权”意图,甚至当面拒绝行大礼。但作为一位虚君,女王仍然得到了国内及世界较为广泛的尊敬与爱戴。这可能不只是她的人格魅力,更是岁月的力量和历史的机缘。她出生于一战之后、二战之前,经历了人类历史上最残酷的战争、英国历史上唯一自愿退位的国王、大英帝国的盛极而衰、国家和国际体系的重建、联邦国家民族的分裂……

百年来,这世界折腾不休,唯有这位虚君,因其“虚”而屹立。她的饱经世事,反而成为混乱时代难得的稳定器和粘合剂,成为民族国家在撕裂和破碎中挣扎的信仰和安慰。

世界始终在进步,她亲历了伯父因为执意要娶离婚女人不得不远走他乡;也亲历了儿子执意要娶离婚女人受到了世人批评但毫发无损;还亲历了孙子要娶离婚女人并主动远走他乡得到了许多喝彩与资助。

有没有她,这些都会发生,但恰好是她,站在历史的这班列车上。

乱我心者今日之日多烦忧

因为,世界似乎也并不总在进步,也许也在绕圈圈。

英国通胀在几年前的负值后,扶摇直上九万里,来到了几十年的第一次两位数突破。同时,经济增速则在衰退边缘徘徊。人们都在惊呼,尽管经济理论和货币工具已经极大发展,上世纪的滞涨是否卷土重来?

尽管力主男人也应该自主享受女人的身份,但女人的自主性被打回了上个世纪,美国联邦最高法院推翻了“罗诉韦德案”,取消宪法规定的合法堕胎权。英国倒是有“合法堕胎”,但今年被指控非法堕胎的女性数量一直在上升。一些女性因为不够符合堕胎“流程”而锒铛入狱,即使在疫情期间亦如此。

伊丽莎白二世常被人称为“流水的首相,铁打的女王”。因其超长“待机”时间,她任命了15位英国首相。她的子孙或难以超越其在位时长,但对首相任命的数量却不一定不能突破。长寿君主VS短寿首相,刚刚被女王任命的特拉斯转眼就成为昨日黄花,两个月三任首相,新国王登基的速度差点赶不上新首相换届。

世界的乱乱治治还是乱乱,欧盟的分分合合仍然分分,女人终于不会因二婚而阻碍男人的政治前途但仍不能把握自己的身体,曾经需要仰视皇朝的殖民地子民坐上了帝国最高位。

有没有她,这些都会发生,她始终默然不语,反而赢得了美誉,是历史在创造历史,或者,所有的君王,都不过是虚君。

抽刀断水水更流

对有的人而言,命运不测,明天和意外,不知道哪个会先到。

日本前首相安倍晋三在奈良市街头发表演讲时遭枪击倒地,在被紧急送医时心肺功能停止,因伤势过重不治身亡。事发后,全球为之震惊,各国领导人都发去唁电,他也以国葬礼下葬。

尽管终年67岁与英女王的长寿相差甚远,但作为首相,与女王相似,安倍是第一位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出生、战后最年轻且任期最长的。

安倍政治资源雄厚,长袖善舞,两次拜相,此次似又欲“卷土重来”,他的经历,也是既向前又迂回。

上任之初,安倍雄心勃勃,意欲改善与东北亚邻国关系,慎重对待历史问题。第二次组阁后,他推出“安倍经济学”,借助“三支箭”推动日本经济迈向复苏态势。他也不断向美欧靠拢,推动日欧经济合作协定(EPA)与不含美国的跨太平洋经济合作协定(TPP11)谈判达成妥协。

但一切似乎都不得不绕回来,他寻求修改二战后制定的和平宪法,使日本成为“正常国家”,致力于加强日美同盟关系,促成美日两国外长和防长2+2安全会议,推出“俯瞰地球仪外交”。却又因反恐法案激发民众反弹,更在疫情开始后经济遭遇挑战,终于二次以身体原因辞任。

有他没他,哪些事或者就不会发生,哪些事或者就会发生?历史有千千结,人们想解开他们,会不会反而又将自己束缚得更紧?

举杯消愁愁更愁

安倍在日本国内和国际上都有相当影响力,但使他极享哀荣的,恐怕也是这次毫无预兆的刺杀。世界承平日久,当街刺杀仿佛上个世纪的传说,再现街头,尤其是在日本,令人震惊之余无不惶惑及不安。

刺杀本身,就是一个历史不断轮回的过程。

自1885年伊藤博文废除太政官制,实行内阁制以来,已有8位首相级人物遇刺,其中7位身亡。首相被刺的历史,或也是日本政治改革与民族生态的历史。

伊藤博文是日本的首位首相,也是首位被刺杀身亡的首相。年轻时的他曾秘密经中国偷渡前往英国学习,回到日本后四度拜相。在他的领导下日本军国主义大行其道,1909年,伊藤博文在哈尔滨受朝鲜爱国义士安重根刺杀身亡。

第二位遇刺身亡的原敬,是首位平民出身的首相。他攻击宪政党内阁步入政坛。1921年在东京站被右翼青年刺杀。

第三位滨口雄幸作风强硬,有“狮子宰相”的封号。他不顾右翼势力与军方的反对,强行推动签署伦敦海军条约削减军备,任上第二年被右翼团体成员刺杀身亡。

其后,五年内三位首相级人物被刺杀身亡。安倍晋三的外公岸介信也曾遭遇刺杀。

尽管此次凶手似无传统政治目的,但其因所谓邪教等问题而造成的经济、社会困境,或者正是当下世界的写照。人民对政治人物的宏大叙事并不那么关心,对涉及自身的细微末节有影响才是根本。

是被国运选中,还是被命运选中?民族主义的热情,和民众生活的疾苦,究竟哪一个是历史的决定因素?

