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口述中国|北京⑾满恒亮:回民开的大买卖

满恒亮/口述 定宜庄/采访整理
2018-05-17 15:35
来源:澎湃新闻
全球智库 >
字号

【编者按】

去年,中国社会科学院历史所研究员定宜庄主编的“口述历史系列”第二辑(《八旗子弟的世界》《城墙之外》《府门儿·宅门儿》《胡同里的姑奶奶》《生在城南》)由北京出版集团出版发行。在总序中,定宜庄如此写道,这套书“是我对曾给予这座城市以生命和活力的老北京人的背影,所做的最后一瞥”。

定宜庄是国内口述历史实践的先行者,她从上世纪90年代就开始陆续从事北京口述历史的相关工作,迄今已有20余年。2009年定宜庄出版了上、下两册的《老北京人的口述历史》,后来又主持北京出版集团的“北京口述历史”项目。

澎湃新闻请讲栏目经授权刊发“北京口述历史系列”部分内容。今天选摘的是从外省来京谋生的回民后人满恒亮的口述。

时间:2003年4月8日

地点:北京市天桥南里某居民楼

访谈者:定宜庄

访谈者按

回族如今在京人口约25万,仅次于满族。回民的聚居区,都是围绕清真寺形成的。据统计,20世纪30年代末北京约有清真寺50余座,这就意味着当时的北京有50多个回民的聚居点。在这些聚居点中,最大的首推宣武门外的牛街,另外就当属崇文门以东,以及前门外和天桥等地,还有朝阳门与德胜门内外了。这些回民是紧紧环绕京城而居,尤以外城最为集中。他们从全国四面八方辗转迁徙而云集于京师,许多人靠着做小商小贩和小手工业维生。1906年,日本一名奉命到中国来考察的军官曾描述说:“在北京,小商人、摊贩、车夫、兵丁等社会下层民众的大部分都是回教徒”,虽然未必准确,却可见在20世纪之初北京城中回民多、回民中穷苦人多的特点。

满恒亮的祖辈就是众多从外省来京谋生的回民中很典型的一个。他讲述祖上从蒙古人改信伊斯兰教,从最初在老家山东与北京之间来回移动到最终定居北京的过程、父亲的为人和与乡里的关系、婚姻与信仰等等,都讲得很具体清楚,也很具代表性。

我对满恒亮先生口述中最感兴趣的内容,是他为我介绍的京城尤其是京师外城那些商人与商铺。这提醒我,回民在京城,有着自成系统、自成小社会的特点。也进而让我注意到不仅是回民,事实上不同的社会阶层、不同的族群甚至不同的行当,在京城都各有自己的社会圈、婚姻圈,圈与圈之间虽然毗邻而居,却生活在完全不同的、互不相干也互不相扰的两个社会空间之中。这是城市与村落迥异的特点,也是城市的丰富魅力所在。虽然对这些圈子与圈子之间相互交往的情况与方式还需作进一步的调查分析,但仅仅有这样的圈子存在这个现实,就已经是单凭文献资料很难察觉的内容了。

顾客在位于大栅栏的东来顺火锅店里涮羊肉。视觉中国 资料图

定:北京那时候有什么回民开的大买卖吗?

满:东安市场有个东来顺,开的买卖十多个,都是大买卖。东来顺的老掌柜的,丁子清,发家的就是他,从东安市场摆饭摊,一直到开了一个小门脸,后来发展到大饭馆,涮羊肉。那得有一定的相当的技术,还得有一定的相当的阅历。那都是他亲手制造,质量,东西,他的肉片切得!金鱼胡同路北,有个天义顺酱园子,专门供他(指东来顺)的来源,东来顺的一切副食品都是天义顺供给他。大买卖这都是。现在发展得各地不都是东来顺嘛。

