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青年画家与岩彩:独特而艰难的“碎石之路”

2022-12-23 18:02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原创 Pointbreak 武大新视点

全文共4464字,阅读约10分钟

记者 | 姚佳宇 黄正良 崔诗扬

撰文 | 姚佳宇

编辑 | 杨乐雯 胡雪扬

“岩彩是什么?”面对当时老师的反应,许山河有些惊讶和诧异。彼时她正在本科院校学习国画,并计划未来向岩彩绘画方向发展,当和老师同学们交流探讨时,最常见的问题便是大家不了解“岩彩”为何物,这让她深深意识到,岩彩画的科普与教育任重而道远。

岩彩画是指以五彩岩石研磨成粉状,绘制在纸、布、板、金属及墙面上的作品。这一画种古已有之,上溯仰韶彩绘,下延秦汉、隋唐,兴盛于唐朝,但在宋元时代随着写意文人画的兴起逐渐式微。然而,这一画种却随着“遣唐使”的脚步传播到了日本并与当地融合,日本近代艺术家们结合东西方画法最终发展成现在的“日本画”。直到上世纪九十年代,岩彩画及其技法被东渡日本的中国艺术家们重新发掘,从日本带回中国并为其正名后,人们对其的关注度才有所上升。但直到今天,岩彩的知名度仍远远不及其他画种,其悠久的历史也被人们忽视。

颜色鲜艳、易保存、材质感强,这是许多人在看到岩彩画后的第一印象,但也有不少画家吐槽它“费时费力”、“原料昂贵”且“技法复杂”。尽管岩彩的学习门槛较高,近年来,仍有不少青年画家投身于这一传统艺术之中。他们活跃在小红书、微博等社交平台,分享岩彩的创作与历史,也在线下开办工作室或参与研学,用自己的行动推动岩彩复兴。

无限色彩,无限吸引

岩彩画的色彩是无限的。每一颗不同的岩石都被研磨成不同的粗细颗粒,通过不同的手法附着于岩彩作品之上。在不同的角度,岩彩颗粒折射出的光芒不尽相同。这种特性让岩彩作品充满了无限的吸引力。

与已经实现工厂流水线生产的油画和水彩画颜料不同,岩彩颜料仍在通过最原始的有色矿石研磨方式进行生产,许山河就是被这种“原始感”所吸引住的。她的岩彩之旅启蒙于著名青年岩彩画家莲羊的绘画视频,看着视频中的莲羊熟练地调和颜料、上色、贴箔,许山河萌生出了学习岩彩的念头。她开始亲手研磨矿石、调配颜料,这让许山河回忆起年幼时在乡下玩泥巴的“纯粹的快乐”,这种与大自然的亲和也让她充满了归属感。

按克销售的岩彩颜料,图源网络

许山河与藏家有过一次印象深刻的交流经历。收藏者将登山徒步时收集到的两块岩石交给许山河,由她将其制成岩彩画的颜料:碾碎、分拣、淘洗、研磨、过筛、水飞沉淀、烘干,最后研石成粉,敷粉成画,换成另一种形式回到藏家身边。这幅画成为了许山河与收藏者的“共同回忆”,凑近观察,她仿佛能感受到那两块岩石在晒过太阳后留下的余温,而藏家在这幅画作上也存在某种程度上的参与,是种奇妙的链接。许山河说:“如果说绘画是心灵之旅,那么岩彩绘画则是可以用脚步丈量、以手指触摸、和自然同行、与历史对话的心灵之旅。”正是这种特质,支撑着许山河在坎坷的岩彩学习道路上坚定前行。

雷涛在2017年加入了由上海美院举办的第二届岩彩高级研修班。回想起两年高级研修班的学习经历,雷涛觉得自己当时“就像是一辆高速奔跑的马车”。由于高研班实际上将4年的课程压缩为2年,雷涛和同学们没有休息日,只会在周末的下午空出一段时间来洗衣服、打扫卫生。大家每天起床后就开始画画,画到半夜才去睡觉,有时候为了赶进度,甚至会画到第二天的三、四点才休息。

如此紧张而忙碌的学习进程本应让人疲惫,雷涛却觉得当时的自己“充满了能量”。不论是20多岁计划考研的学生,还是已经工作多年的中年人、白发苍苍的老人,所有人都放下了自己原有的生活,会聚在岩彩研修班。为了弄清岩彩与中国古代传统壁画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整个研修班专程前往新疆龟兹研究院,花了整整五十天的时间临摹洞窟里的壁画。有一次时间已过午夜,但同学们还留在画室专心绘画,不愿离开。这一画面被画室同学的相机记录下来,也久久地留存在雷涛心底。

