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回顾2022︱斯人远去:这一年逝世的中外历史学者

朱婷婷、薛瑞/整理
2022-12-31 10:41
来源:澎湃新闻
私家历史 >
字号

杨效雷(1967-2022)

2022年1月15日,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杨效雷教授因心脏病突发医治无效逝世,享年55岁。杨效雷1967年9月出生于河南洛阳,先后于洛阳大学、吉林大学和南开大学学习考古学、历史文献学和中国古代史,取得历史学博士学位。曾任天津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文物与博物馆学系主任,学涉史学、考古,精通经学、易学。

尹盛平(1940-2022)

2022年1月19日,陕西历史博物馆尹盛平先生逝世,享年82岁。尹盛平1940年9月出生,山东乳山人,西北大学历史系历史专业毕业,曾任陕西省宝鸡市文化局副局长、陕西省考古研究所副所长、陕西省文物局文物处处长、陕西历史博物馆筹建处 负责人、陕西历史博物馆党委书记兼副馆长、研究馆员、考古领队。系中国先秦史学会理事、陕西师范大学兼职教授、博士生导师,陕西省考古学会副秘书长、常务理事,中国殷商文化学会理事。

齐陈骏(1936-2022) 

2022年1月24日,兰州大学敦煌学学科创始人、敦煌学研究所所长、齐陈骏逝世于浙江绍兴,享年86岁。齐陈骏1936年8月生,祖籍浙江上虞,1957年7月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被分配到兰州大学任教,曾为兰州大学历史文献学、敦煌学方向博士生导师,中国敦煌吐鲁番学会理事、中国唐史学会理事、甘肃省敦煌学会副会长、《敦煌学辑刊》主编。著有《五凉史略》《河西史研究》两书和敦煌文书中有关职田、法律、遗产继承、地理沿革方面的多篇论文,还参与撰写了《古代西北屯田开发史》《地名辞典(甘肃卷)》《丝绸之路繁荣与法律文化研究》等书。

武玉环(1950-2022)

2022年2月15日,吉林大学历史系教授武玉环在长春逝世,享年73岁。武玉环生于1950年9月,吉林长春人,主要研究领域为辽金史、中国北方民族史、中国古代史,曾任中国民族史学会辽金暨契丹女真史分会副会长,吉林省历史学会副会长。1996年赴日本关西学院大学文学部东洋史学科,任客员研究员;2001年赴日本西南学院大学,任客座教授。出版专著《辽金职官管理制度研究》《契丹史》《辽金社会与文化》《辽制研究》《精评辽史纪事本末》等;主编或参编《中国大通史》之《辽金卷》《中华文明史》第6卷(金代经济部分)、《遯亨集》《中国北方各族人物传》《东北历史名人传》之古代卷等多部学术著作。

王红生(1951-2022)

2022年3月5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王红生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71岁。王红生1951年5月出生于福建南平,1978年至1982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世界史专业,1982年至1985年在中国社科院研究生院攻读历史学硕士,1985年8月起在北京大学历史学系工作,其间,1990年-1995年前往荷兰阿姆斯特丹大学亚洲研究中心深造,获社会科学博士学位。王红生长期从事印度史教学与研究工作,著有《二十世纪世界史》《乡场、市场、官场:徐村精英与变动中的世界》《尼赫鲁家族与印度政治》《论印度的民主》《神与人:南亚文明之路》等,深受学界好评,为世界史学科建设做出了重要贡献。

段晴(1953-2022)

2022年3月26日,北京大学外国语学院教授段晴因病逝世,享年68岁。段晴祖籍山西,1953年5月生于北京。1971-1974年就读于北京大学西语系德语专业,1978-1982年师从季羡林先生、蒋忠新先生专攻印度学,获得硕士学位。后赴德国汉堡大学师从R. E. Emmerick教授主修伊朗学,1986年获得博士学位。段晴教授是北京大学博雅讲席教授,她毕生致力于中古伊朗语、梵语、巴利语、犍陀罗语等相关领域的教学与研究,严谨求新,孜孜育人,在印度学、佛教学、丝绸之路文献和梵文贝叶经等研究领域成就卓著,享誉国际学界。

森时彦(1948-2022)

