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镇海炼化是如何讲好“浙江宝贝”故事的
记者 何翔任 卞江岐 通讯员 庄美琦/文 张凌志/图
塔楼林立、绿树成荫,现代化的工业建筑与恢宏绿带相映成趣,大江大河奔流不息,海上丝绸之路由此远航。从1975年创建起,到成为国内最具竞争力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镇海炼化的发展史写满成就与荣耀,折射祖国繁荣之光。
“产品卓越、品牌卓著、创新领先、治理现代”是构建世界一流企业的要求,作为中国石化旗下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镇海炼化公司为讲好“浙江宝贝”故事,大力推进品牌建设工作,培育全员品牌自信,积极寻求品牌与业务融合的路径与方法,探索建立了镇海炼化品牌建设“321”(“三有”“二常”“一融合”)工程,为中国石化打造卓著品牌提供坚实支撑。
用红绿蓝给品牌绘色
集团公司董事长马永生指出:要牢牢抓住品牌建设的关键环节。苦练内功,把创新作为品牌建设的发动机,把质量作为品牌建设的生命线,把绿色低碳作为品牌建设的新焦点,让品牌立得住。
镇海炼化苦练内功,瞄准高质量发展,以赤诚红、生态绿、发展蓝为品牌添上亮色,让品牌立得住,叫得响。
以赤诚红诠释大国担当。镇海炼化前身是始建于1975年的浙江炼油厂,然而之江大地上,油气资源先天禀赋不足,素有“石化之母”的乙烯,只能大量依赖国外进口。2006年11月,时任浙江省委书记的习近平出席大乙烯奠基仪式并发表重要讲话,提出了“ 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的殷切期望。2010年4月20日,在东海岸拔地而起的大乙烯一次开车成功,产出合格乙烯,镇海炼化自此拥有2300万吨/年原油综合加工能力和100万吨/年乙烯生产能力,成为我国最大的炼化一体化企业。截至2021年6月大乙烯累计创造利润超460亿元,占镇海炼化利润的半壁江山,整体投资回报率超220%,直接拉动下游产值超1000亿元,在国内唯一连续5次在所罗门全球乙烯绩效评价中位列第一群组。该工程也先后获国家优质工程金奖、新中国成立70周年“百项经典工程”等多项国内国际最高奖项。沿着“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指引的方向前进,镇海炼化2020年纳入全国国有企业综合改革“双百企业”名单。国务院国资委在该公司召开对标世界一流管理提升现场推进会,将镇海炼化树为“国资央企新标杆”。在党旗下成长的镇海炼化,心怀国之大者,把石油石化优良传统作为“传家宝”,以红色浸润初心,以初心映照品牌,46年累计实现利税超3600亿元,其中“十三五”期间累计实现利税超1500亿元。
以生态绿聚焦品牌。今年6月30日,我国首个全景式白鹭全球慢直播平台上线,进一步向世界展示镇海炼化在绿色低碳转型中的责任担当。全球公众可以通过直播零距离观看白鹭筑巢、下蛋、孵化、破壳、哺育、飞翔的全过程,沉浸式体验人与自然、能源与环境和谐共生的生态之美。中国石化把该平台打造成为企业绿色高质量发展的亮丽名片和展示美丽中国的生动窗口。据统计,到9月白鹭南飞,有5000多万人次国内观众和100多万人次海外观众观看了白鹭慢直播,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进一步夯实了中国石化品牌之基。
镇海炼化是国家首批八家环境友好企业,中国石化首批十家绿色企业之一,他们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积极践行“两山”理念,落实中国石化“绿色企业行动计划”。过去一年,镇海炼化启动实施“无废无异味”绿色工厂的建设,通过“能减则减、可用尽用、应分尽分、应烧尽烧、长治长效”5个方面措施,努力实现“废气不上天、固废不落地、废水不出厂”。持续推进在线监测体系建设,建成68套在线监控系统并与地方各级生态环境主管部门联网,对外排废气、污水及厂界空气质量进行全方位24小时在线监控;实施重油制氢装置炭黑进电站锅炉回用,实现内部处置率98.99%;内部综合利用各类固废1372.28吨。公司力争到2023年底实现“无废无异味”示范企业创建目标,努力建成清洁、高效、低碳、循环的绿色企业。
以发展蓝谋划品牌未来。2020年,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正式成立,仅仅一年半后,由该研究院参与攻关的年产3000吨高等规聚丁烯-1工业示范装置,顺利开车并产出合格产品。聚丁烯-1产品享有“塑料黄金”美誉,合格产品的产出标志着中石化宁波新材料研究院取得高端合成新材料领域重大进展,填补了国内技术空白。镇海炼化坚持“边建设、边科研、边出成果”,加强研发快速响应,瞄准石化产业前沿,以乙烯为基础原料研发生产的聚烯烃产品广泛应用于汽车轻量化改性、5G通信材料、医用卫生、生物降解及低碳环保等前沿领域。
品牌建设有人说有人谋有人干
