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宏观展望|余淼杰:要保证国企民企有“要素价格均等获得”的权益
中国经济在承压前行中迎来新的起点。
有太多未知的期待。2023,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的第一年,是实施“十四五”规划的关键一年,也被称作“后疫情时代”元年。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为明年经济定下“稳字当头、稳中求进”的基调,也提出很多新要求。
一些地方已经行动起来,包机出海抢单、召开企业家座谈会、跨省“抢人”……热情,是明年开局的导引,但压力仍然存在,我国经济的韧性和潜力,将如何在明年被更大激发,拭目以待。
展望2023,我们有许多问题,发展环境如何?经济走势如何?出口是否仍是经济增长重要引擎?扩内需的关键在哪里?如何平等对待国企民企?信心,为何如此重要?
带着这些问题,澎湃新闻近日专访了辽宁大学校长、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余淼杰。
辽宁大学校长、国家级人才项目特聘教授余淼杰
“明年经济增速6%没有问题,如果形势发展好,6.5%也可以实现”
澎湃新闻:当前我国经济恢复的基础尚不牢固,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仍然较大,您对今年经济整体表现如何看待?哪些领域承压明显?
余淼杰:今年整个经济还是面临需求收缩、供给冲击、预期转弱三重压力。
美国经济出现滞胀现象,欧盟由于俄乌冲突、能源危机的影响,经济也出现衰退,而且这种态势明年大概率会持续,甚至变得更快。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面临着需求收缩的问题。
今年来看,疫情形势严峻导致此前各个地方为保障人民健康,采用了比较严的防疫政策,客观上也造成国内统一大市场的形成相对比较慢,产业链和供给链出现了“脱节”“断链”的情况,也就是供给冲击。
预期减弱,则是在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百年一遇的疫情的大背景下,加上美欧经济的滞胀,产生世界性的经济或金融危机的风险在增大,预期也出现转弱态势。
哪些领域承压明显?肯定是制造业,还有服务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人流不畅通的态势下,制造业和服务业都受到很大影响。
整体看,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速在3.5%左右,在这种态势下,这个经济增速非常不容易。
澎湃新闻:明年我国会面临怎样的发展环境?对2023年中国经济的走势如何看?预计经济增速大概是怎样的水平?
余淼杰:明年经济应该会面临一个比较好的环境,我对2023年中国经济形势是比较乐观的。一方面,因为疫情政策的调整,另外,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的一点非常重要,“通过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这跟凯恩斯定律的需求创造供给不一样,换言之,这也是我们应对外需疲软的一种方式,相当于如果在低质量或原有水平时是没有这种需求的,但现在因为有了高质量的供给,拉动了原来的需求升级,消费者有了需求的意愿,对中国产品的需求就上来了。
举一个高质量供给创造有效需求的典型案例,在没有智能手机之前,可能黑莓、诺基亚就已经到了极限,但从iPhone开启了智能手机的时代,手机的市场需求急剧上升,创造了很大的市场。
我认为明年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中,出口依然是最重要的,其次是投资,再者是消费。现在市场主体相对比较困难,短期内迅速拉升内需也比较困难,在这种情况下,出口依然会成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火车头。
对明年经济增速的预测,我认为6%没有问题,乐观一点,如果形势发展比较好,6.5%也是可以实现的。今年我们的潜能并没有充分发挥,如果没有疫情影响,今年中国经济增速5%-5.5%应该没有问题,但今年经济实际的增速比较低,与潜在的增速存在一定差距。
如果明年能够有效释放潜力的话,增速就能达到一个更高的水平,今年的基数又比较低,明年相对比较高的增长水平是没有问题的。
澎湃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从战略全局出发,从改善社会心理预期、提振发展信心入手,纲举目张做好工作,信心,成为明年经济的关键词之一,针对当前一些突出困难,您认为提振经济应该在哪些方面着重?
