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一盅盖碗茶,浓浓家乡情!兰州人“刮碗子”,最初竟是这个样子!

2022-12-26 14:3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在兰州黄河边上的茶摊子、五泉山公园中,随处可见一种现象:众人左手端着类似瓷器的茶托,右手拿着茶具的茶盖儿不停的刮着盛茶的碗子,时不时吸一口碗里面的茶水。不要大惊小怪这长相别致的茶具,它就是兰州特色——三泡台,俗称“刮碗子”。

图丨临夏市融媒体中心

西湖有龙井,黄山有毛峰,安溪有铁观音,那么甘肃有什么呢?

当然是历史悠久的三炮台了!三炮台源于盛唐时期,明清时期传入西北,与当地穆斯林饮茶习俗相结合,形成了独树一帜的、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

夏天黄河边、茶园子、南北两山之巅、各种农家乐,尽显刮碗子盛景。这是兰州人的休闲乐趣,也是兰州人对三炮台的深深挚爱。三泡台与兰州牛肉面、《读者》杂志、敦煌莫高窟并称为“甘肃四大瑰宝”。

与兰州的牛肉面相比,三泡台流露出一种大西北的婉约与优雅。红枣桂圆散着清香,茶叶枸杞泡出了花。冰糖葡萄透着晶亮,菊花杏干泛着金黄。这就是兰州三炮台。

●茶具●

下有底座、中有茶碗、上有碗盖的三件一套的盖碗喝茶。精巧美观、古色古香,令人赏心悦目。因整套茶具形似古代的炮台,故称三炮台碗。

三炮台碗设计十分科学,底托碟是饮茶者端的,碟中间有个圆坑,刚好可以把碗底凸出部分放进去,非常稳妥,碗中的茶水一旦溢洒出一些,会有碟子接着,不至于洒在手上或身上。

当然,如今很多人兰州人对于茶具的要求也没有那么高了,他们更追求的是那股茶香。

●配料●

“三泡台”选用云南上等毛尖茶叶,再配以桂圆、枸杞、葡萄干、红枣、杏脯、冰糖等食料,色鲜味美,清香宜人,为华夏民族茶苑中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茶品。

●泡制●

桂圆干咬开口子,和所有原料一起放进盖碗里,浇上烧开的热水,盖上盖,这是第一泡水。(有的人选择将枣烧焦)

5分钟后,撇去,不用,算是洗茶洗料水。第二三泡水才是精华。

耐泡也是三炮台茶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

●饮用●

喝前拿起盖刮几下。

然后斜盖盖,左手的大拇指、中指分别带起碗子,食指压住盖子,右手托起下面的托,倾斜碗子,再喝茶。

喝茶时,不要一次都喝尽,留一些水,需要添水时,就把盖子翻开,立在托上,然后添上热水。

如果喝够了的话,你可以选择把里面的茶水喝干净,如果你还不满足的话,可以将里面的配料一扫而尽,味道相当不错的唷!

在兰州,有种情怀叫“三炮台”

兰州流行着这么两句话:“宁丢千军万马,碗子茶不能不刮”。兰州人继承并发扬“茶文化”,如今喝茶已然成为兰州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习惯,有事没事就喜欢约上三五好友在黄河边,边欣赏风景边来上几口。

图丨循环经济法治

在茶水冲泡的旋涡中,在茶香热气的氤氲中,兰州人的生活节奏缓慢而惬意,在树荫下、躺椅边,和来自天南海北的游客聊聊天,慢慢地刮一个碗子,是兰州人的休闲方式。所以兰州人说“刮碗子”,引申的意思那就是休闲、聊天。

图丨 黄河边品茶的人们 源于(美食研院)

如今三炮台在兰州随处可见,走在兰州的大街小巷都能喝到一碗地道的盖碗茶。但实际上三炮台是回族传统风俗茶饮。过去的回族人早晨起来,围坐于火炉旁,烤上几片馍馍,或吃点馓子,总要“刮”几盅盖碗茶。这就是三炮台最初的样子。

图丨兰州圈子

因为食材难得,在过去是只有招待贵客才会准备的精贵茶水。

随着改革开放,三炮台开始变得愈发普及,人们也逐渐放弃了过去的盖碗,用上更普及的盛具,也不拘泥于一泡二泡三泡,而是一次注入开水,不过耐泡也是三炮台茶的一个重要特点,一边啜饮,一边不断添加开水,次次有味,且次次不同。容器,冲泡的手法,甚至茶的内容都在发生改变,但不变的是千年来兰州对于这抹茶香的热爱。

在兰州的饭馆里,上菜前都要备好三炮台来接待客人。在西北吃羊肉也要搭着三炮台,不上火也解腻。再来看看兰州的茶楼,惬意的一桌麻将,一打便是一下午。兰州麻将配着三炮台,这慢悠悠的小日子里也映刻着兰州人的浪漫。

如今的兰州,吃,离不开牛肉面,喝,则少不得三炮台。

兰州人喝三炮台讲究细呷慢饮,不能端起盖碗接连吞饮,也不能对着杯盅吹气吮饮,要一口一口地慢慢品,同时,还要时不时地“刮”一下茶叶。这样,一般喝一般看,还称为“刮碗子”。

这一碗茶里,装的是兰州夏天的灵魂,盛着的是兰州人的情怀。喝的可不仅仅只是那一抹清香,更是一种恬然、一种文化、一种情境、一种悠闲。

综合:兰州文旅、微游甘肃、兰州吃喝玩乐

兰州旅游全攻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