我有一个同学开的南来顺,现在哪儿有什么本家了,都是借的名了,大观园那儿的南来顺,就是借的名。他原来在天桥地区摆地摊,卖爆肚,后来发展起来了,开回民饭馆。

前门外头有两个回民的大饭馆,同和轩,两益轩。一个在李铁拐斜街,一个在樱桃斜街,观音寺的西口,有个樱桃斜街。(访谈者注:同和轩、两益轩与同益轩在清末民初并称为北京的“清真三大轩”,而尤以前两个最为著名。当时北京的清真菜分东、西两大流派,同和轩为东派的代表,以北方乡土风味为主,味浓厚重。两益轩与西来顺为西派代表,吸收南方菜系特点。又,同和轩与两益轩都位于李铁拐斜街。)有钱的宅门儿办事,梨园行拜师,都上那儿请客吃饭。那时候我父亲给人家借钱了,修买卖了,也上那儿去。写字,立字据,都上那儿吃去。这两家有名。现在西单好几个大饭馆都是那儿分下来的。东来顺的东西,同和轩的八宝莲子粥,都有名的。

那个时候前门区是繁华地带,五牌楼、大栅栏,这都是最繁华的。廊房头条是金店、珠宝店。廊房二条是古玩铺,卖古玩玉器的。提到这儿了,一到夜里头12点钟,那时候我从王府井那儿回家,走到廊房头条那儿,就闻到一种炼钢炼铁的味儿,就是炼金呢,这金子炼出来就打各种的首饰,廊房头条就是打金镯子,金坠子,各种的金货,对象都是高级人物,尤其是卖外国人。一般老百姓买不起。廊房二条卖古玩玉器,有一个最有名的,姓铁,他的外号叫铁百万,做首饰的。是什么地方人呢,京东大厂。

定:大厂?也是回族啊?

满:回族啊,我给您介绍的这些个都是回族啊。

定:金店也是回民开的?

满:金店有一个姓常的,有一个姓李的,姓李的叫李什么元,还有一个姓常的,这两个金店都是大老板,有名的,都是回民,都到羊肉胡同礼拜寺去做礼拜。这儿靠金店古玩呢,不是来源充足嘛,那收入丰满,牛街都比不了,一个地方靠山吃山,靠水吃水,牛街那地方就靠做小买卖的,就卖饮食什么的。京东大厂铁家开的这古玩玉器铺叫德源兴,不单买卖大,您听我讲,外国人都称他翡翠大王,美国有个石油大王,中国有个翡翠大王,他哪儿来源?他收的各地方的翡翠,特别精致特别好,所以有名。廊房二条铁家,铁百万,外国人都知道啊。

顾客都是哪儿的?一般都是东交民巷,大使馆外国人到这儿买来,坐着汽车。我知道的,那阵儿有一种叫福特车,老福特,四个轱辘挺长的,一个平顶,喇叭在车门外头,到那儿去就开车。有钱人家办喜事呀,在新世界,现在万明路,那两旁边就租赁汽车,那阵儿在中国刚刚开始。

那阵儿没有条件雇个外语(翻译),拉洋车的都会说英语,讲得非常流利。那阵儿叫拉条儿车,一说拉条儿车的,就是拉外国人的。都会英语,干嘛吃嘛,干嘛研究嘛么。现在台基厂北头路西,那阵儿是英国的驻京办事处,装修还按照中国老式的建筑,经常我走过台基厂附近的东交民巷,就看见给外国人拉过来,拉哪儿去,拉德元兴也好,拉西沙古玩铺也好。他看,什么样的玉器好啊,哪儿出产的,性能,质量,这经理职工介绍,拉车的在那儿做翻译,你说一句中国话,他说一句外国话。看上这东西不错,经理打出多少多少钱的底子来,比如说这东西值一千块钱,打出一百块钱,这东西要值一万块钱,打出一千块钱。完了之后说价,外国人把钱拿出来,他拉起车来就走,把人送回各大使馆去,回来之后拉车的再到这儿来取底钱。什么人讲什么人,干什么行业,这就是北京的典故情况。