2022年3月29日,日本京都大学名誉教授森时彦因病逝世,享年74岁。森时彦在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任职长达三十四年,曾任研究所所长。森时彦以对中国近代棉纺织业的精深研究蜚声国际,他还承接了京都大学人文科学研究所“共同研究”的传统,长期组织有学术分量的研究班,惠泽无数学者。并参与创建了该研究所的现代中国研究中心,担任第一代中心长,缔造出在学界有着重要地位的新据点。

叶世昌(1929-2022)

2022年4月10日,经济思想史学家、复旦大学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叶世昌因病医治无效,于上海逝世,享年93岁。叶世昌1929年3月生于浙江省台州市。他是中国古代金融史、货币史的权威学者,2018年荣获刘鸿儒基金会颁发的中国金融学科终身成就奖。叶世昌曾任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副理事长,中国经济思想史学会、中国钱币学会、中国企业联合会古代管理思想研究会理事,上海市钱币学会副理事长、《钱币博览》主编等。

张灏(1936-2022)

2022年4月20日,台湾地区“中研院”院士、香港科技大学人文学部荣休教授、美国俄亥俄州立大学退休教授张灏在美国旧金山离世,享年86岁。张灏原籍安徽省滁县(今滁州),台湾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学美国,获哈佛大学硕士、博士学位。张灏专长中国近代思想史、政治思想史,主要著述有《梁启超与中国思想的过渡(1890-1907)》《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寻求秩序与意义》《危机中的中国知识分子:意义与秩序的追求,1895-1911》《烈士精神与批判意识——谭嗣同思想的分析》《幽暗意识与民主传统》、《张灏自选集》《时代的探索》,他还是《剑桥中国史》晚清部分的撰稿人之一。

赖瑞和(1953-2022)

2022年4月26日,唐史学者、台湾清华大学历史研究所荣誉退休教授赖瑞和逝世。赖瑞和,广东梅县人,马来西亚国籍,1953年生。中国台湾大学外文系毕业,美国普林斯顿大学唐史硕士及博士。曾任教于香港岭南大学、香港中文大学和马来西亚南方学院。著有《唐代基层文官》《唐代中层文官》《唐代高层文官》《杜甫的五城:一位唐史学者的寻踪壮游》《坐着火车游盛唐:中国之旅私相簿》等。

钮仲勋(1928-2022)

2022年5月16日,原《历史地理》副主编、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钮仲勋先生因病逝世,享年94岁。钮仲勋,别名钮先镗,江西省九江市人,1953年本科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1962年研究生毕业于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后留所工作,长期从事历史地理、地理学史、水利史研究,著有《我国古代对中亚的地理考察和认识》《中国边疆地理》《地理学史研究》《黄河变迁与水利开发》等。

邹厚本(1936-2022)

2022年5月26日,考古学家、南京博物院原考古部主任、研究馆员、江苏省考古学会原理事长邹厚本因病在南京逝世,享年87岁。邹厚本1936年10月出生于苏州。1955年9月考入北京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1964年4月入职南京博物院,1986年起先后任考古部副主任、主任。邹厚本长期坚守田野考古一线,全面指导江苏考古工作的深入开展,主持了众多重要考古发掘项目,取得了丰硕的学术成果,花甲之年仍投身三峡考古抢救保护工作。他治学严谨,作风正派,不遗余力提携后进,为中国考古和遗产保护事业做出了卓越贡献。

白滨(1936-2022)

2022年6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西夏学家白滨逝世,享年86岁。白滨1936年生于山西省平定县,1956年以优异成绩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学系,1960年大学毕业分配至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研究所工作。白滨在西夏历史、文献、法律文书研究方面成绩卓著,西夏历史研究的代表作《元昊传》《党项史研究》《中华文明史·辽夏金元卷》《白滨民族史论文集》等,是治西夏史者案头必备的参考之作。

费侠莉(1934-2022)

2022年6月19日,美国南加州大学历史学教授费侠莉(Charlotte Furth)在美国洛杉矶逝世,享年88岁。费侠莉出生于1934年1月22日,先后就读于北卡罗来纳大学和斯坦福大学。主要从事中国女性与身体方面的研究,著有《繁盛之阴(中国医学史中的性960-1665)》《丁文江:科学与中国新文化》等。

萧邦奇(1943-2022)

2022年6月20日,美国马里兰罗耀拉大学历史系荣休教授萧邦奇(R. Keith Schoppa)逝世,享年78岁。萧邦奇为密歇根大学历史学博士,专长研究二十世纪前半期中国的政治、社会与文化。著有《中国精英与政治变迁:20世纪早期的浙江》《九个世纪的悲歌:湘湖地区社会变迁研究》《血路:革命中国中的沈定一(玄庐)传奇》《苦海求生:抗战时期的中国难民》等,其中《血路》获1997年度列文森奖。