2013年初,镇海炼化在中国石化系统内率先开展公众开放日活动,镇海炼化综合管理部员工杜锋锋是第一批讲解员。他记得当时社会公众对炼厂不了解,认为“污染大,上班戴防毒面罩,员工生不了孩子”。
现在,公众开放日累计举办近500期,公众线下参与1.4万人次,线上超过1000万人次。通过讲解员的解说及公众的现场参观了解,公众开放日撕下了石化企业“不安全、不环保、不开放”的标签。志愿者精心准备的“白鹭告诉你”“逆行者”“地沟油飞天”等企业文化故事,如春风化雨在公众代表心中留下了镇海炼化绿色、环保、安全的形象。
品牌正向发声,确保有人说。镇海炼化组织全员全覆盖学习,把“品牌”列入中心组学习、干部政治学习、班组学习内容;上要点、挂图解;开设品牌建设宣传贯彻培训班、工作坊,确保中国石化品牌主张、品牌口号入脑、入心。
从疫情防控、复工复产、创新创效到助力乡村振兴,镇海炼化都通过线上线下主流媒体齐发声,共同唱出石化“好声音”,为品牌美誉度贡献力量。2021年,镇海炼化围绕建党百年、中国最大炼化一体化基地全面建成、抗击新冠疫情等重点形成了系列报道,推出了《500琵琶奏红歌》《一盏灯》《星辰大海》等特别节目登上央视舞台。公司代表、党委书记莫鼎革参加《百年信物 石化印记》,作为信物讲述人介绍《新中国第一张生物航煤适航证》;接受新华社全球连线,讲述镇海炼化在国企改革三年攻坚行动中发挥的“顶梁柱”作用;代表中国石化在中国公共关系大会上分享镇海炼化白鹭的故事。“镇海炼化 白鹭天堂”视频在海外社交媒体脸书、推特和优兔平台发布,展现中国石化绿色低碳转型的责任担当,向国际传播迈出新步伐。
站位排头,着眼增值,品牌建设“有人谋”。长远有规划。按照集团公司品牌建设指导意见及“十四五”品牌建设规划部署,编制了《镇海炼化“十四五”品牌建设规划》,旨在聚焦中国石化品牌,多渠道探索品牌与业务的融合,助力企业高质量发展,为品牌“大国重器”形象提供坚实支撑。年度有安排。根据公司品牌建设“十四五”规划,对照品牌部提出的“从于战略、依于定位、落于业务、基于实际、勤于日常、融于文化、久于百年”七大要求,2021年镇海炼化部署了“四大目标”“五项任务”,确保品牌建设工作往实处落、往深里走。
排阵组队,“全触角”落地,品牌建设“有人干”。镇海炼化成立了品牌建设领导小组;新设了品牌部,与宣传部(企业文化部)合署办公,下设品牌室;建立了“核心团队”+“品牌建设员”的工作网络。“核心团队”,公司一把手领导,品牌部牵头,从发展部、计划部、生产部、安环部、企管部等主要部门优选业务骨干,成立工作专班。全程参与品牌建设试点探索、接受总部培训,探索品牌与业务融合路径和方法,并将品牌思维和专业方法植入日常工作。“品牌建设员”,由“VI员”培训后转型,负责各单位品牌工作宣传贯彻和执行。新成立、新进入单位,及时设立品牌员。目前,全公司50多家单位,家家都有品牌员,品牌工作“全触角”落地。在镇海炼化一体化管理体系中,品牌建设与管理业务成为公司144项主营业务之一。
品牌与业务融合,贡献度不断提升
镇海炼化有四项“品牌活动”,分别为“最强操作”竞赛、为建设工人送“红烧肉”、白鹭的故事、公众开放日。
镇海炼化“最强操作”竞赛到今年已经开展了六届,参赛选手在全体员工中盲抽产生,将精英赛变为全员赛。镇海炼化坚持“培训是最大的福利、使用是最好的培养、成长是最大的关爱”的理念,将“最强操作”竞赛打造成为中国石化系统内外闻名的党建融合和企业文化建设品牌,得到了系统内外十余家企业的复制和推广。
“公众开放日”品牌,持续加强与兄弟企业和行业之间的经验分享,浙江省制定《环境保护设施公众开放导则》,也借鉴了镇海炼化的许多做法。
为建设工人送“红烧肉”,通过关爱不断激发参建人员奋勇争先的劳动热情,为安全、准点、高质量建设凝聚合力。
这四个品牌活动,让中国石化与社会公众、合作方、工人贴得更紧,工作变得更为顺畅。
从更深的层次上,镇海炼化也在积极探索品牌与业务的深度融合,确保品牌对价值的贡献度不断提升。
从生产端切入,镇海炼化致力向社会提供更多的产品及解决方案,做洁净能源供应的引领者,保障国家能源安全,夯实中国石化品牌之基。从市场端切入,“产销研用”深度协同,提升品牌全球影响力。镇海炼化聚烯烃专用料出口欧美10多个国家和地区,为中国聚烯烃料走向世界开辟了先路。从发展建设端切入,全力推进镇海基地项目建设,全力打造技术先导型公司,坚定迈向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为中国石化品牌实力赋能。从安全环保端切入,全面推行“管理网格化+技术专业化+现场规格化+行为规范化”大安全管理,率先实施“无废无异味绿色示范工厂”建设,以实际行动托举品牌调性,引领带动能源化工行业向绿色低碳转型。从服务端切入,结合“数字镇海炼化”建设,构建更多更便捷的面向员工、用户、承包商、供应商等相关方的新协同模式,增强品牌“黏性”。
当前,镇海炼化正围绕“十四五”“12345”工作主线,全面打造“六个一体”新格局,加快打造“世界级、高科技、一体化”绿色石化基地,坚定不移走出一条高质量发展之路,持续发挥“头雁”效应,助力中国石化打造世界领先品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