人生在世不称意

也有人,时代已逝去,他还在漂浮。时代在漂浮,他逝去了。

苏联最后一任领导人戈尔巴乔夫因长期重病医治无效去世,终年91岁。俄罗斯总统普京对戈尔巴乔夫的去世深感哀痛,并给他的亲友发去唁电。

戈尔巴乔夫曾是当时最年轻的最高层,他也堪称长寿,经历、制造和目睹了世纪变迁。

尽管戈尔巴乔夫并不像其他一些最高领导人一样出身乌克兰,但他与乌克兰的渊源很深。正是在那里度假时,他遭遇了人生中最大的危机,继而亲历也亲制了更多。

到今天,人们猛然发现,这个地区的历史问题没有、从来没有停止过纠结,且仍然对全球有深远的影响。在疫情进入第三个年头时,由于供应链断裂、城市生产停摆、货币财政大放水带来的高通胀已经让人雪雪呼痛,地区冲突的猝不及防则进一步火上浇油。

制裁与反制裁,站队与反站队,在一个每个人都声称自己没有任何扩张野心的时局中,每一个人都声称感到了不安全。

作为极少数同时获得美俄“双边”极高荣誉的戈尔巴乔夫,在渐变、突变、巨变、又渐变后,再次目睹冲突的发生。这一次,他没有看到结果。然而,他是否真曾经看到过他想要的结果?

历史是人创造的吗?有时候,有的人看似创造了历史,于是有的人一心也想创造历史。但从更长的历史看,历史有它自己的趋势。有时摧枯拉朽,有时逡巡不前,有时甚至反复无常。只是,当历史反复无常,或会报以更加凶猛的摧枯拉朽。

明朝散发弄扁舟

在这一年,人们似乎对人类的逝去更加习以为常,而对“人类”的“逝去”忧虑又有增加。

Chat GPT横空出世,展现出了超强的自然语言处理能力。当人类在互联网上已经退化到只能用单音节、叠音字和感叹词来进行描述和沟通时,AI开始以丰富多彩的语言能力加入社交环境。它有时满腹经纶,有时不知所云,有时一本正经的胡说八道。但它如此镇定,让人类竟有时产生出了恍惚的敬畏之心。

我们被技术所辅佐,被技术所包围,我们会不会也被技术所禁锢,甚或被技术所攻击?我们会不会在技术所造就的强大网格化新空间里,成为平行宇宙中的一个小黑点,稍有不慎,便被抛物线孤立于时于世?

最强技术新贵马斯克说,不会。不,他说,技术会抛下人类。但他的身体力行说,不会。一波三折后,他买下了推特,发现了技术改变舆论和政治生态的秘密,——程序是固定的,但程序员和他们的老板是有偏好的。当大家对马斯克的天马行空任性妄为大加挞伐时,其实大家都一样。马斯克对推特员工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翻手为云覆手为雨,但推特对大众何不也是如此?马斯克将自己的任性藏在了资本市场的正当性背后,推特则是将自己的任性藏在了技术软硬件的复杂性背后。

说到底,还不就是人性。说到底,都不过是人性。

技术与历史不同的是,人性总是躲在技术后,让技术抗住人性所有的弱点,却总是站在历史前,让历史光耀人性所有的优点。

在人类几千年的历史里,当下无疑是技术最现代、最尖端的时刻。但经济金融市场理论与工具如此发达,经济危机的阴影却越来越频繁笼罩;通讯、交通工具与技术已经让地球村的愿景可以成为现实,地区与国家冲突与族群撕裂却愈演愈烈;互联网让商品、服务、信息的流通在全球同时同步,全球却越来越不同步,成为一场场鸡同鸭讲的实验荒谬剧。

这里没有什么信息的茧房,只是人性的皇帝新装,在技术加持下不断膨胀的难以自省。

技术能够创造历史,也受制于历史。其内涵其实是,人类的进步在于对自身的克服,但人类的进步始终因人性的弱点也迂回曲折。于是,像伊丽莎白二世这样的虚君,在不解释不作为中反而成为了典范,因为克服了人性最大的敌人,虚荣的狂妄。

后记

子老早就在川上曰过:“逝者如斯夫!不舍昼夜。”

这个世界上,我们总觉得有重要的事和不重要的事,有重要的人和不重要的人。

真的有吗?

天不生仲尼,万古也不会如长夜。天会生伯尼叔尼季尼。

天不生仲尼,万古如长夜。总会有一个醒悟时刻,形成新的社会共识和价值观,突破黑夜,再继续前行。

人类经历过一战、二战、冷战……九死犹不悔的“作死”。但人类也不断反思,用技术开路,反复磨砺人性,打造历史。

如果看见世界在崩溃,那也意味着即将新生。

仲尼是一种精神。只有当仲尼意识到自己不是仲尼时,他才是那个仲尼。

让历史来挑选,再让历史来评价。历史即使停留,也一定会前进。而且会摧枯拉朽。

(作者万喆为经济学家,北京师范大学教授,澎湃新闻特约评论员。)

    责任编辑:吴跃伟
    图片编辑:蒋立冬
    校对:丁晓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