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匠心百年,酥皮飘香!非遗项目“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尝尝?
非物质文化遗产
是每一个中国人共享的文化密码
它们不是陈列在展架上、凝固在文字中
而是鲜活地融入了我们的生活
我们吃的也许是古人食过的美味
用的也许曾陈列在明朝人的桌案上
,时长02:25
近年来,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积极挖掘并支持非遗项目,提振传承人扎根行业、传承技艺的信心,带动产业做大做强。跟着小编一起来看青岛市市南区非遗项目——“不爆花白酥皮月饼”。
Part 01
沉淀百年的人间美味
始于时尚,终于传承。月饼是我国的传统美食,而青岛市南区的白酥皮月饼,更是沉淀了百年历史的人间美味。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历史悠久,内容丰富,方法简洁,特色鲜明,是百年青岛传统饮食文化的延续和发展。
白酥皮月饼起源于明代的苏式点心。明代十分注重仪式感,中秋祭月成为社会主流,曾任户部主事的沈榜所写的《苑署杂记·民风》中,“八月馈月饼”条目下有这样的记载:“土庶家俱以是月造面饼相送,大小不等,呼为月饼”。后清朝在制作上结合了满汉民族的技法,逐渐形成于一种独特的点心制作方法。
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分选料、酥皮制作、馅料制作、包制装点、烘焙等五道传统工艺流程,原料纯天然,配方为改良秘传,工序严谨,食品安全,秉承 “绿色食品、匠心制作”的理念,形成特定的选料和制作工艺标准。
Part 02
四代传承的非遗技艺
位于老青岛中山路上的百年老店乐口福食府的殷召福、丁立相师傅用本地优质小麦面粉、古法压榨花生油等烹饪原料制作的白酥皮月饼色、香、味、形、质、养俱佳,一时间供不应求。
随着这一非遗文化不断传承与发展,第三代传承人陈秀英结合本地的饮食习惯,改良了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酥皮层次清晰、入口即化,造型精细,色泽洁白,解决了传统制作表皮破花的问题,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更加成熟和完善。
2013年青岛中苑海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为该技艺传承的中心基地,在第四代传承人孙延涛的带领下不断创新研发不爆花白酥皮月饼,扩大了不爆花白酥皮月饼的知名度。而“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技艺也于2020年入选市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名录。
Part 03
历史需要代代传承
中苑老菜馆总经理孙延涛——非遗美食“不爆花白酥皮月饼”的制作技艺第四代传承人。“早在2013年,青岛中苑海韵酒店管理有限公司成为该技艺传承的中心基地。”孙延涛介绍。
自此以后,中苑老菜馆不断创新研发不爆花白酥皮月饼,扩大了不爆花白酥皮月饼的知名度。著名导游、美食家孙树伟曾在品尝后,对不爆花白酥皮月饼作出了高度评价。
据了解,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制作选料严格,制作考究。必须选用胶东半岛小麦主产区冬播小麦,其生长期长(240天),籽实饱满,蛋白质含量高,口感比较筋道,加工磨制成原生态面粉,用油采用当年产山东优质大花生制作的古法压榨花生油。
要经过凉水和面、揉制或机器压面后醒面、水油和面、包酥、添加馅料、包制、烘烤等十几道工序手工秘制而成。
新鲜出炉的白酥皮月饼不但香味浓郁,酥而不散,而且皮薄如蝉翼,层层叠加,又不爆花,并以此得名。不爆花白酥皮月饼因其选料严格,制作考究,营养丰富,屡获消费者好评。
随着非遗文化的普及,我们能够看到,越来越多的历史文物、非遗文物,都不再那么高冷、那么“遥远”:以商业化的形式为传统文化赋能,不仅让老物焕发新生,也能促使年轻人对历史更加感兴趣,从而文化被了解、文化被传承。毕竟,历史需要年轻人来传承。
来源: 青岛市市南区文化和旅游局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