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这是猴子的自拍,但这种猕猴已经极度濒危了
原创 核桃苗 物种日历
这可能是世界上最著名的自拍照之一。
照片主角是一只黑冠猕猴(Macaca nigra)。2011年,在印度尼西亚的苏拉威西岛上,来自英国的自然摄影师试图给黑冠猕猴拍特写,却发现一举起相机,猴子们就感到紧张。好在,它们似乎对镜头中映出的自己颇有兴趣,于是摄影师把相机放在三脚架上,调好参数,让好奇又胆小的猴子们自行发挥,最终有了这张有着标准微笑的黑冠猕猴自拍照。
黑冠猕猴自拍照,架设相机的摄影师是戴维·斯莱特(David Slater)
这张照片,让世界各地的人们注意到了一个过去并不知名的物种——黑冠猕猴。而在苏拉威西岛上,不仅有黑冠猕猴,还有它的6个关系紧密的近亲。
一个岛上有7种猕猴
猕猴属(Macaca)分布广泛,在灵长类中仅次于人属(Homo)。在东南亚的热带雨林、中国和日本两国北部四季鲜明的落叶林、甚至远离亚洲的西北非草原上,都能看到它们的身影。猕猴属大约700万年前在北非崛起,随后在亚洲开枝散叶,适应不同的环境演化出了目前已知的24(也有一些观点认为是23)个物种,可以说是适应辐射现象的好例子。而苏拉威西的七种猕猴,更是绝佳的例子。
苏拉威西岛按面积是世界第十一大岛,位于印度尼西亚东部,主要部分呈K字形,分出4个半岛,此外还有几个紧邻的较小岛屿。黑冠猕猴分布在苏拉威西的东北角,另外6个物种则分别占据了不同区域。单这一个地区的猕猴物种就占了猕猴属的1/3,可以说是灵长类中的达尔文地雀。
“适应辐射”是指从原始的一般种类演变至多种多样、各自适应独特生活方式和小生境的新物种,新物种在一定程度上保留了原始物种的一些形态特点。图为苏拉威西岛上的几种猕猴及其分布区域|Erin P. Riley / Evolutionary Anthropology(2010);汉化:鸟人Robbi
关于7个物种的起源,最早的假说认为,在更新世中期,海平面较低,苏拉威西猕猴的祖先从相邻的婆罗洲漂洋过海而来,扎根苏拉威西中部,再逐渐进入岛上的不同地区。地质变动形成的内海和河流以及森林消退,可能阻隔了不同的猴群,让它们踏上各自的演化道路。现在,在岛上的热带雨林、喀斯特季节性森林和沼泽森林中,都能看到苏拉威西猕猴的身影。尽管生活环境各异,它们的主要食物都是果实,各种无花果尤其重要。
上世纪八九十年代,随着各类数据逐渐丰富,人们发现,栖息在岛上西北角的黑克猕猴(M. hecki)与两个邻居差异较大——它们很可能是另一群渡海猕猴的后代。
但总的来说,这两次渡海时间差异应该不大,因此7个物种的亲缘关系不远,甚至在许多交界地区都有样貌介于两个物种之间的杂交个体。可能是由于杂交个体的存活能力较弱,杂交区并没有向两侧扩大,它们依旧被认为是7个单独的物种(另一种观点则将黄褐猕猴和布敦猕猴视为同一个物种的两个亚种)。
黑冠猕猴|Magnus Johansson / Wiki media Commons
这7个物种的体型差异不大,尾巴都短短的,黑冠猕猴甚至曾因尾巴短而被称为黑猿。它们外貌上最直观的差异是毛色——东北角的黑冠猕猴和哥伦打洛猕猴,一个全身纯黑,另一个颜色扁棕;其他几个物种躯干颜色也深浅不一,外加面部、四肢和屁股毛色各有发白的区域。另外,屁股上的坐垫也是明显特征,尤其是黑冠猕猴,拥有明显分成四块的粉红色坐垫。
这些猴子也能认出谁是“自己猴”。曾有研究者将7种苏拉威西猕猴外加豚尾猕猴(M. nemestrina)、日本猕猴(M. fuscata)的照片展示给岛上各处的猴子,结果发现,各个物种都倾向于盯着同物种的照片看更久。
露齿微笑的和平爱好者
黑冠猕猴的自拍照迅速走红,很快被各家媒体转载,还被传成猴子抢走相机自己拍的。这为黑冠猕猴带来了关注,却也意外地引发了一场长达三年的诉讼——争议点在于,猴子自拍照的版权属于谁?摄影师使用这张照片时,算不算侵犯了黑冠猕猴的版权?这场官司一直打到了2018年,才以法律不支持动物持有版权告结。