熊传薪(1940-2022)

2022年6月22日,考古学家、长沙马王堆汉墓主要发掘者、湖南省博物馆原馆长熊传薪在长沙病逝,享年82岁。熊传薪1940年8月27日出生于湖南省桃江县,1964年7月自四川大学历史系考古专业毕业后到湖南省博物馆工作,从事考古发掘、文物研究和文物博物馆管理四十余年。熊传薪曾任湖南省原文物事业管理局局长、湖南省博物馆馆长,曾先后负责、主持和参加了长沙、益阳、常德等地从商周至宋元时期上千座古墓葬的发掘,特别是马王堆一、二、三号汉墓,临澧、澧县、湘乡大型楚墓,长沙象鼻嘴一号汉墓和衡阳东汉墓的发掘。熊传薪还参与了石门皂市、宁乡炭河里、长沙铜官窑等古遗址和古窑址的发掘。他先后参加了《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长沙马王堆二号、三号汉墓发掘报告》《唐代长沙窑》《中国青铜器》《中国重大考古发现——马王堆汉墓发掘记》《中国青铜器全集》第十卷等著作的编写。

黎虎(1936-2022)

2022年7月6日,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黎虎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6岁。黎虎祖籍广东省兴宁市,1936年生于北京。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历史学系并留校任教,历任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研究生导师。黎虎长期从事先秦秦汉史、魏晋南北朝史、隋唐五代史、民族史等领域的研究,开创了中国古代外交制度史新领域,构建了长沙走马楼三国吴简“吏民”问题、中国古史分期暨社会性质问题等学术体系,主要研究著作有《魏晋南北朝史论》《汉唐外交制度史》《中国饮食史·魏晋南北朝隋唐五代卷》(合著)《先秦汉唐史论》《夏商周史话》等。

黄鸿钊(1935-2022)

2022年7月7日,南京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黄鸿钊在南京逝世,享年88岁。黄鸿钊1935年4月9日出生,广东中山人。1957年北京俄语学院肄业,1962年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1965年南京大学国际关系史研究生毕业留校任教。曾担任中国世界近代史学会副秘书长、江苏省高校历史教学研究会副会长、广东社会科学院客座研究员等。黄鸿钊长期致力于国际关系史、香港史、澳门史研究。主要著作有《远东简史》《中东简史》《中英关系史》《澳门史》《世界近代史》《百年国际风云》等;译著有《加里波迪回忆录》《西西里风云》《历史上的澳门》《英俄在西藏的争夺——外交文件选择》等,发表有关中外关系史、国际关系史、以及香港、澳门史论文约80余篇。

祝总斌(1930-2022)

2022年7月8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祝总斌在北京逝世,享年92岁。祝总斌出生于1930年1月,江苏苏州人,少时随家人居于湖北武汉,后移居北平。1949年入华北人民革命大学,后留校任教;1953年调中央政法干部学校任教;1954年7月调入北京大学法律系任教,1972年转入历史学系任教。著有《两汉魏晋南北朝宰相制度研究》《材不材斋文集:中国古代史研究》《材不材斋文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研究》《材不材斋史学丛稿》 等多部著作,发表论文数十篇,在秦汉魏晋南北朝史、中国古代政治制度史和法制史领域都取得了重要成就。

关友惠(1932-2022)

2022年7月10日,敦煌学研究专家、敦煌研究院美术研究所原所长关友惠,因病医治无效,在敦煌逝世,享年90岁。关友惠出生于1932年,1953年毕业于西北艺术学院美术系,同年9月到敦煌文物研究所从事壁画临摹研究工作,于1993年退休。关友惠临摹品主要有17窟《近事女》、156窟《张议潮统军出行图》、323窟《张骞出使出域图》、257窟《沙弥守戒自杀缘品故事》、172窟《观无量寿经变》(合作),论文主要有《敦煌北朝石窟中的南朝艺术之风》《莫高窟唐代图案结构分析》,编著有《中国壁画集·敦煌晚唐》《敦煌石窟全集·图案卷》(上下册)。

徐矛(1931-2022)

