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答记者问|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申遗、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统筹推进
12月20日,市政府新闻办召开“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生动实践”主题系列发布会第二场,介绍青岛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攻坚行动的实践情况并回答记者提问。
发布人
陈卫华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
办公室副主任
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苏昌海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副局长
王文超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
规划建设部副部长
党政理论网记者:刚才提到市委市政府要坚持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申报世界文化遗产、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三位一体”统筹推进,那么如何推动青岛老城区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指挥部办公室副主任、市住房城乡建设局党组成员 陈卫华
陈卫华:历史城区是全市文化旅游资源最为富集的区域之一,是青岛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核心,极致的城市美学、中西交融的建筑、山海城的自然环境以及耐人寻味的文化意境共同构造了发展高品质旅游的巨大资源优势。
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不能仅按照国家标准层面提升完善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更重要的是对接旅游市场的需求,以人为本,配套参与性、互动性、特色性的旅游体验性业态,满足游客对旅游景区的普遍心理需求,以规范化的设施、人性化的管理服务、体验化的特色产品等吸引游客,真正地成为国内旅游景区开发建设的标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样板。
一是标准化配备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旅游公共服务设施是创5A硬件建设的重点,也是我们下一步重点推进的工作。包括游客中心、旅游厕所、游客休闲设施、标识系统、旅游安全防护设施、医疗设施、旅游购物设施、邮电设施,要严格对照《服务质量与环境质量评分细则》完善软硬件设施。加快推进游客中心、停车场、旅游厕所等游客出行必备的生活设施建设,协调原住居民与游客的利益关系,从而实现公共服务设施的“居游共享”,将为老青岛创建国家5A级旅游景区注入发展新动力,同时为人才回流、资本集聚、产业优化提供了重大机遇。
二是按照旅游市场需求提升旅游产品。通过对老城区范围内资源的重新挖掘和梳理,将修复保护与老城复兴充分融合,设计丰富多样的足以彰显老青岛文化性、体验性的休憩节点,注重游客的参与感,充分利用各种手段营造立体化的游览氛围,同时在重点片区精准发力,重点提升中山路、栈桥、胶州路、劈柴院和大鲍岛街区,优化产业布局,让百年商业街焕发勃勃生机,持续唤醒老城区的内生动力。
三是推动本地市民游老城,重新认识老城。坚持文旅深度融合的发展思路,积极践行“主客共享”的新客源观,由原来的旅游服务对象主要是外地游客转变为外地游客、本地游客为服务对象,形成主客共建共享的发展格局,为市民和游客创造更加精彩的旅游体验。策划包括里院文化节、戏剧音乐节等一系列文旅主题活动,不断提升老城新空间的文化艺术氛围,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着力打造青岛旅游新的支撑点、增长极。
中国报道记者:针对商业中心东迁、棚户区改造等形成的历史城区人口减少以及业态层次不高、商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如何吸引产业回归、人气聚拢,再现昔日繁华盛景?
市南区历史城区保护发展局副局长 苏昌海