正所谓“高山流水”,当画家通过自己的作品结交知己,艺术带来的跨越民族、年龄、语言的交流同样也令人着迷。岩彩画家八百喜与西田奶奶在画展上相识,在展上,八百喜的作品让西田奶奶回忆起了她与老伴的相遇。在询问这幅画的价格后,西田奶奶用超出自己预算两倍的价格买下了这幅画。八百喜觉得奶奶是打从心底里喜欢自己的作品。在岩彩的牵引下,一段跨越国家和年龄的友谊开始了。

西田奶奶收藏的由八百喜创作的紫阳花

图源受访者小红书

每隔一到两月,八百喜都会给西田奶奶寄信,信中除了寒暄,更有对“美”的讨论。八百喜还记得2020年三月的那场暴雪。住在山上的她看见白雪一点一点覆盖了整片山坡,在风中拥抱着粉色的樱花,想起了日语中的“樱吹雪”。她冒着暴雪出门拍照,将照片冲洗出来寄给了西田奶奶。西田奶奶很喜欢这些照片,收到信后,也回寄了一些明信片和小点心给八百喜。对于八百喜来说,西田奶奶像一个关于“美”的邮集,每一封寄往她的信中,八百喜总会有新的作品、新的景色和新的“美”想要与她分享。

艺术的困局

岩彩绘画需要投入的时间和金钱成本高昂,这些都拔高了岩彩学习的门槛。仅一套国产入门级绘具的价格就接近一千元,再加上购买颜料的开销,一幅小小的岩彩画成本会达到四位数。如果画幅加大,颜料消耗也会随之增多,完成一幅作品的时间则至少在一个月以上。在日本学习岩彩的高小福为了节省绘画开支,会和同学一起去“捡”陶艺系丢弃的陶土研磨来作颜料。她开玩笑说,“捡到他们不要的陶土就和捡到钱一样开心。”在岩彩研修班结课之际,雷涛的一位同学在毕业创作的原料投入上超过了10万。

日本的岩彩画板价目表,图源受访者

岩彩绘画成本高昂,但画家们的收入来源却极其局限。国内只有少部分收藏家知道岩彩画的存在,价格过高的岩彩画也不利于画家们通过卖画换取收入,只能尽量多参与线下画展和约稿。疫情爆发后,大量画展停办,这意味着岩彩画家们失去了传统意义上展示作品的机会。高小福的朋友就曾在朋友圈吐槽“已经四个月没人找我买画了。”不少画家选择进行兼职,如担任画室老师或在网络上接稿等,以此来获得收入,支撑绘画事业。

此外,由于国内岩彩教育体系并不完善,许多青年画家本科学习的并不是岩彩,也因此还面临着“从一个画种跨越到另一个画种”上的思想转换障碍。

高小福就是“画种跨越”的岩彩画家之一。她本科学习的专业是实验艺术,注重讲求创新;而在日本学习岩彩时,她所在的院校及教授们更加偏向于岩彩画中的传统流派。

“新”与“旧”之间的矛盾在高小福进行第一幅岩彩创作时爆发了。当其他同学选择静物、风景作为绘画主体时,高小福的画显得古怪了起来。灰红色的背景下,一只白鹤卧倒在地,鸟喙痛苦地打开着,一株无叶杏树破胸而出,两人趴在杏树下,或手抚鹤腿,或手握杏果。奇特的画面构思引来了老师连珠炮式的提问:“你想表现什么?”“为什么鹤身体中会长出一棵树?”“为什么你要选择杏树?”“这两个人又代表了什么?”……这些提问让高小福开始思考自己的创作方式。她反思自己当时身上“现代艺术的东西还是太多了”,有时想要在一幅画内表达很多东西,但能力却不够。

被老师提问的作品,图源受访者

高小福尝试减少每幅画中的元素。然而,一味地精简画面让她变得不再敢于尝试表达。在那之后的半年里,高小福的创作速度明显变慢,她觉得自己失去了创作的勇气。每一次创作,为了不让画面过于繁琐,高小福都会思考:这个东西有必要画上去吗?到最后,她陷入了自我怀疑之中。她不希望自己的作品失去“故事性”,因为这是她创作的初心,但调整后她所创作出的作品除了“美”,毫无意义。

