澎湃Logo
下载客户端

登录

  • +1

建筑美学 | 在高迪的圣家堂,被上帝摸头杀是什么感觉?

2022-12-19 15:05
来源:澎湃新闻·澎湃号·湃客
字号

此稿为湃客文艺独家首发

圣家堂还要盖多高?

每一个看到的人都想知道。

在一百多年前,这个答案已经写在了图纸上——

圣家族大教堂高度:172.5米。

因为建筑师认为:“圣家堂绝对不能超越巴塞罗那最高的山,因为蒙特惠奇山是城市的地标,也是造物主的杰作。”

虽然说这座小山有180米高,不过真实的高度也许是173米,即便如此,教堂这个172.5米的高度也是经过测算后的严谨取值。

先以教堂内的基柱网7.5米×7.5米为基准,又结合中殿、唱诗廊、耳堂拱顶和十字厅的长、宽、高数据,取7.5米的倍数23,因此172.5米成为了教堂的最终高度。

在2015年时任圣家堂的总建筑师曾预计2026年时,这座盖了144年的教堂会基本完工。

数一数也就四年吧,这属实是有生之年系列的又一个新期待啊。

回到公元1872年,那时的西班牙子民已再次回归到天主教麾下。

由于生活格外艰难困苦,因而信众就特别得虔诚。

在狂热的信仰影响之中,有位贩卖知识的书店老板前往梵蒂冈朝圣,而意大利的圣堂大教堂更是让他感受良多:“我们巴塞罗那的教堂不能输给梵蒂冈!”

心怀着野望的书商博卡贝拉(Bocabella)回到巴塞罗那,开始带领着信徒们长年的募捐。

在整整十年的资金募集后,教堂终于在1882年春天奠基。

仅仅过了一年,当时的首任建筑师弗朗西斯科(Francisco de Paula Villar Lozano)因为预算和选材决定辞职,挖坑不忘添坑人的弗朗西斯科在临走之前,把安东尼高迪拉过来接手这个项目。

接过图纸的高迪当时并没有想到,这个教堂将在他以后的人生里占据大半工作量,并成为他的终身项目;

他当时更没有想到,在自己长逝之后,也终将埋骨于此。

他建筑了一座恒久远长的教堂,也在无意中为自己修建一席长眠之地。

高迪的墓室,就在圣家堂的圣母玛利亚塔下。

 

历经了六代建筑师的圣家堂,就像高迪种下的一片森林。

在他故去以后,一代又一代的建筑师来到这里,继续建设,埋头栽种下自己的艺术与事业梦想。

这让圣家堂不仅是高迪一个人的作品,而是在他的设计框架之下,成为跨时代的、跨国家的建筑艺术。

经由几代人不停的浇筑打磨,使这个教堂终于获得了独一无二的建筑灵魂。

这座巨大的天主教堂最美的欣赏时间是晴天的早晨或傍晚。

走在圣家堂里,就像走进了亦真亦幻的森林里面。如果说教堂外面的那诸多的钟塔耸立向上,是为了让上帝看见,那么大厅内的一切,则是向世人张开怀抱。

晴朗的阳光透过玻璃彩窗洒进来,就像森林里的天光穿过树叶与枝丫。

抬头仰望屋顶,那一缕缕阳光,梦幻般的照人心底。

摄影师:Aaaa_vis

 

这些一起作用的多重光线像交响乐,给予每一个亲眼目睹的人以灵魂的共振。

而教堂内部的结构,就像是树木、枝丫和树冠形成的幽深森林。

如此宁静的气氛让人从俗世脱离,人们沉浸下来,祈祷着、冥想着,一抬头就仰面洒下来彩色玻璃窗透的光,那一瞬间,就体会到了这神奇的艺术隐喻。

摄影师:Aaaa_vis

就这样,长途跋涉的旅人与建筑师完成了跨越时空的对话,这是这座建筑唯一想告诉你的。

在这样的‘森林’里漫步,旅人感受阳光,信徒感知圣光。

如果高迪在此,他应该是会回想起幼小的自己坐在树下的感受,当时的他只能透过树叶和枝丫看向天空和世界。树下的高迪只有六岁,但风湿性关节炎却使他不良于行。

不能像其它的孩子那样在风里奔跑,在漫长的时日里,他只能看着他眼前能眼到的一切。

但他手里有笔,有本子,很快,绘画让他‘走’进了更大的天地。

这支笔,拿起来,就是一生。

也许是高迪出生前和上帝做了一个交换,用他不甚健康的身体,换来了长久一些的生命,好让他在尘世中完成给上帝的献礼。

高迪用他最拿手的‘大自然装饰’,让人们忘记了这本来是一座哥特式教堂。

他在发明了倒置悬链模型,解决了哥特式建筑依赖扶壁承载侧推力的设计范式,这轻巧简明的结构没有扶壁的遮挡,阳光更多的透过彩色玻璃窗照射进来,营造出光线透过密林深处的树叶而产生的自然光感氛围。

整个场所宛如一座梦幻的森林。

在城市中复现自然,这就是高迪的建筑设计理念。

当时有人问他,最喜欢的是哪本书时,他指着书房窗外的树说:“那就是我最好的建筑书。”

这个设计,成功的让高迪的圣家堂与其它教堂区别开来,如果说很多教堂都是肃穆谦卑的氛围,那么高迪的圣家堂是一种恩威并施的沉静温暖。

走入教堂后,沐浴着绚烂的光彩,那是上帝温柔的一记摸头杀

让人放下全部心防,甘愿的在此坦陈心底的一切。

而这样温柔绚烂的教堂里面,却与教堂外面对立映衬。

很多年前,年轻的乔治奥维尔站在圣家堂前,在凄凉的夜风质疑:

