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辣椒、银杏、南酸枣……貉屎里还有什么惊喜?

2022-12-29 17:4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冯一迪 山水自然保护中心

玉米、辣椒、熟虾蟹、鸡蛋……如果你已经脑补出了几盘热气腾腾的家常炒菜,下面这句话可能会一扫你的食欲和兴致。这些,确实是家常菜的常见原料,但却是我们在上海小区里野生貉的粪便中发现的。

看到这里,你大概会抛出如下一连串疑问:貉是什么?为什么会出现在上海小区里?它们为什么会吃这些?你们是怎么知道的?它们还吃了什么东西?

貉(hé)是中国本土物种,国家二级重点保护野生动物,隶属于哺乳纲食肉目犬科貉属,广泛分布于中国东部、中部和南部。虽然长得像小浣熊,但它和狐狸的亲缘关系其实更近。相比在动物界的地位,貉的文化意涵也许更为人所知:在中国,很多人看到“一丘之貉”才知道它的读音;在日本,它是知名动画电影《平成狸合战》的主人公,也是商店街头随处可见的、寓意财富的陶瓷吉祥物原型。

《平成狸合战》截图

作为野生动物,貉近年频频出现在城市小区,尤其是上海。据不完全统计,上海目前超过260个社区、公园绿地等点位有貉分布,集中于松江、青浦和闵行区。2019年起,在华泰证券与爱德基金会的支持下,我们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共同推动“城市里的公民科学家”项目,关注貉等城市物种的研究与保护,目前已初步完成了调查和科普宣传工作。

科普海报,目前已通过林业部门,在上海松江、青浦、闵行、嘉定多个小区内张贴

除了“貉口普查”、红外相机监测、科普宣传等等,我们还做了本文开头提到的那件事:采集并分析貉的粪便。

作为一个不那么冒犯的问题、一个能开启食物话题的引子,“吃了吗?”是中国人见面时常用的问候语。对于貉,我们也有此疑问。一方面,我们想了解它作为生活在城市人居小区里的野生哺乳动物,食谱同它们在野外的版本相比有何差异;另一方面,“它到底吃什么”,也是小区居民们好奇和担忧的主要问题之一。

对人类来说,因为文字语言相通,我们只需要提出这个问题就能得到回答。而面对貉,要获得答案显然没这么容易。在北京大学生命科学学院博士生、山水科学顾问李雪阳的指导和支持下,我们找到了一种与貉单向沟通的方式:捡屎看屎——分析动物食性的常用方法之一。选择粪便,是因为与毛发、血液等器官和组织相比,它更简单易得,同时也不会对貉本身造成损伤。

欣赏小貉如厕高清图

那么,从貉拉完粑粑到我们能看出其中的内容物,一共需要几步?

第一步,找到貉厕所和貉便。万事开头难,找到貉稳定排便的厕所,是貉粪便采集分析最困难的第一步,也是后续一切工作的前提。貉一般会在洞口十余米范围内集体定点如厕,以及南京红山动物园饲养员提供的貉粪便照片,几乎是我们在开始寻找之前了解到具有实操意义的全部信息。

多次踩屎、洗鞋之后,我们最终幸运地在辰山植物园和四个小区里找到了共计11个貉厕所。值得一提的是,一位志愿者参加了捡便志愿者培训及一次线下活动后,在自己的小区内独立寻找到多个位置隐蔽的貉厕所,在一年时间内采集并详细记录粪便样品,成为采集粪便工作中参与最积极、完成质量最高的长期志愿者。

作为一个甚至多个家族的集体厕所,有些貉粪堆十分壮观

第二步,采集粪便样品。一手采样管,一手小树枝,将粑粑拨入管子。需要说明的是,因为貉屎有一股独特且持久、非常令人难忘的腥臭味,在味儿最冲的这一步,屏住呼吸是很必要的。

貉屎形态各异,时不时能见到图中这种球状

第三步,烘洗处理。回到工作站后,每份样品都会经历烘(杀灭寄生虫)-洗(洗掉死细胞残渣、脂肪等,留下固体)-烘(完全干燥内容物)的磨练,最终成为一个干燥的、几乎无味的纱布袋“盲盒”。这一步的味道可与捡屎时媲美,尤其是第一轮水洗。

第四步,分拣,辨别。在白色平板上拆开纱布袋“盲盒”,用镊子逐个分拣、分类,通过肉眼或显微镜观察来确定其所属类型。

分拣后分类摆放的一份样品

其中,最后一步令我理解了一点开盲盒的乐趣。每次拆开纱布袋,我的内心独白都是“看看您这一顿又吃了点儿啥”。

“未卜先知”的情况也是有的。清洗的时候,当一整袋捏起来都蓬松软糯,拉开袋口一看还绿绿的,那基本可以确定主体是一大包草;当摸到边缘有棱、尺寸比较大的种子,那是完整的白果没错了;要是在摸到小小的粗硬圆球的同时,还闻到了一股混杂在臭味中的香气,那也可以肯定是香樟种子了——在这种情况下,气味常常最先冲入鼻腔,因此这项工作也会帮你增加一个有趣但对日常生活没什么用的技能:洗屎时可以通过那股味道,迅速分辨出里面有没有香樟种子。

烘好后,如果纱布袋表面青绿,那里面要么是很多植物,要么是一些可能褪色的人造物;要是泛红,里面则大概率有不少辣椒。

那么,除了上文提到的组分,我们还在貉屎里发现了什么呢?

一年来,在社区志愿者们的协助下,我们从辰山植物园和上海多个小区采集到560份貉便样品,并与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合作完成了近170份样品的初步分析。其中,约半数都含有人居食物(如熟虾蟹、辣椒、蛋壳)/物品(如橡皮筋、塑料、玻璃、锡纸)——尽管已经知道貉会吃湿垃圾,但当拆开袋子、倒出了几乎一整条橡皮筋的时候,我还是不由地想到了《鱼生》。

这份样品里包含几乎完整的一条橡皮筋

橡皮筋发现现场

留存成分中25%都是大辣椒片和辣椒籽的一坨红屎——它好能吃辣!

而在相对“自然”的样品中,可辨别的主要物质为植物(如南酸枣的果皮、枳椇果实/种子、白果、香樟及柿属种子),以及节肢动物(如蜈蚣)/昆虫。

内容物类型比较丰富的样品之一,包括三颗完整的白果核

内容物类型相当“自然”的一坨屎,包括不少蜈蚣残肢、枳椇和香樟种子

而在今年7月的“貉口普查”中,我们发现:在22个有貉小区中,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垃圾站溢出或湿垃圾乱扔),会显著改变貉密度,导致貉数量或密度异常;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如果存在猫粮和湿垃圾管理不当,貉密度的增加幅度为1.00只/公顷,较1.08只/公顷的平均密度翻番。

这不仅从量化统计的角度解释了貉密度与社区管理之间的关系,也为社区保护和管理工作提供了依据——我们和林业、小区在社区管理和科普宣传方面,将重点关注猫粮投喂和垃圾管理情况,如制作保护标牌、折页手册等,倡导居民不投喂或适时适量地投喂流浪猫、不乱扔垃圾、与貉相处遵循“四不”原则(不害怕、不接触、不投喂、不伤害)等。

最近,我们与上海市林业总站、复旦大学保护生物学研究组合作制作的一套4块保护标牌,也已经在貉密度比较高、居民反馈比较多的5个小区完成安装。如标牌顶部所写,希望人和貉,可以在这些小区里,“貉”谐相处。

原标题:《辣椒、银杏、南酸枣……貉屎里还有什么惊喜?》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