这拉条儿车的,吃得好,身体得特别强壮,长得上下利落,说得满口流利话,车也得非常的讲究。拉起车来飞快,一跑步这车得颠起来。那时候要在全市一说拉条儿车的,那比不了。金鱼胡同有个吉祥剧院,挨着东来顺,那时候梅兰芳、马连良要有戏,各大府门,都来这儿听戏,这条小胡同都搁着车,也有汽车,那阵儿就是老福特车,最多的就是洋车,拉车的都是王府的,这洋车那叫漂亮,带棚罩,两个大玻璃灯,倍儿亮,晚上冬天点着电石灯。

廊房三条就没什么了,有个钱庄,一般就开小买卖,卖古玩哪,也就是普通货了,就跟现在琉璃厂这意思似的。

定:当时你们回民做买卖的跟汉民做买卖的之间关系怎么样?

满:啊哈,这是各人经营的品种不同。比如有山东的鲁菜,有川菜,各种都不一样,各人都经营各人的独特的方式。吃牛羊肉的回民他就到回民的饭馆。有一个叫禇祥的厨师有名,各大回民饭馆都是他教的徒弟。风味不同,手法也不同。互相之间也叫板哪。有那么一句话,人招人不来,货招人就来,一吃就知道了。

我们宣武区属于混杂,真正的富是东城,贵是西城,这两边的住户也不同。东城做买卖最多,西城住的是大人物,过去说话,王府啊。

我十几岁二十岁的时候住我二大爷家,跟那儿做买卖,不就是挨着王府井吗?就在金鱼胡同。过去有个金城银行您知道吗,就在金鱼胡同后身,这银行谁开的呢?金鱼胡同那中堂,姓那的,清朝光绪的时候是中堂,就等于总理这意思似的。他这府就甭提了,在金鱼胡同路北的大门里边,在他那儿开始半条街一直到东口,到东四大街,半条街都是他的房。那府就那么大。我到年节时候还给送过东西呢。开金城银行的代理人呢,叫什么我想不起来了,跟我不错,公母俩(夫妻俩),管事的,他爱人管出纳,他管总监。刚开始,(银行)盖了7层还是9层,北京市政府不让盖了,为什么,超过东华门故宫了,愣给拆下去了,不准超过故宫。

定:您去过那中堂的府上吗?

满:就在门房,送东西呀。那好,那府里头。

清朝不是吃国家俸禄吗,南城北城都是闲散人员,那时候讲究养尊处优,讲究摆谱。上天桥一带坐茶馆,鸟笼一挂,沏壶茶,拿出鼻烟一抹,这叫放味,都是这个。那阵儿有这么一句话,叫南城的茶叶北城的水。北京城方圆40里地,怎么就不一样呢?说南城的茶叶好,南城开茶叶铺的多,庆林春啦,庆隆啦,森泰啦,有名的都在南边这一带。水有什么区别呢,说南城水硬,北城水软。还有养鸟的,也不一样,这鸟笼子提搂出来就知道这笼子值多少钱,提手值多少钱,鸟食罐值多少钱。这鸟的分类呢,从鸟叫的音就能够分出来,内行的一听,这是北城的鸟,这是南城的鸟。南城的鸟叫出来清净,没有杂音,叫净口;北城的叫轻口。一个轻口,一个净口,人家内行一听就知道。北京的掌故是什么?有一个满族人,在旗,外号老掌故,怎么养鸽子,怎么放风筝,北京的风俗习惯没有他不通的。解放以前有名,在报纸上经常登出来。

那阵儿一到腊月了,到年节了,汉民哪,就送财神爷来了,弄个财神爷像,这不是图高兴嘛,取个吉利嘛。一砸门开开了,往好了说啊:“给您送财神爷来了,发财啊”,你能说不要,你能把财神爷往外推啊?把财神爷拿过来了,也不问价儿,给个三块五块。还有卖蒲帘子儿的,冬天了冷了,送蒲帘子儿,都是这个。

定:什么叫蒲帘子儿?

