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月宫365”实验成功,总设计师:将来人类或可到月球度假
5月15日,在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内,“月宫一号”的舱门缓缓打开,4名志愿者依次走出“月宫”,宣告着“月宫一号”内进行的为期365+5天的、世界上时间最长的“月宫365”实验获得圆满成功。
“月宫365”实验是不可取代的
“‘月宫365’实验,实现了闭合度和生物多样性更高的‘人-植物-动物-微生物’四生物链环人工闭合生态系统的长期稳定循环运转,且保持了人员身心健康。这对于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无疑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一大步。”“月宫一号”总设计师、“月宫365”实验首席科学家刘红教授在仪式上报告了实验情况,介绍了取得的主要成果。
当天,在回答媒体采访时,刘红透露,下一步会花更多的精力在空间搭载的小型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装置研制上。
“我们会做很多个装置,一部分在地面上,另一部分还会搭建到空间站,如将装置搭建到月球探测器、火星探测器,这样可以通过天地对比,获得矫正参数,由此可以给月球、火星基地设计生命保障系统。”刘红将目光扫向一名20、30岁左右的记者说,“不远的将来,也许你60、70岁的时候有机会去月球度假。”
据北京航空航天大学提供的资料显示,“月宫365”实验于2017年5月10日开始,至2018年5月15日出舱,共历时370天,是世界上时间最长、闭合度最高的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实验。
“神舟”号飞船总设计师、中国工程院院士戚发轫在仪式上致辞。他谈到,离开地球,首先必须解决人类在地球外的长期生存问题,而生物再生生命保障系统就是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自治生存的关键技术。“月宫365”实验是不可取代的,它对于人类实现在地外长期生存无疑是具有重要理论和实践意义的。
为模拟“意外”,推迟5天出舱
上述资料还提到,实验志愿者共有8名,分为2个乘员组,设置3班。1组值第一班,持续时间60天;2组值第二班,持续时间200天,已打破此前由俄罗斯创造的同类系统中最长驻留180天的世界纪录;1组再值第三班,持续时间105天。此次实验,在舱内志愿者事先并不知情的情况下,“故意”模拟了突发状况,将出舱时间在原定计划的基础上延迟了5天,意在观察志愿者心理状态。
对此,刘红解释,延迟出舱的情况在现实中可能会遇到,比如因为气候问题,技术故障,飞船无法按时返回,因而模拟“意外情况”很有必要。
虽然在“月宫”里“多加了5天班”,走出舱门的舰长刘慧依然精神饱满。她动情地说:“过去的三百多个日夜转瞬即逝,系统启动似乎还是昨日之事,转眼已平稳运行了一年有余。这归功于舱内外所有月宫人的共同努力。”如今任务完成,她骄傲而自豪。
2017年7月9日进舱,2018年1月26日出舱的2组的舰长刘光辉也在当天现场见证了实验成功的关键时刻。他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一年多的时间里,最难忘的就是今天(5月15日)。5月15日、7月9日和1月26日将成为他生命中极其重要的三个日子。
“中国能够完成这样的事情,(我感到)很光荣。在刘红教授的带领下,我们能完成这样的事情挺不容易。”刘光辉说从2009年上本科以来,将近十年的时间都在跟随刘红教授从事“月宫”相关领域的研究。他清晰地记着建舱时候的煎熬——看着刘红教授为实验废寝忘食,为筹措资金、攻关技术,寻找一块合适建舱的空地而奔波。
刘光辉感慨:“她的毅力很值得学习。”而刘慧也在发言中讲到,在入舱前一晚,一位记者问她:“是什么使你有这样的勇气接受这样一个长期密闭实验的任务?我当时几乎是好不犹豫的说:是刘红教授十年磨一剑的坚持和我们每一位月宫人的‘月宫梦’。”刘慧说,今日虽然出舱了,但是任务还没有完成。
“接下来要将所获得的实验样品和数据,形成报告、论文或专利,为‘月宫365实验’画上圆满的句号,将我国生物再生生命保障技术的发展推向世界领先的舞台,为实现航天强国梦助力。”刘慧表示。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