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摄影收藏㉑|陈媛:我觉得摄影收藏的未来有些尴尬

澎湃新闻记者 许海峰 吴栋
2023-01-04 14:22
来源:澎湃新闻
视界 >
字号

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

【编者按】

在中国,摄影收藏还是一件新鲜事。尽管图片已经是人们日常交流的方式,但收藏摄影似乎仍是一件遥远的事。与此同时,近年来中国的影像收藏市场逐渐活跃,越来越多的人与机构开始意识到了影像的价值:出色的摄影是时代的见证,也具有艺术价值,连接了个人与集体的记忆。

对70后藏家陈媛来说,摄影不是她收藏的主要部分。这位留法多年的年轻藏家主要收藏当代艺术,摄影是她近几年才开始接触的。陈媛作为中国年轻新生代收藏力量,受过很好的教育,有着很好的眼光和生活品味,与上一代收藏家的相同点就是对美好事物的直觉性热爱,不同之处,则是她们身上较少历史包袱,一切以满足、取悦自己为首要考虑——收藏本身成为生活的一部分,这或许使得收藏本身变得丰富多元和生动起来。

陈媛提供的收藏视角本身作为一个样本留存下来,虽然这份孤立的样本并不能说明任何问题,但是它的存在,让我们看到,摄影在艺术门类中,在某些时刻的尴尬和它的边缘性。这就是陈媛的直觉:我觉得摄影收藏的未来有些尴尬。

陈维作品。陈媛收藏。

澎湃新闻:你主要收藏的是当代艺术,其中摄影有哪些?占比大概有多少?

陈媛:摄影在我所有收藏里占比在10%以内,我有一张陈维的,也收过杨福东的《国际饭店》。

澎湃新闻:什么时候开始关注摄影的?

陈媛:近两年吧,最开始收藏摄影会觉得:画家架上的油画作品是唯一的,但摄影是可以复制的,比如说一个作品可能有六个版,感觉唯一性差一点,还有就是一开始会担心,万一这个艺术家不地道,他说有6版,那如果他搞100版卖呢?当然,以前那个时候是不懂,后来我觉得这就不是问题了,人家不会这么做。因为有画廊的约束,还有道德的约束,加上从审美角度来说,一开始自己也不会欣赏摄影,看不出美在哪,但是越是看得多了,就越觉得其实摄影很有魅力。它不只是记录,也变成一种艺术的方式之一,它也可以表达艺术家对社会的思考。 

澎湃新闻:一件艺术品的哪些方面会打动你?

陈媛:我觉得最主要的还是直觉感官,有些东西解释不清楚,就是一眼喜欢。可能跟你的成长经历、审美都有关系。在第一感触后就是对作品的思考,我不敢说这种思考有多深刻,但是至少你看了作品会觉得,它让我产生一些对这个社会的想法,或是对过去的反思。我在挪威的时候去美术馆看了蒙克的原作,感觉全身鸡皮疙瘩都起来了,这就像一种精神投射到身体产生了化学反应一样,可能这就是感动吧。但到了要掏钱包时,就是另外一个思路,在感动之外,我还会有一些理性的思考,我会希望买了的作品不是昙花一现的。

澎湃新闻:你主要通过怎样的途径收藏,去拍卖会么?还是通过画廊?

陈媛:我去拍卖比较少,我个人不太喜欢竞争的环境,会让人很难受,我不喜欢跟人抢的那种感觉。我收藏是从大的画廊开始。

澎湃新闻:你是室内设计师,在购买作品的时候是否会考虑作品的装饰性?

陈媛:我自己的收藏更多接近艺术,而不是装饰性。虽然一开始买画的初衷是想装饰我家,但当我开始收藏之后,我收藏的所有作品都是基于我的人文感觉,并没有根据环境去配一幅合适的作品。作品回到家,我都能给它找到一个合适的地方。我也做软装设计,如果是给客户设计,比如客户家里如果需要一幅装饰性的画,那我更多地会从色彩、审美的角度去选择。

国际饭店 No.4,2010。杨福东作品。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国际饭店 No.9,2010。杨福东作品。图片来源:香格纳画廊

澎湃新闻:你的收藏初衷是什么?有没有想过通过艺术收藏来投资?

陈媛:初衷纯粹就是想给我家买几幅能够挂的装饰画,现在也没有往升值上去想。但是在收藏的时候我肯定有考量,希望我的收藏能够不断成长升值,证明自己的眼光不错,可能也有成就感。但有些人如果把收藏作为金融投资产品,他一定会买错。因为这就变成用耳朵去买东西,不是用眼睛和心,判断就会失误,那很危险,就是在赌博。

我真正了解好的收藏家,中国收藏家都是很厉害的学习者,我指那些比较严肃的收藏家。

澎湃新闻:你的留学经历对你有什么影响?

