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沈清基:现代滨水城市空间规划设计的两个重要导向

沈清基/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 澎湃研究所研究员 吕正音/采访整理
2023-01-01 10:00
来源:澎湃新闻
澎湃研究所 >
字号

地球表面约有71%被水覆盖,水是地球上最常见的物质之一,也是包含人类在内所有生命生存的重要资源,以及生物体最重要的组成部分。城市是人类解决 “水利”与“水患”矛盾的产物,也就是说,城市的产生是人类最早的针对水进行规划设计的结果。蛮荒时代洪水滔滔,为了生存,人类“湮高坠库,雍防百川”,用泥土沿居住的地方筑土围子以抵御洪水,这就是城市的前身。水的理化性质、存在形式及其特性,使得水具有极大的多样性和复杂性,可以使城市充满生命与活力,也可以使城市走向衰落与消亡。中国明清四大名镇中三个现今均兴旺发展,惟河南朱仙镇已湮没无闻,这与朱仙镇运河年久堵塞,水运不畅,导致商贸渐衰,城市随之而失去活力密切相关。

进入21世纪,随着现代城市的发展,城市政府倾向于通过制定各类规划(包括国土空间规划、流域规划、生态规划等)去理解和处理城市发展和水的关系。在水的内涵与本质不断被人类深刻化认知的过程中,如今的滨水城市规划设计也面对越来越多样化的目标和愿景。为高质量建设现代化的滨水城市,有必要了解滨水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趋势,明确滨水城市空间更新的目标,辨析滨水城市活力与生命力之源,认知“精细化”“人性化”在滨水城市水资源管理、城市人民性的体现、提升规划设计品质,以及推进滨水可持续发展过程中的重要作用。

从滨水一侧到两侧:滨水城市空间形态演进的一般趋势

滨江/河城市的空间形态自其诞生以来一直受水体宽度、水深和流速等因素的影响,本质上与人类跨越水体地理限制的能力相关。自古代、近代而至现代,滨河/江城市的空间形态从沿河/江一侧逐渐转变为沿河/江两侧。如,纽约(跨哈得逊河,河宽1300米),巴黎(跨塞纳河,河宽120米),伦敦(跨泰晤士河,河宽250米),中国济南(跨黄河,河宽约100米),广州(跨珠江,江宽300-500米),上海(跨黄浦江,江宽300-700米),南京(跨长江,江宽平均1230米)等。

黄浦江夜景  澎湃新闻记者 周平浪 图

中国的长江由于江面宽阔,水深浪高,在古代被称为“天堑”,位于长江下游中部地区的南京自古以来均在江一侧发展;当现代技术足以建设跨越长江的桥梁和隧道时,南京才开始走上跨江发展的道路。与之类似的还有济南,自古亦在黄河以南发展。2022年,济南黄河济泺路隧道和济南黄河凤凰大桥建成通车,使济南从“跨河”到“融河”,再到“携河”,获得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由此可见,现代技术已经助力滨水城市克服了江河的地理限制,足以使滨江/河城市不受水体限制而较为自由地在滨水双侧达成空间拓展的愿景。

高质量滨江空间更新目标:多样化中寻求平衡

一个城市高质量的滨江空间必须具有多种积极功能,除了视觉景观、休闲游憩等方面以外,还应该能促进城市产业振兴、提升生态环境质量、改善民生福祉,并在这三者之间达到平衡——互利共生。

产业及经济发展是城市活力之源。1970年代以来,国际大都市的滨水地带更新致力于将昔日工业化的江河滨岸转变为“居住—工作—休闲”融为一体的场所,“产业”元素及产业发展远非在滨水地带更新后消失,而是呈现能级提升的情况。如日本大阪形成了“经济性—生产性—持续性—自立性”的良性循环的滨水城市复兴整体思路,大阪将经济生产作为滨水城市复兴的前端,将其作为取得城市持续性与自立性的基础。又如伦敦泰晤士河畔的伦敦金融城面积仅5平方公里,其年产值却占英国国民生产总值的3%,汇集了全球外汇交易份额的31%,占据了全球跨境银行信贷市场份额的20%、国际债券二级市场份额的70%;集中了全球近1/4的海洋与航空保险份额,是全球最大的国际保险市场。1981年到1998年就业岗位从2.7万个增加到8.4万个,企业数量从1014家增加到2600家。

