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2022年度图片·动物⑥|生物多样性金融支持生态修复

澎湃新闻 张颖 综合报道
2022-12-29 17:04
来源:澎湃新闻
快看 >
字号

生物多样性可以为人类提供清洁的水、新鲜的空气、稳定的气候、文化娱乐灵感、一体健康的世界。但是不同国家、团体和利益攸关方对生物多样性的责、权、利的认识不同,拥有的知识、资金、能力不同。在今年12月COP15大会上,通过了一项保护自然的历史性框架协议。“框架”是为未来擘画的全球生物多样性治理新蓝图,将为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并惠及全人类注入强大动力。最终,框架的23个具体目标中,有多个涉及资金问题,一方面,要求将发达国家流向发展中国家的相关国际资金流量提高到每年至少 300 亿美元;另一方面,要求逐步取消或改革每年损害生物多样性的至少 5000 亿美元的补贴;同时,每年应从公共和私人来源筹集至少 2000 亿美元用于生物多样性相关资金。

川金丝猴,毛色为金黄色,肩背具长毛,尾与体等长或更长,《世界自然保护联盟濒危物种红色名录》(IUCN)列为濒危(EN)等级。

国际主流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

联合国开发计划署生物多样性金融倡议(UNDP BIOFIN)将生物多样性金融定义为“为生物多样性融资和管理资本以及利用金融和经济机制 支持可持续生物多样性管理的实践。具体包括利用并有效管理经济激励举措、政策和资本,以实现自然和社会的长期福祉”(UNDP,2018)。生物多样性金融的目标是在公共和社会资金来源中创造经济激励机制,保护全球生物多样性和自然资本存量,以进一步确保未来生态系统服务的可持续流动。

BIOFIN工作手册,2018

在国际上,UNDP BIOFIN已历时十年,全球有41个国家加入该倡议,在国家层面通过开展基于事实的三项评估分析,包括政策机制梳理、生物多样性支出整理和融资需求评估,各个国家根据各自国家的国情和需要,基于评估结果制定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并实施。所实施的生物多样性金融解决方案包括公共财政层面的改革和创新,也包括金融机构的各种金融工具的创新和运用,同时包括了直接投资于生物多样性以及通过生物多样性主流化所产生的收益,取得了丰硕的成果。

其他专门为生物多样性融资的机构或倡议还有生物多样性融资基金会(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Foundation),作为金融机构通过“为生物多样性融资倡议” (Finance for Biodiversity initiative, F4B)所组建的联盟,同样专注于生物多样性金融,截至目前,来自于21个国家的126家金融机构签署《生物多样性融资承诺》,承诺通过其融资和投资活动,保护并恢复生物多样性。以及于2021年6月启动的自然相关财务信息披露工作组(Taskforce on Nature-related Financial Disclosures, TNFD)。

除此以外,其他各大国际机构、NGO或各个联盟也都在各自工作领域中新开辟了生物多样性金融/融资的内容,开展了诸多研究。包括但不限于:世界银行、联合国环境规划署金融倡议组织(UENP FI)、经合组织、全球林冠、保尔森基金会、德国国际合作机构、世界自然基金会、世界经济论坛、世界资源研究所、大自然保护协会、商业自然联盟(Business for Nature),央行和监管机构加入的绿色金融体系网络(Network for Greening the Financial System)等。

世界银行集团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法国开发署、欧洲投资银行等多边开发银行和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也开发了多种融资工具。具体案例可参考《投资自然指津》中各种绿色金融产品的介绍。土地退化零增长基金、绿色气候基金、全球环境基金(GEF)以及其他双边和多边供资机制也表达了对于生物多样性金融活动的支持,例如GEF支持制定各个国家的《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

国内的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崛起

在国内,生物多样性金融正在崛起。2021年10月,36家中资银行、24家外资银行及国际组织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宣示》。

由WRI及其他多家机构共同发起的生物多样性金融伙伴关系(PBF)于2021年10月启动,全球已有58家金融机构、环保团体、国际组织、学术机构和企业加入PBF。该伙伴关系由国际组织的中方代表处发起,多家机构和NGO以及金融机构的加入,为这一伙伴关系注入了活力,必将在国际上发挥重要的作用。