陈媛:在国外的那些年,我每到一个地方都会去美术馆和博物馆,包括我会不厌其烦地住最具有设计感的酒店,因为我就想体验,看不同的东西对自己的眼力有一种潜移默化的训练和熏陶。我第一次下手买到的作品是张恩利的,那时,我的眼睛其实就已经经过历练了。

2021 Photofairs Shanghai 现场。图片来源:PHOTOFAIRS SHANGHAI

2021 Photofairs Shanghai 现场。图片来源:PHOTOFAIRS SHANGHAI

图片来源:PHOTOFAIRS SHANGHAI

澎湃新闻:在中国,摄影的生态很繁荣,但摄影收藏在中国比较安静。在国外,摄影收藏体系在整个艺术收藏体系之下,西方在上世纪逐步形成一个摄影的体系,我们也渐渐对它的运作方式,作品收藏,存储,版数约定等有了了解。你是怎么看待国内摄影收藏现状的?

陈媛:在国内,我觉得Photofairs Shanghai真的起了很大的作用,大众至少从系统上开始认知,原来摄影也可以作为一个门类,并且很重要。我个人对摄影的收藏是因为参加了Photofairs之后,我才觉得这应该引起我的重视,然后才开始去研究。

但我觉得摄影的未来还是有些尴尬。像传统架上永远有一群忠实的收藏家,但是一件事物要持续,肯定会有长江后浪推前浪,就是要有年轻的藏家不断地加入,这样才能一直走下去。但现在有个问题,就是比如说零零后或者90后很多的年轻人,他的收藏开始一下跳跃进潮玩,摄影跟这个就比较难连接的。还有就是现在的元宇宙NFT,像一些艺术可以比较容易地转化成NFT。这样,有些人坚持传统,要么可能就前卫一点直接进了NFT,收藏加密艺术了。我觉得摄影就正好在这个中间。

另外,我觉得中国摄影缺少一个系统性的整理。就比如说油画,我今天收了张恩利,或者丁乙的作品,我为什么去买呢?因为多多少少有一个类比,就是你知道这些人是能够被艺术史留下来的一些人,知道他/她占据着一个什么样的位置?世故一点说就是这样,可是摄影没有。没有这样一条线,没有人来理这个东西。可能有,但我不知道。你说如果花几千万收藏摄影,那所谓的几千万收的是啥?是什么年代的?什么人的?哪一类的?可能绝大多数人都是没有概念的。但要说当代艺术,可能因为宣传比较多,我觉得可能收藏的人里面十个有八个自己都是有概念的。

陈媛的第1件当代艺术收藏:《水槽》,布面油画,张恩利。图片来源:一条

十示 2016-3。丁乙作品。

澎湃新闻:你在收藏的过程中会不会影响身边的人?

陈媛:我觉得作为收藏家来说,是希望影响到身边的人的。如果他们也开始收藏,我们就有共同话题,从这个方面可以提升彼此间的共性。第二个方面就是你已经收藏了一些艺术家,你既然自己喜欢,也希望他被更多的人喜欢,如果有更多的人去收藏他,是不是他的成长就更好?所以这是良性的。而且身边的人也真的很容易被你影响到,他看到你的生活状态、生活方式很丰富,看展览啊,去参加这各种的派对,还挺棒的。还有现在很多人想收藏,感觉门槛比较高,当他一无所知的时候其实是真的很难。但是如果你的朋友已经有这么多的经验了,相对来说是有意义的事。

澎湃新闻:你认为收藏的乐趣在哪?

陈媛:收藏会上瘾,它和你的精神相关的。当你开始要从口袋掏钱的时候,你就会觉得多多少少还是要了解一些,好奇心被勾起来了,一旦开始进去了解,你有一种瘾和成就感。我真正了解的好的收藏家都是很厉害的学习者,他们在不断学习。最盲目的是新进的第一年的藏家。但沉淀下来的人都是一直在学习的。在这个过程中,你会跟着社会一起进步。我觉得我的收藏,更多在收藏当代,收藏未来,并不是在收藏过去。因为我的知识体系可能还有我的资本没有办法支持我去收藏过去了。一幅毕加索作品,我收不起的,没有那么大的能力,那么我就只能收藏现代,从现代看未来,我可能是我收藏的更多是现代和未来,那么你就要去研究咯,那你在研究这个往未来方向怎么走的过程中?你是不是觉得你与时俱进。你没有被长江后浪推前浪得很快被淘汰掉,那不断地跟着年轻人去学习,我觉得就是这也是比较有意思的地方。

海报设计 澎湃新闻记者 周寰

    责任编辑:高剑平
    校对:栾梦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