生态环境质量是城市生命力之本,上海的黄浦江滨江空间贯通工程其基本目标之一就包含了提升生态环境质量的内容。对滨水城市而言,若不能提升江河湖泊及城市的生态环境质量,将会对城市生命力产生不利影响。

民生福祉是城市可持续之基,如果上海滨江空间贯通对民生福祉的改善的贡献只在物质层面上强调公共空间景观设计和活动策划上的高品质,而忽略城市社会公平性的提升,则可能会造成上海滨水生活方式及其文化属性的消失,将不能持续地对上海城市文脉的延续产生积极作用。因此,高质量的城市滨江空间更新应致力于在多样化目标中寻求平衡。

水质改善与活动丰富性:滨水城市活力与生命力之源

其一,水质改善。瑞士苏黎世湖污水治理的成功,是苏黎世城市更新及城市复兴的最主要的成果之一。1960年代苏黎世湖因工业发展成为污染重灾区,水污染严重的程度几乎眼可见、鼻可嗅,因而使得这一旅游胜地难觅人踪。此后,经过多年治理水质彻底改善,目前,苏黎世市85%的自来水水源直接取自苏黎世湖。大阪市1970年开始的水质环境净化工程,已经将大阪市内的绝大多数河流的BOD值,由1960年代的35mg/l降低到了5mg/l以下。水质改善为大阪水系的利用和品牌化提供了坚实的基础。除了专业水质检测之外,观察水质安全通常可以看它的生物多样性。如上海1960年代黄浦江沿岸的码头工人从江中较为容易就可捕捉到鱼蟹,然而自1960年代至今,黄浦江中的鱼类品种减少了40--50种。如今,常可在黄浦江边看到的白鹭和各种鸟类证明,黄浦江的生物多样性提升了,而这得益于上海黄浦江边工厂外迁、污染排放减少带来的水质改善,而水质的改善也促进了沿岸的服务功能增加。

2021年10月5日,上海,当夕阳西下后,在徐浦大桥下的黄浦江畔,大批的野生鸟类云集于此,其中有苍鹭、白鹭、夜鹭等。视觉中国 图

其二,滨水空间活动丰富性。由于空间开阔,水岸通常最有可能成为吸引人流的城市活动发生地之一。策划滨水活动,是滨水城市更新设计中集聚人气、提高知名度、发展城市经济的重要手段。如美国匹兹堡的“自由之光”烟火秀是该市最盛大的滨水活动之一,该市“点州立公园”(Point State Park)主办的大型鲈鱼钓鱼比赛、“三河艺术节”、“三河赛船会”和“匹兹堡马拉松比赛”均对该市滨水地区更新乃至城市复兴产生了积极的作用;日本“水城大阪节”的“水活动”则包括参与型、水边体验型、鉴赏型三大类活动。游客对这一活动表示“满意”与“非常满意”的比例占90%以上,活动中最使游客具有满足感的是“新的发现和更深刻的知识”(56.5%),说明大阪的水活动取得了非常好的效果。

水质改善提升了滨水城市市民的自信心,提升了滨水城市的美誉度,对滨水城市的经济、社会和生态环境的全面复兴具有重要的意义。而滨水空间活动的丰富性则极大地改善了城市的知名度和吸引力,在提高滨水空间活力的同时,也对整个城市活力乃至生命力产生持久的积极作用。