高小福开始去思考画面、元素与表达的意义。一方面,她会避免画面中元素过多显得杂乱;另一方面,为了防止画面单调,她会根据作品主题在背景上添加一些小元素。例如,当决定背景上添些花时,她会考虑花的颜色与整个画面的色彩是否和谐,同时也会考虑花的花语是否符合主题。高小福在不断的思考和改变中前进着,她也从一个单纯的画面创作者,逐步成为了一名对色彩、主题和画面有着独立理解与思考的艺术家。

再次出发的传承

尽管岩彩画在历史上可以追溯到半坡原始彩陶,但由于受到文人画的冲击等历史原因,它并没有在中国大地上持续发光发热,而是在邻国日本成为画界主流,但也失去了原有称谓,以“日本画”为名存在着。1996年,留日归来的胡明哲希望中国传统绘画能以“既不脱离中国传统文化的特质,又可以链接当代艺术观念和创作方式”的方式实现向现代的转型,正式提出“岩彩画”这一概念后,岩彩画才正式开始了在中国现代艺术界的正名之路。

大多数青年岩彩画家也在上世纪九十年代前后出生,他们的成长轨迹也与“岩彩”作为学术概念的正名历程重合:从最初的争议不断,到逐渐被认可,再到全国性画展主动邀请岩彩画参展,岩彩似乎与他们结下了不解之缘。正如许山河说到,“留学的前辈们学成回国后为了弘扬优秀的中华传统艺术,力排众议为岩彩正名,而我们正是要把本土绘画中丢失的色彩拿回来继承发扬光大。”

近年来,网上关于岩彩的资讯和作品逐渐增多,小红书、抖音等内容平台的兴起也让更多人了解到岩彩多层次、多角度的魅力,在社交平台的帮助下,青年岩彩画家们创造了岩彩一次又一次的“出圈”,这其中最著名的是莲羊与《王者荣耀》的两次合作。

2018年和2022年,莲羊为《王者荣耀》绘制了多幅皮肤宣传海报,岩彩古朴而鲜艳的画面与“敦煌飞天”“女娲补天”等传统神话传说的融合获得了玩家的一致好评,《王者荣耀》带来的巨大曝光量也促进了岩彩的推广。同时,莲羊还开设了岩彩线上课程,并建立了许多岩彩自学者群聊,以此来宣传、推广岩彩。B站、小红书、抖音、微博上也有越来越多的岩彩学习者开始分享自己的作品、录制教学视频、科普短文。

雷涛同样也是岩彩推广中的一员。研修班的经历让她有幸接触到胡明哲老师,了解到了1996年以来为了在中国美术界给“岩彩画”正名,上一辈岩彩艺术家们付出的努力。胡明哲的“使命感”深深打动了雷涛。2019年结束岩彩研修班的学习后,她决定,学习岩彩的同时,也要进行岩彩的推广。在这种理念下,雷涛开办的岩彩工作室不仅是她岩彩创作的场所,也成为了她宣传岩彩画的平台。工作室墙壁两边悬挂着雷涛大大小小的岩彩作品。在灯光的照射下,岩彩细腻的矿石微粒折射出不同的色彩,作品上的金箔也泛着微光;当参观者观察角度发生变化时,岩彩呈现出的画面也会随之改变。

随光源角度变化的岩彩作品,图源受访者

许山河也开办了岩彩艺术工作室,并依靠卖作品以及接商单的收入实现了盈利。创作之余,她也在广州日报报业集团旗下的教育品牌大洋研学担任美育老师。在户外研学拓展中,许山河策划了一次岩彩的推广活动。许山河带领户外研学的学生去山上收集石头、泥土等岩彩原材料,下山后指导他们将其加工为岩彩颜料,并指导他们用自己收集、制成的颜料去创作岩彩画。在和学生的相处中,许山河更加坚定了自己向岩彩教育与传播方向发展的决心。

2017年上海美术学院“岩彩绘画工作室”成立,标志着岩彩绘画作为新专业建设,进入了中国高等美术教育体制。2019年,上海美术学院正式招收“壁画、岩彩画设计”方向的硕士研究生,岩彩在中国的发展进入了全新的阶段。许山河发现越来越多的淘宝店铺开始出售岩彩颜料,岩彩绘画培训也逐年升温,许多美术院校在此潮流下,陆续新开了岩彩相关课程……随着岩彩逐渐走入大众视野,青年岩彩画家们的愿望就像岩彩颗粒一般简单而原始:希望岩彩能被国人真正接纳和喜欢,也希望自己能创造出更多更优秀的作品。

原标题:《青年画家与岩彩:独特而艰难的“碎石之路”》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