中国金融学会绿色金融专业委员会凭借其在金融领域的独特的优势,在2022年2月发起成立“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研究组”,组织研究金融工具如何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和金融机构如何防范由于生物多样性丧失导致的金融风险,根据金融机构的需要开展了11项课题研究。

包括中国银行、中国工商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建设银行、兴业银行等各大行都表示了对生物多样性的支持,并在COP15第二阶段会议期间,联合120余家银行业金融机构及国际组织发布了《银行业金融机构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共同行动方案》。

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地方实践

地方上,上海于2022年6月发布了《上海浦东新区绿色金融发展若干规定》,在全国范围内首次将“生物多样性金融”纳入法规中,该《规定》也颇具包容性,鼓励上海市的金融机构响应国际和国内的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倡议。运用立法变通权为生物多样性金融实践提供政策保障,这一生物多样性主流化的操作在COP15期间受到了国际社会的赞赏。

UNDP BIOFIN于2020年6月在国内启动,并在上海和山东开展了示范,工作的推进沿袭了国际认可的BIOFIN的方法论,先后开展政策机制梳理、生物多样性支出整理和融资需求评估,计划于2023年制定地方的《生物多样性融资计划》并实施,由国内团队主导的研究注入了上海和山东的特色。

浙江省湖州市政府于2022年8月印发《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实施意见》,旨在探索构建与生物多样性保护相适应的绿色金融服务体系,形成具有湖州特色的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探索实践。

2022年9月,由中国人民银行金融研究所课题组《央行研究:金融支持生物多样性保护调研报告》中还列举了一些其他的生物多样性金融在云南、青海、天津、湖南等地的实践。

未来可期

联合国秘书长古特雷斯表示,为了做好生物多样性保护和利用工作,需要发达国家向全球南方国家提供有意义的财政支持,使它们在经历了几个世纪的剥削和损失之后成为世界自然财富的保管者,需要确保发展中国家能够更直接、更简单和更快地获得急需的资金。但应对生物多样性问题的融资来源仅靠政府是远远不够的,还需要社会各界的参与,尤其包括私营领域资金的导入,这需要政策的导向和支持。

当地时间2022年12月6日,加拿大蒙特利尔,联合国秘书长安东尼奥·古特雷斯在第十五届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大会第二阶段会议开幕式上发表讲话。

在“昆明-蒙特利尔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中所提及的“到2030年每年至少筹集2000亿美元”,依据参考对于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资金的需求的评估,到2030年总额预计为每年7220亿至9670亿美元(Deutz等人,2020),直接用以执行国家生物多样性战略和行动计划。

《投资自然指津》

多方参与以及混合融资方式

生物多样性金融的发展需要运用综合的方法,需要多利益相关方的参与,在这个过程中,没有任何一方能够一枝独秀,要解决生物多样性丧失的问题,首先解决资金的问题,但仅仅只是增加投入,而不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那这样的融资将变成生物多样性无底洞,甚至是投入越多破坏越严重,那么将生物多样性指标纳入融资标的将有可能改善资金的使用效率。其次,如果只注重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性,那么将会把投资机构排除在外,因此在各个国家寻求发展过程中,既要考虑生物多样性的社会效益,同时要挖掘其经济效益,降低金融机构的投资风险,增加收益,以确保生物多样性金融能可持续地发展。

“资源调动-主席提交的决定草案”中呼吁从根本上改变全球金融架构,改革多边开发银行和包括投资银行在内的国际金融机构,使其适合支持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邀请国际金融机构和多边开发银行,特别是世界银行集团和货币基金组织,立即考虑支持实施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并邀请其参与全球生物多样性框架基金的设计和运作行动等。

国际和国内公共财政过去一直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最大资金来源,未来依然如此。然而近年来,人们对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的新方法越来越 感兴趣,并开展了越来越多的新式融资活动。这一转变使得人们意识到,公共、慈善和私营部门融资不再是相互排斥的选项;相反,一种更具协作性的融资方法正在变得越来越普遍,即利用各方优势,并通过混合融资方式形成合力。

简单从供应链的角度以及慈善和非政府组织(NGO)两个方面举例:

生物多样性金融解决方案示意图

各项融资结果间的关系

大宗商品的监管和可持续供应链

森林资源是地球宝贵的自然资源,是生物们赖以生存的家园。然而大豆、棕榈油、牛肉制品等大宗商品生产活动造成对森林的不断侵占是近年来导致森林面积不断萎缩的重要原因之一,进而带来了全球气候变暖、生物多样性下降等一系列环境问题。

大宗农产品和肉类产品对森林植被的破坏

大宗商品对森林植被破坏的根源是土地用途的改变,在当地体现在原产地农场/牧场对于森林的占用;要实现零毁林转型,需要供应链环节上的各企业重视采购溯源,共同推动原产地大宗商品的可持续生产。但转型并不是一蹴而就的。因此,有必要对各大宗商品品类、各供应链环节、各企业类型的风险现状、行业影响力、融资需求、可行性等因素进行分析,寻找转型驱动力强、实施可行性高的企业群体,作为零毁林转型金融支持重点目标。在这其中,多方参与包括:决策制定者对于毁林制定相应的政策法规以减少毁林的产生,消费者减少对于毁林产品的需求,当地社区加强对于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意识和能力建设,各个企业承担其企业社会责任生产对生物多样性影响小的产品、金融机构减少对于毁林产品及企业的金融支持,增加零毁林转型金融支持。为实现零毁林的目标,需要一个系统性的生物多样性金融解决方案。

慈善和环保领域非政府组织支持公益项目

近几十年来,中国已经丧失了大量的滨海湿地。为了开展湿地保护与恢复工作,环保领域非政府组织联合当地部门,启动了针对中国滨海湿地保护的国家蓝图项目。之后成功地将两处关键滨海湿地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名录。这项有益的尝试也需要多方参与,首先非常关键的是当地的地方政府部门有政治意愿,其次NGO为地方政府提供技术和部分资金支持,其他包括金融机构、地方社区等利益相关方的参与也至关重要。

江苏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大批黑腹滨鹬在海滨飞翔。

江苏盐城,世界自然遗产地——东台条子泥湿地,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黑嘴鸥在繁殖地繁衍后代。

分布在沿海地区的潮间带盐沼、滩涂、红树林、海草床等各种类型的滨海湿地则为沿海城市和居民提供了生态安全屏障及其他的生态系统服务,有效减缓了海平面上升和风暴潮等自然灾害带来的不利影响。与此同时,这些滨海湿地还是数百万只迁徙水鸟及其他野生动植物赖以生存的重要栖息地。

根据Deutz 等人(2020)的估算,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融资规模约为每年1240亿至1430亿美元,其中80%~85%的资金来自公共部门。中国也不例外,政府在生物多样性方面的投入巨大,但通常鲜有宣传,如何进一步提升保护的质量,提升整个社会群体的保护意识,将优秀的保护实践宣传出去,这需要NGO的充分参与。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中的麋鹿群

黄(渤)海候鸟栖息地(第一期)里的丹顶鹤

据世界经济论坛的估计,全球一半的国内生产总值(44万亿美元)依赖于大自然。全球制药业的年收入为1.27万亿美元。仅在美国,每年的医疗成本就超过4万亿美元。 相比之下,每年用于保护生物多样性所需的资金仅为7000亿美元。为了保护地球的健康,延长地球的寿命,这笔资金数额不大,但却十分必要。

当地时间2022年4月22日,印度阿姆利则,世界地球日当天,以“环境”为主题,学生们绘制心中的地球。

人类已走到扭转全球生物多样性丧失的最后关头,必须与时间赛跑。我们要正视生物多样性丧失的原因,采取生产、消费、贸易等变革举措,建立科学的方法来衡量经济活动对于自然资源带来的真正成本和代价,尽最大可能调动所有资源,包括充足的资金、技术和能力支持,建立执行机制和国家行动计划,达成并实施“框架”,加速推动保护生物多样性的历史进程。

本文特别感谢相关专业人士指导

图文来源:新华社、WWF及相关报告、IUCN、联合国、生物多样性金融相关文章及网站、视觉中国、澎湃影像

海报设计 白浪

    责任编辑:史训锋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