满:稻草编的那个。冬天儿了,不是冷嘛,那阵儿都是土炕啊,就要铺上蒲帘子儿,就是草帘子。那阵儿没有暖气,屋里头三间两间的房,靠着前沿那儿盘个土炕,冷,上岁数的人哪儿受得了哇,就有个小煤炉子,烧热炕,煤球都得自己买去,那阵儿还不兴烟筒呢,在院里笼好了火,把火拨冲了,别让带绿火苗,屋里那味儿甭提了,那还熏死人。到夏天了卖小金鱼啦,卖各种各样吃的。到冬天,半夜还卖“半空儿”,就是花生,空的花生。卖挂拉枣儿,卖风车,修这个修那个。您坐在屋里头,您就听吧,各种各样做买卖的。那时候您要想买什么吃的,沿街沿道的都是。理发的,没有理发屋,就是剃头棚,剃头打辫子,都会接骨,会掐会拿呀,老剃头的教出来的,从小就教出来的,手法硬,胳膊摔了腿摔了,到那儿给你捏上,这都是正规的。前门珠市口那儿还有华清池,里头有剃头的,修脚的,各行各业。

定:你们回民爱看京戏吗?

满:我挺喜好的。马连良是回民,还有雪艳琴,唱青衣的,侯喜瑞,唱花脸的,还有马长礼。天桥刚修建的时候,溥仪皇上的四弟叫溥光,外号都称他溥四爷,溥光就找的唱戏的,她叫黄咏霓[访谈者注:黄咏霓(1905—1986) ,艺名雪艳琴,女,回族,济南人。中国京剧第一代女伶。],跟她两人结婚了。我从小就接触梨园行的,我们一般跟唱戏的接触少,跟文武场面的接触多。什么叫文武场面呢,伴奏的乐队,奏乐的,拉胡琴的,打鼓的,这里头我有几个朋友。我在这儿做买卖的时候,那时候戏园子很多很多的,粮食店里边的中和了,鲜鱼口里边的华乐了,都是戏园子,散场的时候就都上这儿买东西。那时候北京前三门一带是最繁华的,戏园子了,电影院了,大栅栏各商场了,晚上的时候就明灯着火,添灯加彩,一到晚上就来买卖了,浪荡公子呀,游客呀就都上那儿去。

另外我还有几个朋友,那阵儿靠大栅栏这一带,往西南角去,就是八大胡同,都是乐户。乐户知道么?就是妓院。像侯宝林哪,白天在天桥那儿撂地,晚上呢,上八大胡同,乐户里头串巷子。他在云里飞(访谈者注:“云里飞”是天桥“八大怪”之一,名白宝山。其父白庆林,艺名“老云里飞”,从清末就在天桥设专场演出。侯宝林、郭全宝学唱的京剧很多就是在“云里飞”那里打的基础。)那儿唱过,跟他们那儿帮场子。那时候侯宝林是说相声的,云里飞呢,连唱戏带说相声,他也会唱戏,有拉胡琴的,小蘑菇[访谈者注:小蘑菇,即常宝昆(1922—1951),相声名宿常连安长子。1951年赴抗美援朝战场慰问演出时牺牲,年仅29岁,死后被追认为烈士。]常连安,你会唱我会拉。这晚上到巷子里找乐户去,一进门这个就拉,那个就唱。哎,唱一段。戏园子下来今儿个没戏,这馆子今儿个没戏,这拉胡琴的,奏乐的,弹月琴的,靠什么生活?没有来源哪,只有上乐户那儿去,这叫串巷。挣俩钱回家去。

定:为挣点钱?

满:不为钱干吗去呀?由他们给我介绍拉胡琴的,打鼓的,各种乐器的,都是有名的了,我跟他们练习练习,反正都知道点吧,拉不好。

定:您也会?

满:那阵儿喜好这个嘛,跟他们在一块儿。不敢说票友,反正京戏,一唱我知道唱什么戏,什么角儿。这琴谱拉出来,什么调门儿,什么牌子,我都知道,好比说《霸王别姬》,这叫夜深沉,这是曲牌,小开门,这都有名的,有各式各样的曲牌名儿。

(本文摘自北京出版社2017年2月版《生在城南》,部分注释略)
    责任编辑:钱冠宇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