“这是我第一次看这个教堂——一座现代教堂,世界上最可怕的建筑之一。我认为他们没有利用机会将教堂炸掉,实属失策。

上图为高迪存世不多的手稿之一

教堂的外立面,恐怖有之,丑陋有之,悲伤有之,痛苦亦有之。

可换个角度一想,这也算是圣家堂独特的魅力之一,这种外面凶巴巴里面软萌萌的反差,让每个旅人一见之下,再也难以忘怀。

就像沉默寡言的高迪,他不多说一句,但他把要讲的每一句都砌进了教堂的砖石之中。

他紧闭双唇,把自己的内心向大自然和上天敞开,就在这日复一日的工作中,他倾听着上天给予的垂怜与答案。

他相信着:

“在我有生之年,教堂可能无法完工,对此我并不觉得遗憾。虽然我会老去,但是身后总会有其他人来接替我。守护作品最初的灵魂固然重要,但是作品的灵魂也是和作品生存的那个年代密切相关的。”

为了保证来到教堂的人们能看到这个景色,高迪早就已经写好了参观说明:

“最和谐的光线是到达斜角45º时的状态,此刻它既不垂直也不平行照射在物体上;这样的光线,能最展现事物最完美的形象和最和谐的色调。这就是地中海之光。 ”

长久以来,很多人都以为只有财富、名誉、地位才是这个世界认可的通行证。

但是高迪用才华横扫了巴塞罗那,也征服了整个世界。

 

标黄色的部分为还未修建的圣家堂

一百多年过去了,一直在建,长年拖更,总在加载中的圣家堂还没完成。

但站在圣家堂面前时,谁又不想立刻就看到完工后的样子呢?

于是,真的有人就这么干了。

在一个平静的夜晚,高塔上升起了闪亮的星星。这些星星整齐的排列着,它们补齐了塔尖与天空的距离。

这是无人机的杰作。

荷兰艺术家在夜里升起了无人机,点亮了巴塞罗那的夜空。

——预告:下一篇全览这个工作室其它作品——

1878年,一个26岁的年轻人接过了校长颁发的毕业证书,同时还得到了意味深长的一句话: “今天,我们是把学位授予了一个天才还是一个疯子,只有时间能告诉我们答案。”

为何西班牙出现集天才与疯狂一体高迪,我觉得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地理位置。

在欧洲与非洲之间,是西班牙。它是欧洲结束的地方,也是非洲开始的地方。

西班牙北面是大西洋和比利牛斯山,东面、南面是地中海,越过直布罗陀海峡就是北非——那可是伊斯兰的地盘。

由此,在这片山与海的环绕山地之中,罗马人,哥特人,阿拉伯人,法国人……入侵,占领,殖民,融合。各种战争周而复始的进行着,而不同信仰的也在轮流的征服着这土地上的人们。

曾经阔过的西班牙,将一船船从南美殖民地运来的白银、黄金肆意挥霍。

浮华之下,是西班牙焦虑不安的灵魂,国王来了又被推翻,国土统一了又开始内战,年复一年的撕裂与纷争。

不同种族,不同宗教,不同国家之间的战争,就像是犁地的爬犁,残酷的一轮又一轮的犁过这片土地,爬犁齿间的泥土,浸透了来自不同地方、不同姓名的人的血液,然而流入土地上的血全都是鲜颜的红色。

这样撕裂的土地之上,是没有歌词的西班牙国歌。

整个西班牙像是一个五层蛋糕塔,

第一层是伊比利亚半岛史前的凯尔特人、腓尼基人、迦太基人;他们带来了早期的建筑文明;

然后第二层是罗马帝国,罗马人修的引水渠至今还在西班牙的大地上矗立着;

第三层则是西哥特人,留下了哥特式建筑;

第四层是伊斯兰教徒和后续的多国多族,给予了丰富的穆斯林建筑细节;

第五层是哈布斯堡王室、波旁王朝、共和国,法国、甚至英国的……

最后,你终于发现,原来蛋糕塔尖上顶着的那一颗樱桃,是圣家堂。

建筑,是文明的证据。

就在这里,就在基督教和穆斯林争夺的最前线,就在文化交融影响的千百年之后,就在西班牙,终于诞生了高迪这样的天才。

就像在乌云翻滚的雷雨天里,突然风把乌云推开了一丝缝隙,阳光从这里磅礴的洒了出来。

在这一隙阳光照耀之下,很意外的“诞生了手工艺世家之子,他偶然避开了时代的正面碾压,还奇迹般地得到了贵族和工业巨子的双重恩宠。”

他不是建造了圣家堂,他是雕塑了圣家堂。

而高迪的梦想,在这个夜里,照亮了天空,那塔尖上的无人机星星,也是他心中最接近天堂的地方。

所有的建筑师们都怕遇到腓力二世这样的甲方,有纪录写着,菲力二世给他的建筑师写了无数条备忘录,甚至还要求“请注意厕所的位置,这不能离厨房太近”。

提完要求的腓力二世接着找建筑师:“把图纸拿来,让我们看看!”

幸运的是,高迪在他事业的起步就遇到了一生难求的优质甲方:

对乙方的才华全面欣赏,对项目的预算没有上限。

转发这个安东尼·高迪-科尔内特,让我们都遇到像古埃尔先生这样的优质甲方: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1
    收藏
    我要举报
            查看更多

            扫码下载澎湃新闻客户端

            沪ICP备14003370号

            沪公网安备31010602000299号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

            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