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媒体人评自媒体式浮夸煽情:全国哭泣?请放过英雄机长吧
航班在飞行中驾驶舱风挡玻璃突然破碎,驾驶舱失压,气温迅速降到零下40多度,仪器多数失灵,瞬间失压甚至一度将副驾驶吸出机外,机长刘传健凭着过硬的飞行技术和良好的心理素质,使飞机安全地紧急迫降。别说亲历了,即使看亲历者后续的描述,想象下当时的场景,都觉得后怕,继而对拯救了一机乘客生命的英雄机长充满敬意。
但每次都这样,感动着,感动着,就被一些用力过猛的浮夸赞美弄得无感了,朴素的感动迅速被那种夸张的表情所透支。
和菜头批评说:我觉得吧,川航8633的机组处置紧急情况得当,保全了旅客安全,这本身就已经很伟大,很值得赞美了。但有些人还觉得不够伟大似的,非要站出来用哽咽的声音、颤抖的嘴唇、泛红的双目加解说词:知道么?当时除了低温和大风,他们还得迎着刺眼的阳光......知道么?当时飞机的瞬间下降率达到了10000英尺/分钟,那是多少?那就是每秒51米呀......知道么?当时飞机在飞高高原航线,机组不能立即下降高度,生生在高飞行层坚持飞了10分钟呀,10分钟......我真不知道,机长副驾叫什么名字我都还不知道,搞的好像是驾驶舱里有一堆现场记者在报道似的。
确实如此,当媒体在煽情地解说“知道么”“知道么”时,公众最想知道的,是当时机上有多少人,机长采取了哪些行动,玻璃怎么会突然破碎,以前其他飞机有没有过类似的问题……但这些,不知道。
这还算好的,起码还尽可能接近信息源,告诉你一些相关信息。一些自媒体提供不了任何一点有附加值的信息,只能在煽情、耸人听闻和编故事上做文章,对媒体的采访进行编剧式加工。最没有含金量的,就是靠煽情出位,比谁更能煽,于是感叹号泛滥成灾,动不动把“全国”抬出来。面对那篇题为《全国哭泣!现场还原!飞机挡风玻璃掉落,机长咬牙拼死救回全机乘客》,面对上百个感叹号,真是尬死了。烦透了这种自媒体式浮夸,面对一个需要专业素养、科学精神和采访挖掘能力的事件,进不了事实中心,停留于外围,又不甘心做一个静静的、耐心等待完整真相的外围围观者,什么“热点”都想找个角度蹭一下。要么硬灌鸡汤,要么赎买焦虑,要么生产仇恨,要么生造悬念,要么用力过猛地拔高(“最”已经不够用,“时代”隔几天就要终结一次),要么猛打鸡血――动辄日本网友吓尿了,日本网友每天起码得吓尿10次。动辄美国网友吓哭了,美国网友每天起码吓哭20多次。“全国人民”天天被各种以浮夸为业的自媒体竞相代表,要么被哭泣,要么被怒了,要么被拍案而起。
成都几家媒体同行挺让人尊敬,事发之后第一时间采访到了相关机长,接近到核心信源,还原了当时的紧急场景,使报道没有停留于“赞美正能量”的道德泡沫中,贡献了很多新闻干货和专业信息。有人一直在追问“风挡玻璃”为什么突然破碎这个关键问题,我想,这个问题有关部门肯定第一时间就在调查,涉及飞行安全的调查,可不是小事,不可能立刻就能搞明白,也无法迎合那种“迅速想知晓真相”的好奇心,要有等待权威调查的耐心。无论如何,这个机长临危不惧拯救一机乘客,专业素养和心理素质,值得赞美。但那种“全国哭泣”之类的夸张吃相,还是算了吧。
右二为机长刘传建 川报观察 图还有一篇奇文,也在以用力过猛的方式扮演川航高级黑的角色。这件事里应该赞的是这位机长,而不是川航,川航应该是被追问和调查的对象。可这篇题为《川航真的是一个神奇的航空公司》的宣传文章,却迫不及待地把严重事故当成了自我吹捧的机会,吹捧“哪怕成了敞篷飞机,川航飞行都有本事给你平安降落”,吹捧“为什么我们飞得快,因为咱公司燃油指数高,油耗不在我们考虑范围内”,吹捧美食多美女多――可这是一次严重的事故啊,玻璃是怎么掉的?2017年,川航发生多起不安全事件,被西南局行政约见;民航总局一季度公布的事故征候率,川航以1.4的征候率排在第一位;此前还曾因为出现严重不安全事件而被停止加班、包机和航线审批――没有哪怕半句对问题的反思和自省,没有半句提到这些安全问题,借机长幸运的迫降渲染航空公司的神奇,借机自我营销,把别人用命换来的光荣往自己身上贴金,就没点儿耻感吗?
想起影片《萨利机长》紧急迫降后对英雄机长近乎苛刻的调查,相比之下,有些人也太容易沉浸在感动和神话中不能自拔了。
(原题《“全国哭泣,史诗震惊”,求你放过英雄机长吧》)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