使用戴维·斯特莱相机拍出来的自拍全身照
与人类世界的纷争比起来,苏拉威西猕猴们的关系就融洽多了。
在多数猴子中,自拍照中这个无声露齿的表情并不是愉快的表现,只有社会等级低的猴子在对高等级猴表示恐惧屈服时才会如此。但苏拉威西的7种猕猴却是例外——无论等级高低,它们都会向对方咧嘴露齿。这个表情常出现在两个个体接近时,在咧嘴笑之后多是和平的互动。所以,自拍照中的黑冠猕猴很可能是在和自己的镜像打招呼。
这样的差异可能和苏拉威西猕猴的社会生活方式有关。
黑冠猕猴的群体生活|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与同属的其他猕猴相似,苏拉威西猕猴也生活在20~40只个体组成的多雄多雌群体中,黑冠猕猴有时可以组成97只个体的大猴群。猕猴属物种可以分为两类,一类等级森严,一类关系平等。前者以日本猕猴和普通猕猴为代表,猴群中维持着严格稳定的等级关系——雌性等级靠血缘决定,雄性等级则按战斗力和资历排列,因此雄性之间关系紧张。
苏拉威西岛上的猕猴则是都是典型的平等派——打起架来很难分出哪一方等级高,亲属之间相互支援不多,也很少打到需要动嘴开咬的程度。比起打架,它们更喜欢挨在一起理理毛,进行一些和平的互动。此外,它们还有多种多样的和解行为,用来调节紧张气氛。不过,黑冠猕猴的雄性是例外,它们之间关系比较紧张,有森严的等级关系。
危机与希望共存的未来
然而,苏拉威西的猕猴们,现状不容乐观。在IUCN的红色名录中,黑冠猕猴为极度濒危,摩尔猕猴(M. maura)为濒危,其他物种均为易危。
黑冠猕猴为极度濒危|T. R. Shankar Raman / Wikimedia Commons
2016年,黑冠猕猴入选了25种最濒危灵长类动物名单;2008年IUCN的报告显示,过去40年中,由于人类捕猎和栖息地消失,黑冠猕猴的数量减少了80%,只剩4000~6000只。虽然在苏拉威西东南300公里的巴占岛上,还有一个人工引入的黑冠猕猴群,现有10万只个体;但是,这个群体能否代表苏拉威西本土的黑冠猕猴,目前仍有争议。而且,在解决人类捕杀、栖息地衰退等问题之前,将它们送回苏拉威西本土的意义也比较有限。
80年代,苏拉威西的森林覆盖面积大约占54%;而随着人口增长和土地开发,到本世纪初,完整、没有明显人类活动的森林覆盖只剩30%了。好消息是保护始终在进行,受到保护的区域自80年代以来有所增长,而且7种苏拉威西猕猴的栖息地中都有受到保护的区域。不过,很多保护地覆盖的是高海拔地区,关于猴子们能否充分利用这些区域、保护地能发挥多大的作用,我们的了解仍然有限,还需要更细致的保护生物学研究。
吃个椰子|Bernard DUPONT / Wikimedia Commons
好在,危机中亦有希望,人类与苏拉威西猕猴不全是敌对关系。在很长一段时间中,当地人都和猴子们相处融洽。苏拉威西一些地区的传说将猕猴描述成与人类紧密相连的动物,这让人们对猕猴偷取农作物的行为更为宽容。在苏拉威西的东南部,尽管人类和猴子使用的森林资源有重叠,却并未引起剧烈的冲突,许多资源可以做到人猴共用各取所需。
在人口密度上升、农业商业化的背景下,人猴的关系面临着新的挑战——毕竟成群结队、体型较大的猕猴,看起来似乎会给农业带来更大的经济损失。这时候,研究者、政策制定者以及当地居民都对猕猴的未来至关重要。圣迭戈大学的研究者曾写过这样一个事例:她们在研究中发现,啮齿类动物造成的农产品损失比猴子们多得多,于是就将这一信息分享给居民;最终,居民们认同猴子不会威胁自己的收入,决定与猕猴和平共处。
沟通与合作,也许就能够突破重重挑战,为苏拉威西猕猴和人类找到一条和谐共存的道路。
作者:核桃苗
原标题:《看!这是猴子的自拍!但这种猕猴已经极度濒危了》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