苏昌海:近年来,随着政务中心、商业中心东迁及棚户区改造等原因,导致中山路区域商务人群、产业人群和常住人群外流较多,中山路区域消费呈现出结构不合理、层次较低、消费能力较弱,对旅游人群依赖较高,致使区域消费业态层次不高、商业结构单一的问题出现。
围绕中山路复兴发展,通过打好“组合拳”,用好“综合策”,以全域5A级景区为标准全面优化中山路区域发展环境,系统推进基础设施改造、产业业态提升、历史文化传承及城区环境整治提升等改革措施,以丰富的业态、时尚的体验、优质的内容以及完善的环境,做好“吸引人”“留住人”这篇文章,以经济的活力复兴和消费人群的集聚,推动中山路再现昔日繁华景象。
一是在顶层设计上对标“样板标杆”。积极对标宽窄巷子、三坊七巷等国内知名的历史文化街区,借助国内顶级的设计策划智囊团队,对中山路区域进行把脉会诊,推动中山路及周边区域产业业态策划,针对产业定位布局、业态提升和街区管理运营提供系统解决方案,通过完善顶层设计指导业态提质升级。
二是在业态发展上力求“时尚活力”。结合中山路区域的资源属性和特点,重点招引时尚创意、品牌餐饮、文化旅游及体验经济、网红经济等特色项目,积极培育体验式、互动式、沉浸式的时尚消费场所,积极培育潮玩街区、文化艺术、沉浸演艺、精品民宿等特色体验项目,打造“老建筑+新消费”“旧里院+新经济”“原场景+新体验”的新业态,吸引年轻人来青岛历史城区消费、创业和生活。
三是在留才聚才上建设“宜居城区”。结合常住人口流失的现状,积极谋划如何吸引更多的青年人才、创业人才留在老城区,率先在济宁支路、曲阜路、天津路等核心片区,集中谋划人才公寓设施建设,并完善人才服务配套设施,吸引中高端人才长期在历史城区居住、生活和消费,以此为老城区的复兴发展注入新活力。同时,积极引进斯维登等多个品牌项目,在青岛西部历史城区选址建设精品民宿、高端度假酒店和商务酒店等接待设施,以此吸引更多人来老城区居住生活,从而形成更多的驻留时间,带动老城区消费增长。
四是在城区环境上打造“样板工程”。通过系统实施中山路改造提升,街区亮化、美化、绿化,配套城市家具及艺术装置,搭建智慧停车系统等系统工程,有效提升中山路区域游客接待能力和服务水平,吸引更多的年轻人、市民游客来中山路体验消费和工作生活。同时,我们注重对青岛本土文化的挖掘,系统策划实施里院文化节、上街里啤酒节、音乐节、戏剧节以及各类潮玩艺术市集等文化活动,全面提升中山路·上街里的人气和口碑传播,吸引更多的市民游客必来中山路,必逛上街里,进一步推动产业回归和人气聚拢,全面推动历史城区活力复兴。
鲁网记者:里院建筑作为青岛特有的文化符号,蕴藏着青岛最纯正的人文景观。请问如何通过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行动,保留里院建筑的文化价值,保留住青岛的根和魂?
青岛国际邮轮港区服务管理局规划建设部副部长 王文超
王文超:里院是青岛历史建筑的重要组成部分,形成于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由西式洋楼与四合院巧妙结合而来,建筑中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生存智慧,它不仅是老青岛人避风挡雨的居所,更是青岛历史的见证,在建筑、文化、艺术、社会等领域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价值,是历史留给我们的宝贵财富。里院之于青岛,就如四合院之于北京,石库门之于上海,是青岛的根和魂。2022年,市北区全面启动历史城区中山路周边9.4万平方米保护建筑修缮工作,目前已完成7万平方米,2023年计划展开无棣路、信号山等街区6万平方米风貌建筑保护修缮,完成浮岛公园建设,有效推动中山路周边重点街区互融。
历史建筑是城市的“活化石”,市北区在历史城区保护更新过程中,始终坚持“尊重历史、修旧如初”原则,通过“绣花式还原”做好保留和传承工作。一是敬畏历史,深入挖掘。专门组建由建筑、文史、艺术等相关专家组成的研究团队,集中精力进行全方位史料挖掘,建立“一院一档”,目前已完成大鲍岛片区87处里院建筑、历史建筑“一院一档”的挖掘整理工作。这些宝贵的资料是今后建筑保护分级和价值保护要素评定的重要依据。二是专家助力,精心设计。方案设计阶段,引入具备历史街区保护更新丰富经验的策划团队,“一家一设计,一户一方案”,匠心追求细节,保留青岛里院建筑特有文化符号,为历史城区建筑保护修缮提供精准科学指导,确保修旧如旧。三是绣花功夫,还原细节。施工过程中,建立项目一图一表,将每栋建筑的修缮工作细化出26项工作节点,责任到人,挂图作战,按照“保安全、保质量、保进度、保价值要素”原则,实现里院的价值要素应保尽保,做好文化传承,保留住青岛的根和魂。
青岛早报记者:针对历史城区部分老建筑老化、修复难度大,基础设施老化、需求保障不足,居民生活不便、出行停车难等情况,下一步将采取哪些工作?
