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海派城市考古丨郑振铎、崇翔与1938年《鲁迅全集》

2022-12-22 18:36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郑振铎、崇翔

与1938年《鲁迅全集》

1938年版《鲁迅全集》由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负责编校,复社负责出版和发行。全书共20卷,600余万字,1938年6月15日,《鲁迅全集》以鲁迅全集出版社名义开始出版普及本;同年8月1日,以同纸型由复社出版甲、乙两种纪念版。此书自编辑、校对到印刷出书,周期短,效率高,质量优,堪称中国出版界奇迹。它及时保护了鲁迅作品的完整性,并对普及鲁迅著译起到重要作用。此书的出版正值淞沪战败、南京沦陷后的民族危亡之秋,以深刻性、战斗性著称的鲁迅作品在民族内忧外患中呐喊着、激励着,引领着中华民族文化发展的方向。

1937年7月18日,上海举行鲁迅先生纪念委员会成立大会,大会主席郑振铎在作报告。

在上海鲁迅纪念馆的馆藏中,有一封郑振铎致崇翔的信。它是许广平1950年捐赠上海鲁迅纪念馆的。这封信的受信人是“崇翔”,他是复社成员施从祥,担任会计工作;写信人署名“谛”,即郑振铎。这封信虽然简短,但内容表达一清二楚:“久未见,甚念!(全集)事,在麟兄行前,已有决定:即将‘全集’扫数交还许先生发售,而由许先生发给同人薪水一年,此事恳便中即与许先生面洽照办为荷。”意思是:我们俩好久没有见面了,很想念。《鲁迅全集》的事情在张宗麟兄走之前已经有了决定:书全部交给许广平先生发售;许先生付给为《鲁迅全集》工作的同人一年的薪水。这件事请你方便的时候立即与许先生当面洽谈办理。显然,这封信讲述了1938年复社与许广平合作出版《鲁迅全集》准备发售时的工作细节。

校对《鲁迅全集》的霞飞坊许广平住处

郑振铎致崇翔信

署名复生的《

<鲁迅全集>刊行的经过》一文提到:鲁迅逝世周年纪念会开完后,不到一个月上海沦陷,大部分文化人,都分头奔向内地,书铺子搬家的搬家,关门的关门。上海文化界救亡协会转向地下工作。复社在1937年12月间“经过几个朋友的发起,成立了一个新的出版社,名叫复社,复社是按照合作社的方式,印行书籍的。”

据胡愈之回忆,复社是一个地下出版机关,地址实际设在胡愈之、胡仲持两兄弟的家里,即法租界巨籁达路174号(今为延中绿地)。此处原是一幢沿街的三层楼房,前门是巨籁达路174号,后门是福煦路(今为延安中路)安乐邨。参加工作的人大部分是上海抗日救亡团体联合会(公开称为“星二座谈会”)的成员。这个团体到一九三八年人数陆续增加,但却是不公开的。胡愈之负责编辑工作,张宗麟负责出版发行。据郑振铎《记复社》一文描述:“敌人们大索复社,但始终不知其社址何在。敌人们用尽种种方法,来捉捕复社的主持人,但也始终未能明白究竟复社的主持人是谁。” 因为复社这个出版社始终处于半公开半隐蔽状态,在其出版物上也没有写地址,即使写了也是香港复社地址。

复社出书全靠救国会十多个负责人集资,采取以书养书的办法,先出《西行漫记》《列宁选集》,赚到钱再出《鲁迅全集》。1938年3月,《西行漫记》首印1000册,很快售罄,半年内连印五六次。《鲁迅全集》的出版经费还有一个渠道是实行发售预约券:甲种纪念本重磅道林纸印,封面皮脊烫金装楠木箱,预约价每部100元。乙种纪念本重磅道林纸印,封面红布烫金,预约价每部50元,普及本白报纸印,封面红纸布脊,预约价每部只需要8元。复社与许广平共同奋斗,自1938年6月开始,陆续出版了甲乙丙3种版本的《鲁迅全集》,20卷,共600万字。

上海鲁迅纪念馆藏1938年《鲁迅全集》乙种纪念本第1号。此乙种纪念本为胶布封面,皮书脊并包角,书名烫金,顶部刷金;内页为道林纸,插图为铜版纸,并附有硬纸书套。另附楠木双层书箱,书箱正面镌刻蔡元培手迹“鲁迅全集 纪念本 蔡元培题”字样。版权页上端横印“鲁迅全集第口卷”,并钤印鲁迅白文朱印版权证印花。

郑振铎1935年春到上海任暨南大学文学院院长兼中文系主任,1937年参加文化界救亡协会,上海“孤岛”时期与胡愈之等人组织复社。郑振铎与许广平、王任叔三人起草了《鲁迅全集》的编辑出版计划。该计划经过上海文艺界诸友的审阅,1938年初正式决定启动。1938年10月19日,郑振铎在上海“秘密主持鲁迅逝世二周年纪念会。会场里置放着刚出版的《鲁迅全集》甲乙两种纪念本。郑振铎致词后,许广平讲话。” 1939年4月1日,复社在上海银行俱乐部召开第一届年会。郑振铎在第一届年会上作了关于复社出版事业的工作报告。显而易见,郑振铎当时是复社出版事业的负责人。

郑振铎在上海孤岛时期居住的静安寺庙弄(愚园路东庙弄44号),因市政动迁,已被拆除,目前只有他1942年至1945年居住的高邮路5弄25号依然存在。这是一座二层混合建筑,坐西朝东,白色糙面水泥墙,双坡顶,建于1935年。位于上海市徐汇区北部的高邮路,北起复兴西路,南至湖南路,全段为上海64条永不拓宽的街道之一。民国十四年(1925年)筑,以清同治八年(1869年)来华任旗昌洋行职员的法国汉学家名命名为高逖爱路(Route H. Cordier),曾名库信路,到民国三十二年(1943年)汪伪政权接收法租界时,正式以高邮命名。

郑振铎1942年至1945年在此蛰居

许广平在《

<鲁迅全集>编辑后记》中特别提及“吴子良、施从祥两先生又复不辞劳瘁,热心奔走,积极推销全集,使人感佩无地。” 可见,许广平提及的施从祥(即崇翔)在《鲁迅全集》的日常事务和发行方面做了许多具体的工作。而且,在1938年10月9日创刊于上海的《青年大众》半月刊上,施从祥发表了《学习鲁迅先生不妥协精神》《上海电影界动员起来》两篇文章。这说明他是一位敬仰鲁迅,受到鲁迅革命精神感召的青年。另外,1939年11月1日《上海周报》创刊,张宗麟是该刊总负责人,施从祥负责该刊的财会工作,为抗战时期的文化宣传做出了重要贡献。

原标题:《海派城市考古丨郑振铎、崇翔与1938年《鲁迅全集》》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