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跟着非遗看阳江|风筝:云端技艺 千年传承
南海北侧沿海地带,有一个宁静的小城,三面环山,一面靠海,海洋季风季候及平坦辽阔的地理环境,到处都是天然的放飞场。每逢重阳前后,放风筝更是民间最兴盛的活动,并流传了千年。
阳江风筝种类繁多,花鸟鱼虫、神话故事均可入画,充满浓郁的生活气息。在风筝传承人的操控下,根据风向,改变风筝连线的长度和受力角度,一架架风筝犹如飞鸟翱翔在天际,灵活且生动。
传说,阳江风筝由南越俚族首领冼夫人引进,用于军事传达信息,至今已有1400多年历史;也有人说,阳江人将风筝放到天上,为与出海打鱼的亲人取得联系。传说已无从考究,但一张张旧照片,真实再现了明末清初后阳江风筝的历史与辉煌。清末,阳江儿童就已经在郊外放飞灵芝风筝。清代《阳江县志》记载,九月九日重阳节士人结伴登高饮酒放鹞,并留下了大量脍炙人口的诗句和童谣。
阳江风筝的制作技艺也不断向前。砂纸换上绢和尼龙布,色彩更加饱满艳丽。灵芝、龙头蜈蚣、金鱼、双凤朝牡丹、崖鹰、凤凰、双桃、宝鸭穿莲、宫灯....不同种类的风筝,如同一件件艺术品。
风筝技艺通过匠人的巧手,不断改良和传承,又与现代生活结合迸发出新的火花,阳江风筝的印记在很多产品上有了新的应用,并成为载体,记录和传播时代历史。2006年,阳江风筝入选为广东省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风筝匠人们的精湛手艺传入学校、传入社区,开始在年轻一代沿袭。
阳江人把对生活的美好愿景寄托于一只只风筝,展现大无畏的气概和远大胸怀。这种流传千年的技艺,跨越山水,传播到全国乃至世界,又手传心授,影响着一代又一代,成为群众自娱自乐的民间体育活动及传播友谊、沟通四海的特色文化。“纸鹞扶摇上,青云路路通。放飞臻至境,耄耋变儿童。”
原标题:《跟着非遗看阳江|风筝:云端技艺 千年传承》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