苏昌海:历史城区从始建至今已过百年,建筑破旧、道路拥堵、停车不便、管线不畅、设施陈旧、亮化缺失、绿化不足等问题突出,亟待实施建筑保护修缮和保护利用,推动居民楼院和公共建筑改造提升,补齐公共交通、停车场、市政管网、公园广场、景观亮化绿化等配套设施。
今年市南区按照青岛市城市更新和城市建设三年攻坚行动部署安排,把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列为“一号工程、一把手工程”系统推进,全力打造“青岛上街里”品牌,按照5A级景区标准加快推进16个历史城区保护更新项目建设。中山路片区已入选山东省城市更新试点名单,中山路历史文化街区同步入选山东省历史文化保护传承示范案例。
一是实施建筑保护修缮还原“历史风貌”。全力推进中山路主街15万平方米建筑外立面修缮和大鲍岛、劈柴院、银鱼巷等重点区域20万平方米建筑保护性修缮,编制建筑价值要素保护“一栋一册”,按照修旧如故原则进行修复。针对建筑结构老化、传承工艺难觅、原有材料缺失等情况,结合建筑图纸和档案资料充分挖掘建筑价值、历史价值、文化价值,通过对建筑饰面层钻芯取样,分析建筑材料的粒径配比、色彩及绘制年代等信息,复刻经典工艺做法,留住历史风貌特色,再现老城肌理街景。
二是开展区域协同整治实现“民生改善”。全面开展历史城区协同区域36万平方米建筑整治,在老旧小区改造涉及的范围外,实施其余居民楼院、街区公共建筑的立面修缮、管线改造、环境整治和飞线下地,实现全区域覆盖。采用“绣花功夫”精心改善群众生活质量,以建筑修缮和环境改善为主进行功能提升,修缮老旧建筑,盘活边角地块,激活闲弃空间,扮靓老城街巷,营造人性化、品质化的城市公共空间,让更多的居民商户享受到政策红利,切实提升老城区市民的幸福感、获得感。
三是推动道路改造提升助力“配套升级”。全力提升历史城区核心区域道路景观、绿化亮化等配套设施,在完成黄岛路片区12条道路改造的基础上,结合建筑修缮进度逐步推动其余道路铺装焕新以及景观、亮化和绿化等设施提升。通过延续老城区历史风貌的道路铺装方案,结合周边交通分析满足各时段通行需求,根据街区历史风貌和建筑经典符号完善提升亮化方案,保留原有行道树对缺失部分补植增绿,打造民心工程营造温馨宜居的街区环境,解决急难愁盼的设施老旧、生活不便等烦心事。
四是建设智慧停车设施解决“停车难题”。全面挖掘历史城区核心及拓展区域停车资源,在建成六街口、龙山、禹城路3个停车场666个车位基础上,完成中山商城停车场341个车位建设,启动青岛湾广场、东方饭店地块2个停车场1200余个停车位建设。加快推进历史城区停车设施建设,通过人防改建等形式逐步扩充地下停车规模,高效串联现有存量停车资源,推动车位级智慧停车诱导系统上线,切实提高交通基础设施服务保障能力,拓展停车设施容量和承载力,解决市民游客停车难问题,助推老城人气重聚和回归。
青岛新闻广播记者:据了解,明年还将有无棣路、黄台路、广东路等片区将启动保护修缮工作,请问将以什么样的工作思路,结合建筑特色,开展明年城市更新的招商引商工作?
王文超:市北区辖区内有6个历史文化街区和1个风貌保护区,规划面积14平方公里,里面有15处文保单位,27处历史建筑,是我市历史城区保护更新的主战场。2022年,我们在启动历史城区同时启动协同区及西部老旧街区46万平方米改造,实现了李村路、馆陶路等停车场建设的投入使用,大鲍岛文化休闲街区引入首店首牌57家,高密路先后开街亮相,引入新业态30余家,举办国际邮轮节、网红节等活动180余场,重现百年青岛“华商云集之地”的“烟火气”。
2023年,市北区将借省旅游发展大会契机,以5A级景区标准全面提升历史城区品质,按照环境提升、产业升级、人口导入“三位一体”的思路,将历史城区保护更新和产业空间拓展有机结合,探索“老建筑+新消费”“原场景+新体验”的市北更新模式,持续提升历史城区宜居宜业宜游水平。一是坚持“产业定位先行,保护修缮在后”的工作原则,根据市北区的产业发展布局,结合历史城区特色,科学论证,目前已完成历史街区整体定位方案及业态规划,确保业态丰富性、多元化,各街区互联互通;二是建强历史城区招商力量,成立由区级领导负责的历史城区招商工作领导小组,将全区招商资源倾斜到历史城区。坚持“走出去、引进来”,将招商载体在国内外广泛发布,扩大招商视野和招商手段,通过线上、线下等渠道,锁定国内外优质网红品牌,实现精准招商;三是充分发挥政策优势,通过减免租金、提供人才住房等系列招商、扶商优惠政策,吸引优秀企业和人才来市北投资、创业;四是加强宣传推广,提升历史城区的关注度,结合重点项目推进的关键节点,利用多媒体平台全方位宣传造势,营造月月有主题、周周有活动的商业氛围,聚集街区人气。通过上述措施,加快产业、资金、技术、人才集聚,推动历史城区焕新蝶变发展,打造“建筑可阅读、街区可漫步、城市可回忆”的全国历史城区更新典范。
特别声明|本文由青岛发布制作,转载请注明出处
原标题:《答记者问|青岛历史城区保护更新与申遗、争创国家5A级旅游景区统筹推进》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