2022年7月14日,复旦大学历史学系副教授徐矛在上海逝世,享年91岁。徐矛1931年12月17日出生于浙江绍兴,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任复旦大学党委宣传部干事。后在复旦大学新闻系、历史系任教。曾任上海市中共党史学会理事,出版有《中华民国政治制度史》《新编中国现代史》《五四以后三十年》等著作,编著有《中国近代史辞典》。

朱绍侯(1926-2022)

2022年7月23日,河南大学原历史系教授、河南大学出版社首任总编辑朱绍侯在开封逝世,享年96岁。朱绍侯1926年11月21日生,辽宁省新民市人。1954年毕业于东北师范大学研究部后到河南大学任教,曾任河南大学历史系主任、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985年任河南大学出版社总编辑等职。朱绍侯主要从事中国古代史的教学与研究,主攻秦汉魏晋南北朝及中国农民战争史。已出版的专著有《军功爵制试探》《军功爵制研究》《秦汉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魏晋南北朝土地制度与阶级关系》《雏飞集》《汉元帝成帝传》(合著)。主编的著作有《中国古代史》(上中下)《中国古代史研究入门》《中国古代民族关系史研究》《中国古代治安制度史》《昏君传》(上下)《中外历史人物传·中国古代史卷》《中国历代宰相传略》等。

吴宗国(1934-2022)

2022年8月7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吴宗国,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吴宗国出生于1934年5月,祖籍江苏如皋。1953年9月-1958年7月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毕业后留系任教,曾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1999年6月退休。著有《唐代科举制度研究》《隋唐五代简史》《唐太宗与贞观之治》《唐玄宗》《中古社会变迁与隋唐史研究》《说不尽的盛唐》等,编著《中国古代官僚政治制度研究》《盛唐政治制度研究》《中国封建王朝兴亡史(隋唐卷)》《中国大百科全书·中国历史·隋唐五代史》等多部成果及史学工具书,备受好评。

俞辛焞(1932-2022)

2022年8月14日,南开大学日本史学科奠基人之一、南开大学日本研究院教授俞辛焞在天津逝世,享年90岁。俞辛焞1932年9月22日生,朝鲜族,吉林省汪清县人,日本早稻田大学法学博士。1950年参加抗美援朝,曾荣立战功。转业后于1955年考入南开大学历史系,1958年毕业留校任教。先后担任历史系(所)日本史研究室主任、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主任、日本研究中心理事长、中国日本史学会副会长等职。俞辛焞长期从事日本近现代史、中日关系史、孙中山等领域的教学和研究,成果卓著,共出版专著8部,其中在日本出版3部,发表论文近百篇。1988年领导创立了南开大学日本研究中心,为南开大学及我国的日本研究事业做出了重大贡献。

庄锡昌(1932-2022)

2022年8月15日,复旦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复旦大学原副校长庄锡昌在美国达拉斯逝世,享年90岁。庄锡昌生于江苏苏州,祖籍上海市嘉定县。1957年毕业于复旦大学历史系。毕业后任教于复旦大学历史系,历任副系主任、系主任。庄锡昌从事教学工作四十余年,曾经为本科生、研究生开设“世界近现代史”“世界通史”“第二次世界大战史专题”等课程。曾撰写《辞海》世界近现代史部分和《世界通史》的相关内容。他出版有《世界文化史》《西方文化史》《二十世纪的美国文化》等著作。

乔吉(1942-2022)

2022年8月17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资深研究员乔吉因病医治无效,在呼和浩特逝世,享年81岁。乔吉,蒙古族,1942年12月4日出生于内蒙古赤峰市巴林右旗。1960年考入内蒙古大学中文系蒙古语专业,1965年毕业,获得学士学位。1976年调入内蒙古语文历史研究所历史研究室工作,1979年调入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历史研究所,曾任内蒙古社会科学院学术委员会副主任、中国蒙古史学会副会长、国际蒙古学家联合会功勋会员等。著有《八思巴喇嘛传记》、《内蒙古藏传佛教寺庙》、《蒙古佛教史—大蒙古国时期(1206-1271)》、《蒙古佛教史—元朝时期(1271-1368)》、《蒙古佛教史—北元时期(1368-1634)》、《蒙古宗教史》、《北亚游牧民族—语言、文字、文献及其宗教》等。

周颂伦(1952-2022)

