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社论】私挖被埋冻肉:“无害化处理”必须落实

2018-05-11 18:09
来源:澎湃新闻
社论 >
字号

上百名村民聚集在垃圾填埋场,把走私冻肉一箱箱地挖了出来。知情人介绍,两年来,围绕云南省红河州金平县金河镇的垃圾填埋场,形成了村民挖掘、专人收购、专人运输、专人销售的一条龙产业链。

被挖掘的冻肉去向成谜,有待有关部门详查。谁都不希望发生,但又最值得高度怀疑的结果,就是冻肉被不法商贩作为食品销售,成为不明真相的消费者的盘中餐。

金平县新闻办已回应,为防止盗挖盗掘,当地在填埋的冻品混入烧碱并使用混凝土进行覆盖填埋。显而易见,当地政府并非不清楚冻肉被挖掘的风险,却依然选择了所谓“无害化填埋”手段。

海关、市场监管等部门处理走私冻肉,有不少公开披露的案例。例如,通过控水、发酵、燃烧等程序后,将冻品转化为生物燃料供发电厂使用;采用高温高压化处理工艺,将冻品处理成有机肥原料。

从技术上看,处理走私冻肉有不少成熟方法,完全可以避免作为食品被“二次利用”的可能。食品安全事关千家万户的健康,是最大的民生,金平县有关部门却选择了并不稳妥的方式来处理走私冻肉。就算冻肉没有被村民挖出,它们被直接填埋后,腐败后产生的大量细菌和微生物,也可能渗透进入自然环境,严重污染土壤和水资源。

缺乏“无害化处理”的科学手段和流程,是当地发生如此触目惊心场景的直接原因。但地方政府对食品安全重视力度不足,执法能力欠缺,才是这幕荒诞剧上演的根本原因。

此前,一些地方没有妥善处理病死禽畜尸体,就引发了社会的广泛关注。有的病死禽畜流入市场,被加工制作成食品;有的病死禽畜的尸体被随意丢弃,严重污染生态环境。

针对病死禽畜的处理,在2014年发布的《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建立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机制的意见》中,要求县级以上地方人民政府优先采用化制、发酵等既能实现无害化处理又能资源化利用的工艺技术,有条件的地方也可利用现有医疗垃圾处理厂等对病死畜禽进行无害化处理。

真正意义上的“无害化”,绝不是随意填埋了事的。但是,在实践中,地方监管部门对“无害化”任性解读,不按照科学方法处理有害肉品,缺少的还是对人民群众负责的责任意识和担当能力。

食品安全不绝对,就是绝对的不安全。跟病死禽畜一样,走私冻肉未经检验检疫,有的可能来自疫区,本身就带有病原体。有关部门对其实施“无害化处理”,应当参考处理病死禽畜的标准流程,从源头上杜绝非法冻肉流出,还老百姓一个令人放心的食品安全环境。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