精细化:滨水城市水资源科学管理的要点

中国国土空间规划中为了长久维持绿水青山,贯彻了“量水而行”的思想理念,也就是要求更加精细化地规划水资源的使用。2020 年出台的《市级国土空间总体规划编制指南(试行)》中明确提出了按照“以水四定”原则(以水定城、以水定地、以水定人、以水定产)对国土空间布局进行优化的要求,表明水因素对国土空间的重要影响。自然承载力评价是国土空间规划两个重要评价之一,而水是决定自然承载力的重要因素,所以水对国土空间的划定、规划管控措施均产生了重要作用。

国土空间规划语境下,“水”作为重要的自然资源要素,在资源、生态、环境、灾害四个维度均有所涉及,可见,水因素是包括国土空间规划的各类规划必须要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具体而言,“可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丰度”“水资源潜力”“洪水”“水源涵养”这5个与水相关的指标是决定国土空间开发综合指数的重要构成因素。其中,“可利用水资源”“水资源丰度”“水资源潜力”限定了人口规模、产业规模所能达到的上限;“洪水”决定了居民点的安全程度和防范措施的等级;“水源涵养”则决定了生态保护需求的大小。以上这5个与水相关的指标也决定了各种规划包括生态规划的定位、定性及空间布局。同样,在国土空间规划“双评价”所包含的农业生产、生态保护、城镇建设用地三大方面,水资源既是农业生产适宜性的重要表征,也是生态保护敏感性、城镇建设适宜性的重要限制因素,均对“双评价”的最终结果之一——某块地属于农业空间、城镇空间还是生态空间——产生了重要影响。

需要强调的是,水资源的精细化管理是滨水城市精细化规划设计的重要基础和构成要素之一。在达成滨水城市水资源精细化管理的同时,全面的、系统的滨水城市精细化规划设计需要多维度的推动和实施。

人性化:滨水城市规划设计人民性的体现

宏观层面的“人性化”,常体现在根据与水的距离划分城市片区,并贯彻不同的开发理念和制定各有侧重的城市设计导则、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管理办法。日本在1977年制定的第三次全国综合开发计划中,提出了由大至小的三个层次概念:岸域开发、滨水区开发和水边开发。一项命名为“水城大阪”的政府计划从城市总体发展计划、城市设计、单点设计三个层面进行城市更新行动。

在中微观层面,以下的相关信息值得参考和借鉴。其一,滨水城市在提升防洪韧性的同时要满足滨水日常活动需求,尽可能减弱防汛墙(防洪墙)的“邻避性”。美国宾西法尼亚州的威尔克斯-巴里市滨河地区原有的防洪堤在瑞渥街和沿艾瑞姆教堂轴线处被打开,形成两个通向水岸的门户,实现了市区与水岸之间视线和空间的无障碍贯通。汛期来临时,平日隐蔽在室内的防汛门将封闭门户以保障城市防洪安全。德国汉堡市的“港口城”和“跨越易北河”项目两者临江受洪水威胁较大。为增强防洪韧性将临江住宅地下室改造为停车库或商店,不用于居住;并在洪水发生时使用临时安装的防洪门保证安全——这样滨岸地区仅在洪水期间被水淹没,而在平时可作为公共空间。1930年代的上海,人们可以由外滩的马路直接走到黄浦江边的码头;而今天,一道3m高的防汛墙却横亘于都市与河流之间。基于防汛安全需要,全线设置高于地面约2m的防汛墙,对滨江亲水感受形成较大的阻隔和限制。这与黄浦江水位越来越高,而上海软土地基持续下沉有密切关系。虽然上海滨水区经历了数次改造,但黄浦江的可视性却一直未得到解决。“黄浦江核心段45公里公共空间贯通工程”在某些段落采用抬升结合绿化缓坡覆盖、观景平台跨越、建筑结合设置等方式,尽可能消除原来直立防汛墙的压抑感和阻隔感,形成了丰富多元的亲水体验。

