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宁品读】酒酿小圆子
早年的家乡,不少人家会在冬至这天用米粉搓成各式各样的圆子,名唤“冬至圆”。在诸多种圆子中,一款轻酸微甜,将桂花之香、酒酿之醇、圆子之糯、白糖之甜,这几种完全不同的味觉尽情相融的酒酿小圆子,最能牵扯起我孩提时的甜蜜印象。
作为稻米文化的一个代表,酒酿小圆子是用糯米粉制成的实心小圆子,与酒酿同煮而成。
酒酿的历史悠久,《说文解字》记载:“古者仪狄作酒醪,禹尝之而美,遂疏仪狄。”其中的“酒醪”就是酒酿。它特有的冷幽幽、甜滋滋、醉兮兮,让人吃了一口就停不下来的神奇滋味,使之成为一种广泛流行于华夏各地的小食,只不过因地域不同称谓各异,也称“醪槽”“甜酒”“浆板”“江米酒”等。
记得旧时一到西北风刮起,新收稻谷已入仓的农闲时节,外婆便开始掐着日子要做一锅酒酿了。印象中,她老人家先将米饭拌上酒曲,装到锅里捂在被子里发酵。直到锅里散发出阵阵醇香时,当即揭开锅盖,毫不吝啬地拿勺子舀几勺酒酿,送进我们姊妹的嘴里。那绵软甜腻,带着淡淡酒香的味道,瞬间充斥了味觉。
再说做圆子的糯米粉,不像如今超市里多的是现成干粉,小时候吃的糯米粉,全得靠自家纯手工糜时费力地水磨而成。
先将糯米漂洗干净后在清水里浸上数日,之后一勺糯米一勺水地缓缓添进石磨磨孔,磨成米浆。米浆磨出后,又是三四天的守候。期间得反复换水、淘洗、沉淀,直到水很清了,将之灌进布袋,胀鼓鼓地挂到屋外,让其自然沥至不干不粘,如大理石般细腻的粉块。这种手工磨出的糯米粉,那种滑爽的口感,堪比如今德芙巧克力的广告词:纵享丝滑。
万事俱备,等到冬至前一天晚上,外婆开始做圆子了。先往糯米粉里兑适量温水,用手反复揉捏成软硬合度的粉团,继而将之分成小份,搓成小拇指粗细的长条,再揪成均等小团,最后揉成一个个玻璃弹子大小的圆子。由于天气寒冷,临收工时,外婆还会在圆子上盖一层湿布,以防开裂。
冬至的一大早,我们姊妹早早地围在灶边,于氤氲热气中急切期待着酒酿小圆子的出炉。
煮酒酿小圆子很简单。先往锅里加入水,等水沸后下入小圆子,用勺子稍加推动,这样不会让圆子亲上加亲坨成疙瘩。当白花花的圆子于锅中又浮又沉之际,添适量冷水,俟其再滚,将酒酿倒入锅中,用勺子慢慢搅动将之轻轻划碎,并调入白糖,中和一下味道。待酒酿香溢,锅中大沸,圆子一个个都浮至水面时,即可熄火,撒上糖桂花装碗出锅。
当一碗碗酒酿小圆子端上桌时,清贫的农家顿时变得热闹、温馨、醉人起来。打量下,那白瓷碗里,小圆子团如玉粒,汤汁清亮绵软,满满的喜人模样。闻一闻,浓郁的发酵糯米清香糅合着腾腾热气,将芬芳甜蜜萦绕周身。熏着熏着,颇生陶然之乐。
吃酒酿小圆子,须得有烫嘴的热度,即便被烫得龇牙咧嘴也在所不惜。趁热连汤带水地舀一个圆子入口,圆子爽滑香糯,酒酿温润悠长,淡淡的酒香与若隐若现的桂花香夹杂其间,于唇齿间缠绵一番后,再由喉滑进胃里。该种甜而不腻的清爽气味,似乎让整个世界都笼罩在这甘美之中了。
等到一碗下肚,从头到脚充满着的蓬勃暖意,瞬间扫除严冬的疲乏与寒冷之余,一份幸福感,便在心中蔓涌开来……
“宁品读”专栏投稿请发至shcnwx@163.com,并注明姓名、联系电话,一经发布,稿费从优。
猜你喜欢
原标题:《【宁品读】酒酿小圆子》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