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上海居民在外就餐率高达61%,以15-44岁中青年为主
上海居民在外就餐率高达61%,这一比例远高于全国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率(42%)。
5月13日-19日是全国第四个“全民营养周”。5月12日,上海市卫计委发布“上海市居民膳食与健康状况监测”结果,透露了上述数据。这份监测由上海市疾控中心专家于2012年至2017年开展,为全国范围内首次开展的具有省级代表性的居民营养与健康状况调查,监测内容全面,覆盖全年龄段人群以及四个季节。
上海在外就餐人群以15-44岁中青年为主
监测数据显示,现在,上海居民在外就餐率为61%,这比全国城市居民在外就餐率42%高了很多。
上海市疾控中心健康危害因素监控所副所长朱珍妮表示,一周只要一次在外就餐,就可以被纳入在外就餐率统计。“上海在外就餐的人群主要为15-44岁中青年人群。”朱珍妮告诉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过去大家在家里吃饭,现在越来越多地到外面吃饭。
而除了在外就餐,预包装食品(即有包装的食品,如糕点、面包、香肠等)也成为新的选择,外卖、网购等新消费方式的兴起,影响了传统家庭烹饪食物的习惯,对健康产生很多不利因素。“这些变化对传统营养干预策略提出了新的挑战。”朱珍妮说。
膳食结果不合理导致居民肥胖率上升
监测数据显示,与10年前相比,上海居民摄入能量少了,但无论是成人还是儿童、青少年群体,肥胖超重问题仍然日渐凸显,同时油盐摄入量尽管呈下降趋势,但目前仍然高出国家推荐标准。
针对膳食结果不合理、超重肥胖问题凸显的监测结果,朱珍妮指出,膳食结构不合理,并不是说上海居民吃得多,相反比10年前吃得少了,但超重肥胖趋势反而越来越凸显。
“引起肥胖的因素众多,就膳食因素而言,上海市居民的主要问题是膳食结构不合理。”朱珍妮表示,传统的中式饮食以植物性食物摄入为主,谷类是主食,其中富含膳食纤维,有利于预防慢性病。而当前监测发现,居民膳食中的动物性食物摄入大大超过推荐的水平,谷类在近10年的摄入量则明显下降。
“蔬菜水果摄入不足,这样的膳食结构中含有的膳食纤维较少,不利于慢性病的预防。”她说,同时,不同食物的在人体的吸收率不同,当前的膳食结构可能使人体对食物的吸收率提高了,造成居民超重肥胖率上升的原因。
儿童肥胖超重又一根源在于喝含糖饮料
针对儿童青少年群体来说,其能量和产能营养素摄入满足日常需求,但膳食结构欠合理,摄入营养素缺乏与过剩并存,超重肥胖上升趋势未遏制。对于儿童肥胖问题的根源,朱珍妮表示,除了和成人一样的膳食结果不合理因素外,还在于中小学生饮用含糖饮料的现象普遍。
监测结果显示:74.6%的中小学生每周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36.5%的中小学生经常饮用;高中生饮用含糖饮料更普遍,62.5%的高中生经常饮用;每天都喝含糖饮料的学生也不在少数,20.9%的中小学生每日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高中生的比例更高,有41.5%的高中生每日饮用1次以上含糖饮料。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版》推荐儿童青少年每日饮水首选白开水,不喝含糖饮料。饮用含糖饮料不产生饱腹感,造成过多糖分及能量的摄入,根据文献报道,摄入过多含糖饮料易导致各类疾病如肥胖、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以及血脂问题等。”朱珍妮表示。
她建议,要对中小学生限制含糖饮料饮用,鼓励学生不喝含糖饮料,减少额外的糖及能量摄入,家长和学校的教师都应该了解到含糖饮料对于孩子超重肥胖的影响,建议学校要鼓励学生不携带含糖饮料进校,学校不提供含糖饮料贩卖,在学校广泛开展限制含糖饮料的健康知识宣传。
86.8%上海居民钙摄入不足
监测结果显示,上海有86.8%居民钙摄入不足。为何会有这么多居民钙摄入不足?朱珍妮表示,尽管传统的中式饮食以植物性食物为主,有利于预防慢性病,但也有一个较为明显的缺陷,缺少钙的良好来源,“乳类是钙良好的来源,中式饮食中不含乳类。”她建议居民增加饮用乳类次数,以及增加大豆及豆制品摄入。
监测还发现,上海市居民钠的摄入量为4927.2mg,高于推荐水平近1.5倍。钠的过量摄入,与血压升高、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当前居民通过盐摄入的钠占总钠摄入的3/5。
朱珍妮说,钠的来源除了盐以外,还有含盐的调味品如酱油、味精等,还有半成品的菜肴、腌制品、零食等,常见甜味的蜜饯中也含有大量钠,蔬菜中也含有一定的钠。
“过去,我们积极倡导减少盐的摄入量,可以减少钠的摄入量。现在居民的饮食方式已经发生改变,越来越多到外面吃饭,更多选择包装的食品。”朱珍妮说,要控制钠的摄入,除了控制盐的摄入量,还合理选择含钠的调味品、包装食品、零食等。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