德国汉堡港  视觉中国 图

其二,以保护、延续与水相关的城市特色反映城市的人民性。水渗透到城市生活的方方面面,已成为促进城市空间特色形成、塑造地域文化的重要因素。保护水文及与水相关的城市特色,已经成为反映城市人民性的必需,也是城市更新设计中必须考虑的因素之一。如,“江南水乡”实质上已成为中国长江以南地区城市特色和地域文化的象征。再如,中国的诸多名城均与水具有密切关联。如,杭州因西湖而名扬天下;苏州有“水城”之美称;济南被誉为“泉城”;成都因江水“灌锦”,色泽鲜艳,织锦业发达,号称“锦城”;广州城内众多的河渠湖池,出产大量的水产品,使“食在广州”名闻遐迩;西安有渭、泾、沣、涝、潏、滈、浐、灞诸河形似脉络环绕古都,形成了“八水绕长安”。此外,表达城市著名特色的诗句均与水直接联系,如,“水绕郊畿襟带合,山环宫阙虎龙蹲”的北京,“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濛雨亦奇”的杭州,“据龙蟠虎踞之雄,依负山带江之胜”的南京,“片叶浮沉巴子国,两江襟带浮图关”的重庆,“四面荷花三面柳,一城山色半城湖”的济南……就是一个个典型的例证。

2022年12月19日,杭州,航拍西湖风景名胜区,宛若一幅油画,美不胜收。 视觉中国 图

其三,以“人性化”规划再现历史文化,延续市民集体记忆。人性化规划设计的主要内涵之一是对当地历史文化的尊重、保护和创造性再现。只有尊重才会主动积极地去保护,只有主动积极的保护才会在保护的同时,创造性地“再现”历史文化场景。对历史文化的尊重本质上是对当地居民集体记忆的尊重,显然具有人性化的鲜明属性。如,美国匹兹堡市滨水地区的更新规划设计,尊重了场地的历史文化和当地市民对场地的集体记忆。该市著名的“点州立公园”三河汇聚向水中延伸的顶端设有一个出水80万加仑(约3×106L)、水柱高达150英尺(约 45.7m)的喷泉,既成为当地的地标性景观而广受欢迎,同时,也是对“三河汇聚”这一为当地人引以为傲的历史地理景观的形象化反映,从而成功再现并延续了当地的水文化。

精细化与人性化:滨水城市可持续发展的不懈追求

现代化城市的表征之一是提倡生态文明,不搞 “大拆大建”。相应的,现代化的城市规划设计应以精细化和人性化为导向,在生态环境、民生福祉和产业经济的互利共生方式上不断探索。达到三者平衡的方式,概要而言需要功能要素协调、全域统筹优化,一方的提升与优化不对他方产生负面影响,而是对他方产生积极作用,并进而互利共生,良性循环,从而达到三者更高水准上的平衡。如,滨江/河城市在滨江地区更新中,发展产业经济不能以损害生态环境和降低民生福祉为代价。以上海45km黄浦滨江贯通工程为例,滨江整体生态环境和景观的优化,势必将吸引世界高素质人口和跨国企业,从而促进上海产业及经济发展;滨江优美高质量的景观和高质量的生态环境也将激发文化产业从业者创作灵感,从而促使创新和上海文化品质的提升,并具有长远的、潜移默化的积极效应,尽管在开发建设的过程中仍会短时期产生滨江腹地片区暂时城市功能缺失的问题,但在规划设计的方向和导向上,对精细化和人性化的定义、追求和贯彻方式仍应该持续坚持、不断丰富,在追求美好发展远景的同时高度关注当下人民生活境况和生态人文脉络的保存。

总体而言,精细化适应了现代人居环境的高度复杂化倾向,体现了规划设计的科学化、严谨性追求;而人性化则体现了规划设计的“温暖性”,体现了对人民城市内涵的具体化和空间化表达。精细化与人性化既对滨水城市的更新和高质量发展具有积极作用,也对其他类型的城市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的意义。

    责任编辑:吴英燕
    校对:张艳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