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像个男人”与基隆码头工人的伴文化

魏明毅
2022-12-20 17:32
翻书党 >
字号

跨境供应链所框架出的24小时不定时候工情境,以及当地雨多地稀人稠的环境,共同挤压出基隆码头工人的伴文化——由码头男性工人、同事及娱乐产业女性劳工所构成,自外于工人家庭的特殊情感网络。尽管伴文化的历史舞台是由国际货轮与地方环境所布置的特有时空结构搭架而成,但该情感样态最终得以形成却是由文化所致。

文化是一种日常情境,置身其中的大部分人们有意识地选择行动策略,使其符合社会文化价值;但更多的时候,人们下意识地在文化所设置的路径里,集体潜隐生成相似的观点与感受。这群基隆码头男性工人,便处于一种要“像个男人”的日常情境里。

现在的基隆港

“像个男人”不只是“像”而已,它框架出一个日常的理想样态,让男人在当中行动,以及思考如何形塑自身以成为“有价值”的男人,并依此过程及结果来时刻评价自己是否像个(理想)男人。“像个男人”在某特定历史节点,将码头工人拉进集体(被)建构的社会生活,让男人在码头内外各种关系与空间里,通过反复的金钱与关系的给予、接受、交换过程,感受与确认自己的能动性。

这里所说的“关系”并非人脉,不单指为了获得经济利益或社会资本而建构的人际往来;“关系”是能动性的主要内涵。在各种关系与空间里,码头工人可以像个男人般给予、接受及交换,展现了文化所认定的理想男性应有的样貌;同时,在各层次日复一日的一段段关系里,一个个物理空间被男人实践转换为有意义与归属的所在。于是,工人得以在异乡城市生产出“自己的地方”,而内在对于“有所伴”的渴望也能在不同的关系与地方得到接应。

然而,文化也钳制了这群码头工人彼此的关系形态,甚而注定无以支撑他们生命历程中某些无法回避的时刻。“像个男人”界定了码头工人在日常里存在的形式,潜隐却强力地规定他们如何说、什么可以对谁说,以及什么不可以对谁说。“像个男人”在码头工人陷入苦闷或痛苦之际,像紧箍咒般掐住了他们既有关系的情感往来,闭塞了他们的所有出口,使得他们彼此间的日常情谊之网,无以承接生命中或大或小的不顺处境,注定了码头兄弟无法承载如李正德(货柜车司机,作者的田野对象之一——编者注)“很难开口,心里不好受”此类异于日常的生命陷落经验。

此时,在茶店仔(指茶馆、茶室,码头工人们在此闲聊消磨时间,也在此联络各层关系、调节工作——编者注)这个因产业特性而悉心设置、自外于现实生活的空间里,阿姨仔(茶店仔里的服务员,大多为经济上有困难的外地女性)以其生命底蕴所照见的世故风霜,丝毫不勉强且不造作地进场,通过谈话往来形成一回回的“彼此为伴”,既回应码头工人对叙说的渴望,也承接他们无以言说的生命苦境。工人必须“像个男人”的铁框,在此得以暂时解甲搁置,茶店仔里的阿姨仔关键性地填补了男人间看似相互支持的情感网络空隙。当累积足够的时间,“经济”意象退回到背景,原本由金钱所开展的关系,便不再只是暂时性的消遣或娱乐,而转化成对有所伴的真实渴慕,扩展为日常生活中的情感关系。

因此,基隆港城的码头劳工伴文化,除了与跨国供应链所建构的特殊时空密切相关,更是文化上有意义的现象。正是文化情境推挤出这群码头男性工人在特殊时空里的情感样貌,而伴文化亦是码头工人对主流文化的必然响应——文化情境框架出他们在特殊生命时刻里的无以言说的处境。 

此普遍未被识见的情感文化,深刻而广泛地存在于男性劳工的主体经验中,牵动着他们的整体社会生活,是深层理解其生命世界的重要路径。当代码头工人情感文化的生成既来自内部,更是与外部环境包括全球政经及地方社会互动的结果。所谓劳工(次)文化,是主流文化的必然后果,当中包括了正向的适应面向,也涵盖了文化所连带的必然处境与苦难。

本文摘自《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一本关于台湾基隆码头工人的田野调查,澎湃新闻经授权刊载。

《静寂工人:码头的日与夜》,魏明毅/著,上海人民出版社·世纪文景,2022年10月版

    责任编辑:顾明
    澎湃新闻报料:021-962866
    澎湃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