2022年8月26日,东北师范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颂伦,因病医治无效,在长春逝世,享年71岁。周颂伦1952年3月22日出生于浙江省镇海市,日本法政大学政治学博士。历任东北师范大学讲师、副教授、教授、博士生导师。周颂伦长期从事日本史、东亚史的研究与教学工作,在日本政治社会史、中日外交史、东亚文明史等领域取得了丰硕成果。曾长期讲授《日本史》《日本社会史》《日本文化史》等课程。出版学术专著《近代日本社会转型期研究》、合著《天皇制与近代日本政治》、译著《比较文明研究的理论方法与个案》等9部。

闻一(1937-2022)

2022年9月2日,中国社会科学院世界历史研究所研究员闻一,因病医治无效在杭州逝世,享年85岁。闻一出生于1937年,籍贯江苏泰兴,俄罗斯历史与文化研究专家,其专业方向和研究领域为苏联史,著作包括《布哈林传》(合作)、《苏联史纲1917-1937》(合著)、《苏联史纲1953-1964》(合著)等。

张注洪(1927-2022)

2022年9月13日,北京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张注洪,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张注洪于1946年11月被清华大学外语系录取,后转入历史系。1952年毕业后于北京大学历史学系任教。著有《新民主主义革命史研究述略》《国际友人与抗日战争》《中国现代史论稿》《中国现代革命史史料学》《中国近现代史史料学述论》《中美文化关系的历史轨迹》《国外研究中国近现代史的进程与评析》《中国抗日战争史论稿》等书。史料编译方面,编撰有《外国人名地名辞典》《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期刊简介》《中国现代史的研究与资料整理》《革命回忆录与中国现代史研究》《编写四史与中国现代史的研究和资料整理》《“四史”资料索引》等。

保罗·韦纳(1930-2022) 

2022年9月29日,法国考古学家、历史学家保罗·韦纳(Paul Veyne)逝世,享年92岁。保罗·韦纳1930年出生于法国普罗旺斯首府艾克斯,1955年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院,深受年鉴学派的影响。主要著作有《古希腊人是否相信他们的神话》《古罗马的性与权力》《人如何书写历史》等,并主编《私人生活史》第一卷《从罗马到拜占庭》。

上官鸿南(1932-2022)

2022年10月18日,陕西师范大学西北历史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研究院副教授上官鸿南,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90岁。上官鸿南,陕西朝邑人,1956年本科毕业于西安师范学院(今陕西师范大学)历史系。在治学方面,上官鸿南倡导在历史地理研究中注重人地关系问题。二十世纪九十年代,上官鸿南先后发表唐史、历史地理等方面的论文数篇,与朱士光共同主编《史念海先生八十寿辰学术文集》。

萨蒂亚莫汉·乔希(1919-2022)

2022年10月19日,尼泊尔历史学家萨蒂亚莫汉·乔希以103岁高龄辞世。据《加德满都邮报》报道,萨蒂亚莫汉·乔希1919年出生于拉利特布尔巴坦,曾三次获得尼泊尔最高文学荣誉玛丹·普拉斯卡。萨蒂亚莫汉·乔希著有60多本书,以其在文学、历史和文化领域的工作而闻名。

石兴邦(1923-2022)

2022年10月21日,考古学家石兴邦先生逝世,享年100岁。石兴邦1923年10月生于陕西耀县,先后工作于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陕西省社科院、陕西省考古研究所,为中国史前考古做出了重大贡献,是陕西考古事业的重要奠基人之一。曾任中国考古学会常务理事、陕西省考古学会会长、第七届全国人大代表。先后主持或参与发掘了辉县琉璃阁、西安半坡、沁水下川、临潼白家等重要遗址,出版《西安半坡》《临潼白家》等十余部学术专著。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促生了中国首座遗址博物馆。石兴邦是新中国第一代考古学家,一生倾注心力最多的是中国史前考古研究,创立了半坡考古范式,是中国全景式聚落考古的开创者。学界评价称:“石兴邦先生的学术人生,由半坡出发,跨入史前时代,对中国史前文化整体框架和中国文明形成的研究,提出独到的解构理论,深刻展现了中华文明起源、发展脉络和对世界文明进步的卓越贡献。” 

王贵忱(1928-2022)