余淼杰:信心是最重要的,也就是稳预期,所有工作都必须在稳预期的基础上,就像金融危机的到来,很大一个原因就是自我实现,相反如果大家对经济充满信心,经济也会越来越好。
提振经济最主要还是要提升实体经济和制造业,有很多政策可以协同发力,积极的宏观政策要靠前发力,这里包括积极的财政政策、稳健的货币政策,还有产业政策、创新政策、民生政策,要协调统筹发力。
明年一季度外贸有望实现“开门红”
澎湃新闻:今年四季度外贸承压,随着疫情防控政策的优化调整,支持外贸高质量发展的举措相继推出,您认为明年外贸是否可能实现“开门红”?另外,明年是否会持续今年的外贸压力?您对明年的外贸形势如何看待?
余淼杰:我们看到,现在疫情防控政策调整后,很多省市抢着出海,拓宽业务,开展经贸洽谈活动。这种高涨的热情,加上之前的积累,我认为明年一季度外贸实现“开门红”没有问题。
当然从客观上来讲,可能也会延续今年外贸的压力,主要还是因为外需的疲软。
对明年外贸形势的预判,我认为总量上会增加,从进出口规模看,会比今年的量增加,明年外贸的顺差达到4万亿人民币应该是可以实现的。
澎湃新闻:刚刚也提到,许多地方政府组织外贸企业出海,那出海行动的积极作用有哪些?这种行动明年是否会持续?
余淼杰:出海行动的积极作用,一个是彰显中国对外开放的信心跟决心,也是为了夺回因为疫情“失去的三年”,再次让国外看到中国巨大的市场以及强大的供给能力。我认为明年地方政府组织外贸企业出海的行动会持续,而且会更多。
澎湃新闻:中央财办有关负责人在解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当前经济热点时指出,现在欧洲、韩国、日本对华投资增长快,“国际技术+中国生产+世界市场”是很好的模式。如何理解“国际技术+中国生产+世界市场”?
余淼杰:“国际技术+中国生产+世界市场”,这是个新提法,但应该说,这又是中国一直坚持的,或者说是这些年改革开放所得到的经验。
“国际技术+中国生产+世界市场”,有点类似于我们早期的加工贸易,利用国外的技术,中国比较低廉的劳动力来生产,再卖到全球各个地方。
新提法是在之前加工贸易基础上的提炼和提升。之前是要利用中国低廉的劳动力,现在中国劳动力已经不再低廉,之所以还选在中国生产,主要是因为中国全产业链的优势,国际技术可以利用这种优势,虽然我们的劳动力不是全球最低,但相对来讲还比较低廉,这样国际先进技术、中国全产业链,再加上并不太高昂的生产成本,继续发挥中国作为“世界工厂”的地位和作用,卖向全球市场。
中国还会继续深度融入全球经贸一体化,这是提出“国际技术+中国生产+世界市场”释放的信号,中国毫无疑问是拉动世界经济增长的一个火车头,推动全球开放的一个重要引擎。
对标对表高标准经贸协定,以开放倒推改革
澎湃新闻: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提出,要积极推动加入CPTPP和DEPA等高标准经贸协议,我们应该做些什么?
余淼杰:针对CPTPP、DEPA这些高标准经贸协定,我们要认真梳理好与这些经贸协定要求的差距,适当做出必要改革,当然这里面也不是说我们一定要“照单全收”,有一些不符合中国国情的要求,我们也可以有点保留性的例外,或是通过其他方式规避这些要求,但总体而言,我们要对标对表他们高标准的要求,然后推进改革。
特别是在知识产权保护、环境保护、数字经济、国企改革这几个方面,是我们应该要对标CPTPP要求的地方,对DEPA,我们要把握开放跟安全之间的关系,像数字技术、数据本地储存化、个人数据隐私方面,到底开放的度有多大?我们其实可以借鉴美国和欧盟两种不同的方式,取其中间,美国在这方面的比较优势很明显,所以相对比较开放,我们这一块比较优势不明显,比较保守,可以取美国、欧盟之间。
毫无疑问,CPTPP、DEPA以及RCEP的叠加,将会为我国构建全面开放新格局、融入全球经贸格局作出新的贡献,同时也为我国成为国际经贸规则的一个制定方奠定基础。
澎湃新闻:合理缩减外资准入负面清单,高层多次强调加大现代服务业开放力度,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是怎样的?这对于吸引外资有哪些积极作用?
