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从六朝砚看到明清砚:南博呈现“墨田”砚展

南京博物院
2022-12-23 11:52
来源:澎湃新闻
古代艺术 >
字号

笔墨纸砚是古人用来书写的工具,其中“砚”虽居末位,但亦大有学问。上古无“砚”字,那么砚是如何诞生的?四大名砚为何能够脱颖而出,成为传世精品?除了石砚,砚还有哪些材质?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正在南京博物院展出,此次展览呈现了南京博物馆珍藏的历代砚台种类,涵盖砚台发展的各个阶段,尤以六朝及明清砚为特色,其中不乏“鎏金银嵌宝石兽形铜砚盒”“黄道周妻蔡玉卿石砚”等珍贵文物。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览现场

鎏金银嵌宝石兽形铜砚盒,东汉,长25厘米,宽14.8厘米,高10.2厘米
徐州土山汉墓出土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分为四个单元:由“研”至“砚”——砚台的诞生;无声瓷韵——瓷砚的兴起;名砚名儒——砚台的雅趣;砚为艺文——砚台的全盛。

此次展览浓缩了砚台的发展史:先秦至东汉时期为初创期,质地以石为主; 六朝时期,南方瓷业发展,砚材形成了“南瓷北石”的特色; 至唐宋,砚台发展进入兴盛时期,“端、歙、洮、澄”等各类砚台相继问世,砚台的形制更趋多样化; 明清时期,造砚名家迭出,砚台雕饰渐由古朴转向繁复多样,更有纯粹为了赏玩而产生的砚种,此时为中国古砚发展史上最后的辉煌。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览现场

由“研”至“砚”--砚台的诞生

上古无“砚”字。砚台的历史,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期的石质研磨器。先民使用研磨器磨制颜料时,将颜料块放置在凹坑中,用研石按压颜料块至粉状,加水调和后用于书写绘画:这便是砚台的前身。然此时人们使用的颜料不方便用手直接握住研磨,仍需借助研石将其磨成粉末,再加水调和使用,尚且难以称之为“砚”。

“砚者墨之器”,由“研”至“砚”的形制转变,与墨的形制转变有着直接联系。人们将墨的坯料抟(tuán)成可以直接握住研磨的形状,手握研墨的方式使石砚的材质逐渐提升,器表逐渐光滑。至东汉中晚期,现代意义上的砚台诞生。

鎏金银嵌宝石兽形铜砚盒

鎏金银嵌宝石兽形砚盒为铜制,通体鎏金银。盒形似蟾蜍,凸起的眉上生有龙角,身长双翼,后有卷尾,蜷伏于地,张口露齿。身上饰卷云纹,并镶嵌红珊瑚、青金石、绿松石。背中有桥形按钮,可以执此开盒。

无声瓷韵——瓷砚的兴起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览现场

六朝时期,北方处于分裂割据的状态,江南地区则得到了发展,南北经济逐渐趋于平衡。人口的流动、民族的融合促进了文化的交流。砚台与文化生活紧密结合,青瓷砚的出现与成熟成为这一时期砚台发展的最显著特征,砚台在用材上形成了“南瓷北石”的格局。

青釉三足瓷砚,东晋
南京栖霞山甘家巷化肥厂出土
圈径13.3厘米,底径12.8厘米,高3.7厘米 

青釉三足瓷砚

西晋早期瓷砚在造型上受汉代三足石砚的影响,多为圆形、砚面周边开设水槽、底置三兽足的形式。及西晋晚期,砚面由平或内凹逐渐向上凸起,并开始出现蹄足。南北朝时期,又呈现出年代越晚底足越多的趋势,渐成隋唐“辟雍砚”之雏形。

青釉圆形多足瓷砚,唐
高5.1厘米,口径10.1厘米
砚呈圆形,下附有多足,砚台中间有突起处,便于水流到四周。

名砚名儒——砚台的雅趣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览现场

唐宋时期,随着绘画以及书法的发展,以及笔、墨等书画材料、工具的进步,砚的发展进入了空前兴盛的时期。唐砚最突出的成就之一,就是石砚名品的大量涌现。唐代前期,红丝石砚独领风骚;至唐中后期,端砚、歙砚、洮河砚等新的优良石砚品种开始流行。在非石质砚中,澄泥砚享有盛名。

至宋代,造纸业的发展、雕版印刷的盛行、活字印刷的发明,刺激着砚台以及其他文房用品的生产制作。其中,端、歙、澄、洮——“四大名砚”的称呼逐渐形成,砚台的形制亦趋于多样化。砚台的雕刻相比唐代更为丰富、精细。宋代也是文人参与设计、制作、收藏、品评砚台的鼎盛时期,反映出宋代士大夫的雅趣,这种雅趣促进了砚台工艺的发展,砚台逐渐精致化与文人化。

长方形石砚,宋,长16厘米,宽10厘米,高3厘米
淮安扬庙出土,此砚为北宋徐伯通墓出土,出土时并有墨一支。

砚为艺文——砚台的全盛

“墨田——历代砚台珍赏”展览现场

明清时期为中国古砚发展的最后繁荣阶段。明清以降,砚台的雕饰日趋复杂,选材更加广泛,造型也越发多样,更出现了不少纯为赏玩的砚。砚台逐渐成为极富审美意味的艺术品。

荷叶形澄泥砚,清
长10.4厘米,宽13.8厘米

荷叶形澄泥砚

这一时期,各地砚匠在雕制过程中,逐渐形成了具有地方特色的艺术流派。其中兴盛于江苏地区的被称作“苏派”;清宫造办处制作的砚台被称作“宫作”。随着各地制砚业的繁荣,制砚名家大量涌现,其中“苏派”名家顾二娘则为史载唯一的女性雕砚家。

据悉,此次展览从10月对外展出。

 

黄道周妻蔡玉卿石砚,明
长13.8厘米,宽9.3厘米

黄道周妻蔡玉卿石砚

 (本文转载自“南京博物院”微信公众号,文章略有编辑)

    责任编辑:徐明徽
    校对:施鋆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