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幸福e家课堂 | 孩子心智成长五大核心能力——面对挑战

2022-12-20 20:4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求助问题

有位妈妈求助,说12岁的孩子面对困难时很胆小,担心这个担心那个,不敢尝试,不善接受挑战。作为家长,该怎么帮助孩子。

面对挑战孩子为什么会出现畏难、退缩的行为呢?

原因一:把困难看得太大

困难过大,孩子会认为自己无法完成。或者即使能够完成,也需要付出的代价太高,自己不能承受、不愿意接受。

动画片《23号牛乃唐》里,牛乃唐妈妈想让牛乃唐多运动锻炼身体,提议牛乃唐去练习轮滑。牛乃唐各种推托、找借口、逃避,就是觉得练轮滑太难,经常摔跤,又疼又丢脸,心里充满了挫败感,还觉得滑轮滑没意思,不好玩,成功也没有足够的成就感和价值感。

付出的代价太大而回报太低,孩子自然就不愿去尝试。

原因二:内在力量不足,对自己缺乏自信

无法面对挑战,也是孩子内在力量不足的表现。一个内在有力量的孩子,面对困难、挑战时,他相信问题是能够被解决的,也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当问题超出了自己应对的范围,他也相信自己能够找到资源和方法帮助自己解决。有这份自信,他就能够帮助自己解决问题。

而内在力量不足、对自己缺乏自信的孩子,面对困难、挑战时,他不相信自己有能力解决,就不会去尝试,更不会去想办法或找资源来帮助自己。退缩、逃避、甚至放弃,是他常有的选择。

原因三:固定式思维

固定式思维的孩子面对挑战时思维单一固化,解决问题缺乏方法。一旦方法无效,就陷入了困境,不知道该怎么办。特别在意他人的评价,担心被人说自己不好,自我价值感低,容易有遇事消极的心态。

培养孩子面对挑战的能力,家长可以怎么做呢?

一、理解孩子的受挫感

经历困难和失败,难免会有挫败感,父母要理解孩子的受挫感,接受孩子因此而有可能出现的各种情绪。陪伴他度过,教会他应对,引导他失败可以再来,重新开始就可以。同时不管成功还是失败,他依然是个好孩子,父母一样爱他。让孩子心里有这份笃定感,他就不会害怕困难,总是担心失败了。

二、把困难细分

面对挑战时,孩子觉得困难过大,很多时候并不是真正的困难过大,而是由于对问题分析不够清晰具体带来的笼统空泛的“困难很大”的内心畏惧的感受。

如果父母能够帮助孩子分析,把问题细化,落实到某个或某几个具体的行动上,就能有效帮助孩子消除内心“很难”的感受,不再惧怕挑战。

比如孩子对学游泳觉得很难,父母可以跟孩子共同分析具体难在哪里。是觉得划水动作难,还是蹬腿动作做不到位,或者是闭气练习还不知道怎么做?

困难能够被具体化,问题就容易被解决。

三、鼓励孩子“多做—多做到—多因做到而得到肯定”

面对挑战,不要总在想,要有行动。父母要鼓励孩子去行动,有尝试才有经验。即使失败,只要获取经验继续行动,就会离成功越来越近。

去做了,才能做到。做到了,孩子就会对自己有信心,愿意继续做。同时,在孩子行动的过程中,父母要及时关注,适时给予肯定,帮助孩子提升自信,维持行动力。

四、培养孩子的成长式思维

培养孩子面对挑战的能力,要突破孩子的固定式思维,发展孩子的成长式思维。

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相信自己在不断成长,能力也在不断发展。知道解决问题至少有三个办法,懂得为自己寻找资源和方法帮助自己。面对挑战,不固步自封,不畏难逃避,保持乐观积极,越战越勇。

培养孩子的成长式思维,父母在陪伴孩子面对挑战时:

一是要多关注孩子行动的过程,而非结果。

二是创造容错环境,允许孩子有做不到、做不好的时候,允许孩子犯错。

三是既要看到孩子的努力,又要教会他解决问题的能力。

专家解读

相信各位家长已经认识到培养孩子“面对挑战“能力的重要性,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听听心理咨询师—吴丹凤老师的解读吧!

人的一生挑战不断,培养出孩子面对挑战的能力,是父母助力孩子幸福人生的宝贵大礼。祝福每一位!

下期预告

孩子心智成长五大核心能力-承担责任

原标题:《幸福e家课堂 | 孩子心智成长五大核心能力——面对挑战》

阅读原文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