余淼杰:现代服务业扩大开放的基础和条件,非常重要的一方面是,通过加入CPTPP、DEPA以及RCEP这些高规格的地区协议,以他们的内容作为我们推进改革的一个方式,以开放倒推改革,改革带动经济发展。
当然另一方面,服务业扩大开放,也要对标国际模式,采用负面清单的方式,允许外资企业享受准入前国民待遇,同时缩短负面清单的种类跟数量。这些对于吸引外资有着非常鲜明的积极作用,可以看到,2013年以来,我们21个自由贸易试验区,其实做的就是这些事情。
需要注意的是,加大现代服务业的开放,如果包括金融业开放的话,那也要进行必要的金融方面的改革,包括推进资本项目的开放,当然,资本项目的开放是比较重要的领域,所以要循序渐进推进。
扩内需最重要是提高老百姓人均收入
澎湃新闻:近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扩内需也成为明年经济工作的重要抓手之一,此次扩内需战略与历史上有哪些相似的背景?又有哪些不同?
余淼杰:扩内需是充分发挥我国核心竞争力的一个根本性举措。中国的核心竞争力不再是劳动力成本比较低廉的比较优势,而是我国能否充分发挥超大规模的市场优势,并挖掘内需潜力。因此,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也是扩内需的根本途径。
所以可以看到,今年中央提出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也是扩内需的一项重要举措。近日印发的《扩大内需战略规划纲要(2022-2035年)》,就更是一个指导性的纲要的文件。可以看到,《纲要》是继承和发展以前中央在各方面的布局,特别是现在进入新发展阶段,最重要的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充分挖掘内需潜力,也是“十三五”规划以来,全面贯彻五大新发展理念的一项必要工作。
澎湃新闻:在您看来,扩内需的关键在哪里?
余淼杰:扩内需的关键,是要正确认识双循环的辩证统一,扩大内需并不是不要外循环,事实上,外循环的进一步充实、扩大,将有利于扩大内需。
扩内需,最重要的是提高老百姓的人均收入,大家富起来,才能扩内需。所以,扩大内需的关键在于两点,一点是保证居民的充分就业,这就必须保障创造就业的市场主体,也就是中小微企业,疫情之下中小微企业很难,因此,要通过采用稳健的货币政策为他们纾困。扩内需的另一点,要积极提升居民可支配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这就要求我们要进一步减税减费,需要注意,在减税降费之外,还要加大基础设施的投资,这就意味着政府的收入会下降,这里面就必须通过积极的财政政策来为进一步的减税消费提供基础。
要保证国企和民企有“要素价格均等获得”的权益
澎湃新闻:从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到业内观点,对国企民企平等对待,成为近期的舆论关切,在当下反复强调的原因是什么?应该如何保护民营经济?
余淼杰:平等对待国企民企,在当下被反复强调,其背景是民营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在疫情以来受到的冲击很大,于是出现一些负面声音,认为是不重视民企所导致,所以,为了正本清源,再一次特别强调“两个毫不动摇”,一方面不断做大做强国有企业,充分扩大国有企业控制力、影响力、竞争力和创新力,同时,也要毫不动摇地发展民营经济,让民营经济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特别是在各种要素的获得上,要保证国企和民企有“要素价格均等获得”的权益,避免民企在拿地、贷款上出现困难。
如何保护民营经济?从宏观角度讲,要有好的营商环境,要做到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市场化要通过放管服推进,法治化是打造“亲清”的营商环境,国际化则是要有视野与格局,有开放的眼光,并融入到全球开放新格局中。
从微观角度看,应该给企业家创造干事创业的好环境,最重要的是构建国内统一大市场,避免形成地区的小循环、闭循环和死循环。
澎湃新闻:依法保护民营企业产权和企业家权益,对经济复苏的意义是什么?国企、民企在明年的经济复苏中有哪些值得期待?
余淼杰:两个健康,民营经济的健康发展、民营企业家的健康发展,对经济复苏的意义是明显的。民营经济对中国经济非常重要,要发挥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56789”的作用,只有民营经济充分发展,我国经济才能够做大做强,才能夯实我国经济基础。
在明年的经济复苏中,毫无疑问,国企和民企其实方向是不一样的,国企一般在产业链上游,在涉及到国计民生的关键性行业中发挥基础性作用,民企一般在产业链下游,在市场充分流通的领域,发挥独有作用。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