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开州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充分发挥红色宣教功能

2022-12-19 20:53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政务
字号

记者 谢国邦 

12月18日,保护提升后的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对外开放,将以更清晰的主线、更丰富的内容、更新颖的形式,给观众带来沉浸式的观展体验。 

今年是刘伯承元帅诞辰130周年,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保护提升后重新对外开放,将掀起新的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热潮,催生红色研学活动迈上新台阶,让红色基因在开州大地生生不息、代代相传。 

保护红色资源,传承红色血脉。习近平总书记高度重视红色资源的保护利用、红色血脉的赓续传承,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弘扬以伟大建党精神为源头的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我区将以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保护提升为契机,充分发挥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作用,突出红色效应,推动我区成为红色研学活动的目的地。 

红色印记“亮”起来

出生于赵家街道周都村(原开县赵家场)的刘伯承,是中国人民的伟大战士,中国共产党的优秀党员,中国人民解放军的缔造者之一,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军事家、马克思主义军事理论家,中华人民共和国元帅。 

刘伯承同志故居坐落于周都村沈家湾,刘伯承青少年时期在这里度过了19个春秋。他生前用过的物品,都是极其珍贵的文物,是重要的红色资源。我区以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为载体,不断收集整理,传承和保护好红色资源。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先后获得“全国爱国主义教育示范基地”“国家国防教育示范基地”“国家4A级旅游景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三级博物馆”“全国关心下一代党史国史教育基地”“重庆市党员干部教育培训现场教学基地”等称号。现有可移动文物及资料4603件/套,已定级的文物334件/套,其中一级文物17件/套、二级文物54件/套、三级文物214件/套、一般文物49件/套,包括军事用品、生活用品、书信、照片以及藏书等,其中,刘伯承元帅使用过的左轮手枪、望远镜以及在新中国成立后被授予元帅军衔时穿的元帅礼服、启功书写的致敬信等尤为珍贵。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开放以来,接待了来自全国各地的参观者1300万余人次。近年来,每年接待参观者达到60万人次。 

红色研学“火”起来

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利用每年的清明节、博物馆日、“七一”建党节、“八一”建军节、刘伯承元帅诞辰等重要节点,开展主题教育,进一步传承和弘扬刘伯承元帅的崇高品德,激励帅乡儿女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努力奋斗。 

每年新兵入伍时,我区在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开展新兵入伍宣誓教育活动。老兵退伍时,由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组织老兵来此开展“退役不褪色”教育活动,充分发挥了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宣传主阵地作用。 

2021年,我区组织开展万达开“传承红色基因接续百年奋斗”等研学活动,区内外师生近3万人次体验红色研学活动、接受红色文化洗礼。 

同时,我区结合红色资源,广泛开展爱国主义教育和国防教育,推广红色研学活动,让广大群众和青少年不断接受红色文化熏陶。我区强化区域联动协作,积极融入全国红色旅游精品线路,联合万州库里申科烈士墓园、“万源保卫战”战史陈列馆等有关市区县红色旅游景点,共同策划推出区域性红色精品线路,共享客源市场、共塑红色品牌。目前,我区形成了以红色旅游为牵引的旅游发展态势,“帅乡帅湖·开心开州”已成为渝川陕“朋友圈”热词。 

红色资源“活”起来

“要把红色资源保护好、利用好。”刘伯承同志纪念馆管理处负责人介绍,我区坚持在保护中发展、在发展中保护,进一步摸清家底,系统挖掘梳理开州革命文物,建立完善革命文物基础档案资料。 

我区对刘伯承同志纪念馆和故居进行了不断完善提升。今年,筹措3000余万元资金实施了纪念馆和故居提升专项工程,主要包含对纪念馆进行改陈布展、新增兵器陈列园和故居展陈、改建文物库房、馆居环境整治等;目前,主体工程已基本完成。同时,通过实施全国红色美丽村庄项目,在刘帅故居所在的周都村新建心路历程党建展廊、乡情陈列馆、溯源广场、渝东北红色教育基地、红色乡宿等,更加全方位、立体化彰显刘伯承元帅崇高的革命精神,让游客从浅层次走马观花的“眼睛文化”转向深受震撼和教育的“心灵文化”。 

今后,我区将依托焕然一新的场馆资源及配套设施,用好红色资源,通过邀请刘伯承元帅亲友讲述革命文物背后的故事,开展形式多样的宣讲报告会,策划主题专题宣传教育活动等,更好地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同时,积极开发红色书籍、红色演艺、红色研学、红色文创等产品,全方位、多角度打造红色旅游品牌,让革命文物资源“活”起来、“动”起来、“火”起来。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