2022年10月26日,古文献版本学家、古钱币学家、金石学家、历史学家及书法家王贵忱先生辞世,享年95岁。王贵忱,1928年生,辽宁铁岭人,早年参加革命,1949年随军南下,寓居岭南七十余载,曾先后担任粤东交通银行经理、汕头地区建设银行行长、广东省立中山图书馆副馆长、广东省博物馆副馆长、广州市地方志编委会副主任兼办公室负责人,以及中国钱币学会理事、广东省钱币学会副会长、广东省书法家协会顾问、《广州大典》顾问、广东省古籍保护工作专家委员会顾问等职。

霍旭初(1934-2022)

2022年10月29日,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克孜尔石窟研究所文博研究馆员、敦煌研究院兼职研究员、新疆龟兹学会副会长霍旭初因病医治无效,在乌鲁木齐逝世,享年88岁。霍旭初1934年1月出生于天津,1949年6月参加革命,先后在新疆乐团、新疆话剧团、新疆歌舞团、新疆龟兹石窟研究所工作,长期从事西域佛教文化研究,在龟兹乐舞、龟兹佛教历史及龟兹佛学思想研究方面成果卓著,在国内外学界得到高度认可。著有《龟兹艺术研究》《考证与辩析——西域佛教文化论稿》《滴泉集》、编著《丝绸之路——新疆佛教艺术》,主编《中国音乐文物大系·新疆卷》。

周绍明(1945-2022)

2022年10月31日,英国汉学家周绍明(Joseph P. McDermott)教授因病去世,享年77岁。周绍明1945年生,1978年于剑桥大学获得中国史博士学位。曾先后在纽约圣约翰大学、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东京国际基督教大学、剑桥大学圣约翰学院等高校任教。研究方向为中国社会经济史,著有《华南新乡村秩序的形成(卷2):1500-1700年徽州的商人、宗族和商业组织》《东亚和欧洲的书籍世界》《华南新乡村秩序的形成(卷1):900-1600年徽州的乡村、土地和宗族》《书籍的社会史:中华帝国晚期的书籍与士人文化》,主编《中国的国家与宫廷礼仪》《东亚的文化与政治》等。

陈振江(1937-2022) 

2022年11月3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陈振江,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86岁。陈振江1959年毕业于南开大学历史系,毕业后留校任教,1985年晋升教授,曾任南开大学中国近现代史学科学术带头人,著有《简明中国近代史》《新编中国通史·近代卷》《义和团文献辑注与研究》《发微集》(南开史学家论丛)等,主编《二十六史简明辞典》等,是国家清史编纂工程重要成员。

邵献书(1936-2022)

2022年11月13日,中央民族大学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教授邵献书在北京逝世,享年87岁。邵献书于1952年考入云南大学历史系,专攻云南地方史、民族史。1956年考入中央民族学院历史系,师从民族学家林耀华教授和前苏联专家莫斯科大学教授切博克萨罗夫先生攻读副博士学位,是中央民族大学建校历史上第一批,也是唯一一批招收的4名副博士之一。毕业之后留校,先后任教于历史系、民族研究所、民族学系、民族学与社会学学院。邵献书长期从事中国西南民族历史与文化领域研究。代表作有《南诏和大理国》《夏正寅<哀牢夷雄列传>辨伪》《辞海·中国民族》(民族分科主編,获国家图书奖最高荣誉奖)等。

林毓生(1934-2022)

2022年11月22日,美国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历史系教授林毓生逝世,享年88岁。林毓生1934年生于沈阳,14岁迁入台湾,1958年毕业于台湾大学历史系,先后师从殷海光、哈耶克、史华慈等名家大师,1970年获得芝加哥大学社会思想委员会(Committee on Social Thought)哲学博士学位。1970年代起执教威斯康辛大学麦迪逊校区(UW-Madison)历史学系,2004年退休。1994年当选为台湾地区“中研院”院士,著有《中国意识的危机》《中国传统的创造性转化》《政治秩序与多元社会》等著作。 

张朋园(1926-2022)

2022年11月25日,台湾地区“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朋园逝世,享年96岁。张朋园生于1926年,曾任“中研院”近代史研究所所长,台湾师范大学历史系教授等。著有《梁启超与清季革命》《立宪派与辛亥革命》《梁启超与民国政治》、《中国现代化的区域研究:湖南省》《郭廷以、费正清、韦慕庭:台湾与美国学术交流个案初探》《知识分子与近代中国的现代化》《中国民主政治的困境,1909-1949:晩清以来历届议会选举述论》等。

杨根(1933-2022)

