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2022我的私人阅读十佳 by老纪
今天的分享来自老纪:
文/老纪
我是老纪。
2022年对“买书如山倒,读书如抽丝”的感触更深了,两个大书柜已不堪承载。书读的不多,尽量选择兴趣最大的先读,好在还坚持读。2022年的十佳在此与大家交流,排名不分先后。
1、来古记 : 冰川脚下的藏地生活纪事--陈莉莉
因为特殊的人文和地理环境,西藏可以说是每个人的向往之地,但是有多少人都是作为观光客打卡般来而即去,能做到沉浸式体验者,能有几何?
来古村作为中国大地上一个普普通通的小村落,作者描述的不过是中国时代发展洪流下,所有村落所面临的困境与机遇与挑战。但是,因为来古的特殊地理位置,却又投入特殊的关注,心生矛盾:落后与质朴交织,贫困与发展交融,你可能愿想村落平静,村民安好,就这样生生不息;也可能愿想时代发展的红利尽快惠及祖国大地的每个角落,让来古村也过上现代化生活,生活富足、便捷、卫生、健康......
作者的一个体会让人印象深刻,那就是老阿妈式拥抱坦然真诚,再其回至城市却无法继续甚至再无拥抱,这就是所谓的矛盾感受。对美好生活的向往是各族人民的共同切望。
2.人世间--梁晓声
获第十届茅盾文学奖就购买此书,但却一直躺在书柜里,突然电视剧大热,方才想起书来,断断续续一周读完,颇有感触。
对于作者,此前并无了解,合上书后,觉得没有相关经历的人,很难成此书,一查资料,果然,作者在这本书中投射了巨大的个人经历与体验,周家,岂不是梁家?
人世间通过周家三兄妹展示了人世冷暖、时代变迁、个人成长,平凡着,也荡气回肠着。现实中未必真的存在周家,但是作为源于生活的小说,周家确实浓缩了时代变迁,确实活过的人世间。
形形色色的人物描绘,涵盖了各个阶层,使得书的内容更为丰富;诸多的人物心理描写,对人性的刻画更为深刻;通过不同的人生比较和不同的个性比较,更彰显时代对人的影响;充分的细节描写,如不同时点的过年,更彰显时代洪流的巨变。
PS.书的肯定有缺憾,但是能够理解。
3.老无所依--[美] 科马克·麦卡锡
麦卡锡的书,国内出版的,只差《路》还没有读了(改编的电影看了,风格应该和本书一致,简而冷)。说到此书,尽管还是那个熟悉的背景,美墨边境,西部荒野,但比之边境三部曲和血色子午线而言,故事性很强,有着一个完整的故事线,而不再是信马由缰。
本书第一个特点是简,语言上凝练简致,情节上清晰连贯,描述上流畅完整。开篇入题,隐去背景交代,人物刻画精确,个性突出。
第二个特点是冷,一是故事的背景在西部荒原,冷清如荒漠之感跃然纸上;二是伴随金钱毒品,必然是一个冷酷的世界冷酷的故事;三是那个刻骨铭心、个性鲜明的冷血杀手,行事冷静,心若寒冰,他不定义善恶,只坚持自我原则。
科恩兄弟对本书改编电影甚是成功,忠于原著,更可贵之处在于对书中几个主要人物的影视化展现深入人心,甚至比书中刻画更具冲击力。尤其是哈维尔巴登对角色的塑造惊为神人,先观影后读书,这种感觉更为深刻。
抛开故事而言,本书借老警长反映出一种无力感,固有观念应对社会变革与发展的无力感,书名取自叶芝的诗句,直译是老无所依,但作者想表达的不是无依,而是无力,这是作者对社会的反思,也是警醒,从这点而言,此书与边境三部曲一脉相承,这是作者一如既往的哲思。
PS.麦卡锡的作品名声在外,但是,是否适合每个中国读者另当别论。喜欢的会奉若神明,不喜欢的也许一句:就这?!如果想尝试其作品,建议先读读老无所依,觉得喜欢再尝试血色子午线,然后你再看看是不是要继续。
4.最寒冷的冬天 : 美国人眼中的朝鲜战争--[美] 大卫·哈伯斯塔姆
朝鲜战争,作为中国人太耳熟能详了,但美国视角确实是第一次接触,另一个角度的看法,也算新鲜。总体来看,朝鲜战争是美国人不愿提及的一场战争,是一场阴差阳错的战争。
敌对各方在政治利益的诱因下,再加上对话与沟通的不畅,彼此在主观揣测各方立场的情况下,发生的一场战争。朝方受中国解放战争的诱惑,蠢蠢欲动意欲一统半岛,美方国务卿的一次演说造成苏联的误判,默许了朝方的意图,战争打响后,麦克阿瑟又凭一己之力介入战争,随着战事推进,中方出于国家利益迫不得已出兵援朝,战争很惨烈,但结果却相当于没打,半岛局势一直延续至今。
书的主线是分析战争的起因、发展和结局,辅线是战场指挥、调度和战斗,主线部分与沈志华老师的《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相比,没有后者更详实细致,但这也不是作者的写作思路。麦克阿瑟是朝鲜战争的主要人物,但这场战争也成为了麦克阿瑟的墓志铭,作者全书都对这位将军持否定态度,也算是一个全新的视角。
历史往往都是一些偶然事件堆砌而来,朝鲜战争也许能够避免,然而历史不能重来,但我们要吸取历史教训,尤其美国,不要一再重复本可避免的战争。
5.毛泽东、斯大林与朝鲜战争--沈志华
沈志华其人本身也算是个传奇了,从戎不得去求学,求学不得去经商,经商之后自主做历史研究,最后硬是出了一番名堂。这本书对于历史小白,可读性很强,课本上熟悉的人物和事件,背后的动因是什么?
