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生态保护显成效,仍需正视黄河三角洲地区治理面临的问题与挑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早在上古时期,黄河流域就是我们华夏先民繁衍生息的重要家园,保护黄河关乎民生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关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千秋大计。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习近平总书记亲自擘画、亲自部署和推动的国家重大区域发展战略。2021年,《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发布,《纲要》明确指出黄河在国家发展大局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位置举足轻重。2022年10月,《中华人民共和国黄河保护法》通过,从法治层面上全力保障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
黄河三角洲位于黄河入海口处,北临渤海湾,东靠莱州湾,面积约为5450平方公里。早在1992年,我国就成立了黄河三角洲国家级自然保护区。2013年,黄河三角洲湿地被推荐列入联合国“国际重要湿地名录”。黄河三角洲属暖温带季风气候区,具有明显的大陆性季风气候特点。黄河三角洲湿地是东北亚内陆和环西太平洋地区鸟类迁徙的“国际中转站、越冬栖息地和哺育繁殖地”,具有重要的生物多样性保护价值和生态屏障作用,是物种保护、湿地治理、候鸟迁徙和河口生态演替研究的重要场所。
党的十八大以来,黄河三角洲地区在生态保护治理领域取得的成效显著,生态屏障作用日益增强,生物多样性得到保护!但是我们也需要正视黄河三角洲地区生态保护治理面临着诸多问题与挑战。
第一、生态系统敏感脆弱问题
生态问题这不单单是黄河三角洲地区而是整个黄河流域都面临着的严峻问题,我们都知道,黄河是全世界泥沙含量最高的河流之一,水土流失严重,极易发生退化,恢复难度极大且过程缓慢。由于干旱等原因,水资源十分短缺,导致黄河三角洲湿地生态系统面临着整体生态退化的风险。直接威胁着当地生态安全和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近年来,虽然黄河三角洲的生态环境保护治理成效显著,但是生态问题仍然十分严峻。
第二、水沙矛盾较为突出的问题
黄河水沙资源是黄河三角洲生态系统形成和演替的重要动力,是保障生物多样性和实现生态修复治理的基础资源。而近些年来,黄河流域连年干旱少雨,枯水期增长,黄河来水来沙减少,湿地淡水资源短缺,生态用水受到制约,水生态和湿地生态受到威胁。“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回”曾何等壮观,而如今要花费很大力气才能保持黄河不断流。尽管近年来,我国不断加大调水调沙工作,但是依旧不能改变黄河流域水少沙多、水沙关系不协调等突出矛盾问题,黄河三角洲面积及河口造地面积减小是不争的事实。
第三、人类活动频繁干扰的问题
黄河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承担了太多的民生使命,黄河资源的过度开发,人类过度的生产活动等对自然生态系统和生物多样性产生的负面影响是显而易见的。畜牧业、农业、工业、旅游等生产生活用地造成盐沼和自然湿地面积大幅减少;围垦种植、圈养牲畜、筑造堤坝和沟渠建设等改变了水文过程、阻断潮汐,导致流域水体营养不足以及高度盐渍化,人类活动频繁干扰给自然生态系统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压力。
第四、湿地萎缩带来的恶性循环问题
受黄河淡水输入量减少、黄河蓄水工程增加、风暴潮侵袭和海水倒灌等多种因素的影响,黄河三角洲地区土壤盐碱度增加,盐碱化加速,湿地植物向盐生植物退化,湿地生态系统良性循环受到干扰。黄河一直体弱多病,究其原因,既有先天不足的客观制约,也有后天失养的人为因素。近些年来,黄河三角洲地区自然湿地逐年萎缩,人工湿地逐年扩张,最直接的影响就是生态变得异常脆弱,先天生态系统良性循环的任务变得异常繁重,进而使得湿地生态系统陷入恶性循环的泥沼。
湿地作为联结水域和陆地的独特生态系统。不仅具有水域景观的特性还具有陆地景观的特性,因此有着丰富动植物资源,形成了其他单一生态系统都无法与之比拟的天然基因库和生物环境。湿地生态系统错综复杂的结构使其具有保持生物多样性,提供栖息地,涵养水源等各种生态服务。黄河三角洲地区是我国重要的湿地,同时也是我国最年轻、最广阔的湿地,在黄河生态安全方面具有十分重要的地位。
推动黄河三角洲打造成为大江大河生态保护治理的重要标杆,需要循序渐进、稳步实施。“十四五”规划纲要提出,扎实推进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加强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和修复主要路径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坚决落实“重在保护,要在治理”的要求,坚持探索“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现代化道路。
坚持“两山”理念、树立系统思维、采用综合措施,协同推进黄河三角洲的山水林田湖草沙等生态要素得到全面保护治理。坚持保护与治理并行,增强各项措施的关联性、耦合性和实效性。要以自然恢复为主,减少人为干扰,逐步改善局部小气候,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发展思路,促进河流生态系统健康,提高生物多样性。
第二、黄河生态系统是一个有机整体,要充分考虑上中下游的差异。坚持系统思维,协调发展。
鲁豫“对赌”就是“一盘棋”思想很好的例子。2021年4月,山东、河南两省签订了《黄河流域(豫鲁段)横向生态保护补偿协议》,由此搭建起黄河流域省际政府间首个“权责对等、共建共享”的协作保护机制。2022年4月,鲁豫生态补偿“对赌”尘埃落定。由于黄河入鲁水质始终保持在二类水质以上,山东作为受益方,共兑现河南省生态补偿资金1.26亿元。流域生态补偿机制很好的协调流域上下游地方政府之间的生态保护地区和生态受益地区之间的利益关系,算的是“生态账”、“长远账”。除此之外,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还需更多跨区域合作,尤其是上中游、左右岸、干支流等区域的合作,统筹解决好水环境、水生态等问题,对黄河三角洲湿地保护与修复大有裨益。
第三、黄河三角洲综合治理的关键在于“水”,合理分水、科学节水、管住用水依然是黄河流域湿地生态系统修复的关键点。
协同做好“水文章”,转变用水思路,将向中上游要水,转变为向下游节水,坚持合理分水、科学节水、管住用水。实施湿地水系大连通等工程,确保黄河河流廊道的连通性、水流的持续性。提高农业节水水平,推进水资源集约利用。提高水资源利用率。
黄河自古以来就是体弱多病,黄河三角洲地区亦是如此,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锲而不舍紧抓黄河生态保护工作,下大力气搭建起黄河保护治理的“四梁八柱”,随着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国家战略的实施,黄河治理呈现出了前所未有的新气象,黄河三角洲也呈现出了盎然生机与希望。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一幅水清岸绿、鸟语花香、百业兴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锦绣画卷正在展开,美丽中国就在眼前。
文章/Pierre 审核/Yang 责编/angel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