2022年11月30日,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教授杨根在北京逝世,享年89岁。杨根1933年8月出生于天津。1950年9月至1953年8月在北京大学化学系学习,1957年2月起在清华大学化学系攻读副博士研究生,1960年毕业后留校工作,1982年任副教授。1987年12月调入北京大学考古系,1989年任教授,1998年退休。杨根自上世纪五十年代开始发表科技考古学术论文,编著出版《窑火神工——中国陶瓷文化述略》《徐寿和中国近代化学史》《中国陶瓷:仰韶文化——宋代》,曾参与组织河北观台磁州窑、江西丰城洪州窑和四川江油青莲窑的发掘与研究,研制“古建筑防火涂料”,在中国化学史、古陶瓷工艺、冶金考古、文物保护等领域卓有建树。杨根是北京大学陶瓷考古研究所首任所长,参与北京大学赛克勒考古与艺术博物馆和博物馆学专业的筹建,曾任中国科技史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古陶瓷学会理事,对北大考古学科建设及中国科技考古、科技史事业作出重要贡献。

张振鹍(1926-2022)

2022年12月15日,中国社会科学院荣誉学部委员、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研究员张振鹍,因病医治无效在北京逝世,享年96岁。张振鹍,河北正定人,1926年5月生,1949年南京大学政治学系毕业,1952年北京大学政治学系研究生毕业,1953年入职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其专业研究方向为近代中外关系史。主要研究成果为:《日本侵华七十年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2年版)、《近代中外关系文集》(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11年版)等。

刘统(1951-2022)

2022年12月21日,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刘统因病在上海逝世,享年71岁。1951年9月1日,刘统生于北京。1969年至1977年,在河北省石家庄市务工。1978年至1981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攻读硕士研究生,师从王仲荦先生。1981年至1984年,在山东大学历史系任助教、讲师。1985年至1988年,在复旦大学历史地理研究所攻读博士研究生,师从谭其骧先生。1988年至2003年,在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任副研究员、研究员。1996年获授大校军衔。2004年至今,任上海交通大学历史系教授、战争审判与世界和平研究院教授。刘统长期从事历史地理、中共党史与战争审判研究,出版著作有《唐代羁縻府州研究》《中原解放战争纪实》《华东解放战争纪实》《东北解放战争纪实》《北上——党中央与张国焘斗争纪实》《红军长征记:原始记录》《战上海》(获“五个一工程奖”特等奖)《大审判:国民政府处置日本战犯实录》《火种——寻找中国复兴之路》等。

周九香(1935-2022)

2022年12月25日,四川大学历史文化学院教授周九香因病医治无效逝世,享年87岁。周九香生于1935年12月9日,籍贯四川省崇庆县(今崇州市)。1953年考入四川大学历史系,195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曾担任四川大学历史系中国古代史教研室主任,并担任中国秦汉史研究会第一、二、三届理事,中国郭沫若研究会第三届理事,四川省郭沫若研究会常务理事,四川省水利史研究会副主任等。在秦汉史、都江堰水利史、郭沫若研究等领域多有建树,出版了《郭沫若论与九香随吟》等著作,并在《中国史研究》《史学史研究》《四川大学学报》等刊物发表论文多篇。退休后仍积极致力于地方历史文化研究和弘扬,出版有《(民国)崇庆县志校注》《(民国)大邑县志校注》等。

郑克晟(1931-2022)

2022年12月25日,南开大学历史学院教授郑克晟因病医治无效,在天津逝世,享年91岁。郑克晟籍贯福建长乐,1931年9月出生于北京。1951年至1955年就读于北京大学历史系。毕业后至中国科学院历史研究所(今属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作,研读明史。1963年调至南开大学明清史研究室,1989-1994年任南开大学古籍与文化研究所所长、全国高校古籍整理委员会委员。郑克晟主要从事明清史教学和研究,曾参加《明史》点校工作,担任中国明史学会顾问。专著有《明代政争探源》《明清史探实》《明清政争与人物探实》《从未名湖到新开湖:郑克晟师友杂忆》(即将出版)等,合著《清史》《中国古代史》《中国古代史史料学》《中国通史参考资料》(第八册)《明清史资料》等,发表学术论文百余篇。

渡边京二(1930-2022)

2022年12月25日,日本近代史家、思想史家渡边京二逝世,享年92岁。渡边京二出生于1930年,在中国的北京、大连长大。著有《看日本:逝去的面影》《北一辉》等。

    责任编辑:钟源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