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阅读指数报告:六成上海大学生每月纸质书阅读不超过一本
阅读是人类认知的基本途径,在数字时代新媒体的冲击下,人们的阅读习惯、方式、途径都有了较大的改变,当代大学生的阅读状况又是怎样的?
5月12日,华东师范大学传播学院出版调研团队发布了《新时代上海大学生阅读指数报告(2018)》,团队历时5个月,通过对2000个样本中1774个有效样本的统计和分析,就上海大学生的阅读动机、行为、途径等各方面进行了调查。
根据调研,将阅读指数评价标准设为百分制,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素养、阅读动机表现为“良好75-85分”,阅读行为总体表现为“中等65-75分”。
在阅读素养这一方面,大学生在“经典文学读物”和“专业之外的读物”阅读上表现良好,但是在“优秀传统文化”和“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阅读上评分偏低。大家在社交平台阅读时以点赞、评论和转发等形式参与信息传播比较活跃,但是在发表内容、参与阅读活动上活跃度不高。此外,虽然新时代上海大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普遍良好,但是数字阅读总体深度不够、质量不高。且阅读目标很明确,在“个人兴趣而阅读”上评分“优秀85分以上”,而在“不感兴趣的其他专业读物”和“外语类读物”上,普遍存在比较突出的阅读困难。
大学生阅读方式选择占比。数字阅读方式已占绝对优势
在数字时代,丰富的多媒体资源加上新媒体传播的即时性、互动性,极大地提升了人们的阅读体验,移动智能终端的普及则进一步加速了人类阅读行为的嬗变。作为在数字化媒介环境下成长起来的数字原住民,与传统媒体环境下成长起来的大学生相比,新时代大学生的阅读偏好、阅读行为和阅读方式已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信息的便捷获取和智能新媒体体验已经成为当前大学生学习与生活中极其重要的部分。
“手机阅读”在所有阅读方式中占据绝对优势地位,领先排名第二的“传统纸质阅读”近20个百分点。62.2%的大学生平均每日纸质阅读时长在1小时以下,37.8%的大学生每天纸质阅读超过1小时。另外,60%的大学生每月只看一本或不看纸质书。在数字阅读上投入了较多的时间,55.6%的大学生日均数字阅读超过1小时。
作为相对有质量的数字阅读方式,大学生的电子书获取渠道比较集中,主要从微信读书、掌阅和学校图书馆电子书平台获取,占比分别为 27.7%、16.1%和 14.1%。
大学生在传统优秀文化上的阅读意愿相对较低。付费阅读积极性提高
不过付费阅读尚未形成主流,70%以上的大学生以免费方式获得阅读资源。超过六成的大学生每月平均阅读支出不超过 50 元,其中近半数的大学生数字化阅读支出占全部阅读支出的 10%以下。
大学生对于高质量内容的付费意愿比较积极,有 62.4%的大学生表示愿意为高质量的阅读资源付费。专业性知识(37.3%),小说、文艺作品(30.8%),知识服务类信息(19.3%)三大类阅读资源是大家付费意愿最高的类型。可见,“内容为王”仍未过时,“高质量知识”是付费阅读产业的发展重心。
有声书阅读异军突起,45.7%的大学生有有声书阅读体验。大学生最感兴趣的有声读物类型是有声书,占比 40.3%,其次是分期节目,占比 26.8%。近 6 成大学生的日均有声书阅读时长在半小时以内。
值得注意的是,排名前三的大学生社交阅读平台分别是微信(占比 68.8%)、微博(占比 56.7%)和知乎(占比 48.0%)。可见,“双微”在社交媒体阅读中占显著优势。
大学生在社交平台上感兴趣的内容排名前三的分别是:小说、文艺作品,占比 54.2%;休闲娱乐信息,占比 47.4%;时政新闻,占比 43.5%。从内容上看,轻量型内容是大学生社交平台阅读的主流,这与阅读时长成正相关,短时间内易读的内容更具有吸引力。他们最看重的读物要素是“内容的知识性”,占比 58.3%。其次是“内容的权威性”,占比 16.8%。第三是“内容的娱乐性”,占比 9,3%。
“多元的阅读形式”、“能及时沟通的信息渠道”、“经常举办与作者的交流会”则是大学生期待内容生产者提供的阅读服务排名前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