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6
- +1120
数说 | 在1857份汶川记忆里,我们发现了什么?

互动H5|征集“我的汶川记忆”:十年前地震时你在哪里?【点击图片查看详情】
【编者按】
今天是汶川十年祭。
几天前,我们发起了“汶川记忆地图”的项目,想打捞十年来的民间记忆。很快,我们征集到近两千封留言,他们是遍布在这张世界地图各个角落的坐标点,在英国、德国、俄罗斯、在加拿大、美国,在中国的西北、东北、西南、东南、港澳台……
每个坐标点背后都是一颗跳动的心,一段难忘的记忆。他们关乎亲情、爱情、友情,也关乎陌生人的善意和温情,它让我们看到生命的美好,也感受到它的脆弱,让我们反观自身,如何面对自己的人生。
有些记忆是悲伤的,结了痂回看还会隐隐作痛,但日子还要继续。有些记忆是惨痛的,留下来的是无尽的思考,面向过去也面向未来。
有个网友说,“淡忘该淡忘的,记住该记住的”。
我们使用了技术手段,对近两千份记忆进行分类、比对、分析。试图解答十年前,人们对那场地震有什么共同的记忆?各地的人们,记忆中又有什么不同?
共同记忆中,有哪些难以忘怀的场景?

在很多网友的回忆中,这些关键的地点和人物,成为他们记忆中的共同要素。一位当时还是学生的网友在记忆中写到:“在当晚同学住校的就睡的大操场,不管男女,有的人靠着篮球杆三个人围一圈用被子裹着也睡了”。而另一位网友写到:“很感激那个曾喜欢我的男孩,在得知我奶奶被埋在倒塌的房屋里后,借车执意开到100多公里外的学校接我回家。十年后,我们天各一方,但那份生死边缘的恩情,我永生难忘”。记忆中的地点和人物,仍没有在网友们的记忆中褪色。
远方的人在牵挂,而近处的人伤痛仍未抚平

将四川省和其他省的澎湃网友们的记忆内容进行对比,我们也发现许多不同点。对于在四川省外的澎湃网友们,我们从他们的记忆中,读出了十年前地震发生后对震区的关切。通过电视和其他媒体的报道,他们中间的许多人“第一次”看到了生死。而对于来自四川的澎湃网友,他们的记忆中,则更多地存在着十年前的伤痛,以及对死亡真切的恐惧与害怕。

- 第六次“太空会师”
- 财长蓝佛安在美谈关税问题
- 杭州“六小龙”五家已晋级独角兽

- 2025年两院院士增选今日启动,名额均不超100名
- 我国首次实现地月距离尺度卫星激光测距

- 动物体内的一种脂类化学物质,能引起动脉硬化或胆结石
- 中国的一位著名建筑学家,是林徽因的丈夫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