朝鲜战争为什么能开打、苏联为什么要默许、中国为什么要参战,本书基本都做了详尽的阐述,有叙事、有考证,有分析、有评析,全面展示了朝鲜战争从始至终的全貌,让人对这个历史事件有了更为直观和深刻的印象。
PS.同时参照大卫·哈伯斯塔姆的《最寒冷的冬天》共读,能有更全面的考量。
6.刀锋人生 : 打开心外科医生的心--[英] 斯蒂芬·韦斯塔比
如果说《打开一颗心》是作者作为外科医生的“炫技”,那么本书就是作者作为一个过来人的“回首”。虽然不可避免地提及手术案例,也依然惊心动魄,但已经不是本书表达的重点了。
作者回首的不仅是职业生涯,还有家庭生活,情感生活,从心外科的神坛回落到人间的凡人,这一点确实容易让人和作者产生共情。作者将自己的职业成就归因与性格特质(简直是一个“混蛋”,起码英国的医疗体制肯定这么看),而其性格特质却又是归因其一次意外大脑创伤(这就更混蛋了)。
回首其一生,经历丰富,成就卓越,战胜死神,挽救众生,高尚的职业操守,舍小家为大家,这一点符合中国语境下的外科医生形象。作者狠狠的批判了英国的医疗体制,空有一身武艺却无处施展,廉颇未老心已老,并在职业经历中有意无意做了各国医疗体制比较。
ps.案例读起来依然惊悚,感谢作者。
7.暗影中的人 --[德]娜塔莎·沃丁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中,作者将父亲完全隐藏,当时颇为费解。读此书之前,以为是完全为父亲立传,其实读了之后才发现,其实本书更像是作者“自传”。
作者娜塔莎·沃丁,德语作家,德俄翻译家,苏联东方劳工之女。寥寥几语的简介,结合关于其母亲的著作,也觉得其写作符合其出身,凭想象作者本人的成长应该是一个励志的故事,但是读过此书你才发现大跌眼镜,作者的成长何其悲催。
《她来自马里乌波尔》关于母亲的故事,虽然惨痛,但有一种侦探小说的阅读感,通过个例揭开一段血与泪的东方劳工史。而《暗影中的人》,全书描写中父亲依然活在“暗影”里,父亲的过往毫无线索,依旧神秘;父亲的心理毫无探知,全无展现。书中的章节将对父亲的回忆和身世的追溯与作者自己的回忆穿插。
从一个集权到另一个集权,从心理上父亲把自己与尘世隔绝,完全封锁。某种意义上讲,两个世界里父亲没有存在过,通过作者的描述,父亲来自俄罗斯,是一个斯拉夫人虽然经历了岁月,但却了无痕迹,如一叶飘萍,甚至连根都没有......
8.失落的卫星 : 深入中亚大陆的旅程--刘子超
书写的一大特点就是穿插着历史知识与典故,而且有时就是以历史为轴线进行游历。同时,史与实比照,缅怀历史文明,感叹当下现状。 这里生活水平低下,甚至有的生活方式十分原始艰苦,有着原始的魅力,全球化的浪潮似乎并未冲击到这里,如一片世外桃源,令人心生向。
多种族与苏联历史移民混杂,加之政治因素划分国界,致使身份迷失,认同感缺失,历史缺失,无论留或者去,都有困惑。 总体,中亚是落后的,闭塞的,也是神秘的,原始的。民族与宗教矛盾交织,又面临泛突厥诱惑,有动荡的因素。同国籍不同民族,同民族不同国籍。苏联解体后,又留下很多遗祸,至今仍与俄罗斯说不清道不明的关系。
9.非洲短篇小说选集--[尼日利亚]钦努阿·阿契贝、[澳大利亚]C.L. 英尼斯 编
对于非洲,大多数人是通过纪录片影像方式了解地理生物等。而之于非洲文学,很多人是空白的,一种完全陌生的语境。本书恰恰是一扇洞悉非洲文学的窗口,是非洲时代之变的文学呈现。
选集小说的年代“较早”,主题很宽泛也具有时代特色,涵盖了民族独立、自由抗争、种族主义、阶级壁垒以及宗教、贫穷、饥饿,透过小说,对非洲的一个时代有着文学化呈现,也让“局外人”得以面面观。
总体而言,这是一个非洲文学优质选集,展示了近现代非洲的一段历史进程,也展示了非洲人民的人文民俗。
10.三体三部曲--刘慈欣
平心而论,作为三体全卷的开篇之作,无论硬核还是软文,都是三卷本“最差的”,可能有的读者会感慨不过如此,但作为一个整体,实在是渐入佳境,宏大叙事架构逐渐搭起,作为起源,每个人物每个细节都是存在就是必要。要知道这套书是对宇宙社会近2000万年的探讨。
第一部作为想象力的基础,可能显得平淡,但第二部想象力足够震撼,一部宇宙史诗逐渐展开,关键在于你以为结束了,其实宇宙才刚刚展现一角,三体只不过是一个引子.....
称之为史诗绝对不为过,所谓获奖也不足以肯定这套书的价值。三本书逐渐递进,想象力让宇宙也无法容下。
作为科幻小说,作者不以文笔见长,想象力和猜想才是杀招。无论是物理学的前沿猜想还是科幻界的宇宙假说,亦真亦幻,以物理学理论为支撑,以想象力为架构,宏大的宇宙文明观得以全面展现,费米悖论的终极答案也许就是这本书,宇宙的尽头是死亡还是重生,也许此书就是答案。
Ps.程心最受诟病,也许作者就是“成心”的。
原标题:《2022我的私人阅读十佳 by老纪》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