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斩断AI换脸等黑产产业链,监管层再次发力
国内的首个监管“AI换脸术”规定还要追溯到2019年,目的在于打击利用AI 技术制作的虚假音视频,控制此类“新型谣言”的传播。
最广为人知的,是2019年初,一段借助AI换脸技术制作的94版《射雕英雄传》大火,黄蓉饰演者朱茵的脸被换脸技术“偷天换日”变成了杨幂的,虽然五官大不相同,但换脸后的表情、动作却很自然流畅,一石激起千层浪,引发众网民哗然。
当年7月,媒体也对AI换脸黑产进行了走访调查,发现100元打包200部换脸情色片,囊括国内一二线女明星,5张照片就可以帮你定制换脸视频,400元就可以购买换脸软件及教程并包教包会……令人咋舌的交易之下,AI换脸黑产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
单纯的换脸术并不让人过于担心,真正引起公众担忧的,是虚假视频+虚假音频的融合:各个“AI主播”的出现就是一个例证,两者一旦更加深度地进行融合,对于目前的音视频鉴定技术是一个巨大的考验。
近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规定》明确了深度合成技术服务提供者、使用者、应用程序分发平台等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以及深度合成数据和技术管理规范以及监督检查与法律责任。其中提出,深度合成服务提供者和技术支持者提供智能对话、合成人声、人脸生成、沉浸式拟真场景等生成或者显著改变信息内容功能的服务的,应当进行显著标识,避免公众混淆或者误认。
“AI换脸”流行已久
在很多人的概念中,换脸可能还停留在P图的地步。然而,AI换脸技术已经能将动态视频中的人脸,替换成其他人的人脸,在深度伪造技术的助攻下,替换上的人脸不再是僵硬的五毛特效,而是富有表情神态,甚至到了肉眼难辨的境界。
据悉,AI换脸技术最早出现在2017年,也被叫做“深度伪造技术”。
2017 年,国外名为“DeepFakes”的用户在Reddit上发布了一个假视频,利用深度学习和AI 新技术将《神奇女侠》的扮演者盖尔·加朵的脸换到了成人电影上,从此AI 换脸技术逐渐泛滥成灾。
2019年,国内掀起“换脸”风潮。B站up主“换脸哥”将94版《射雕英雄传》的影视片段中朱茵的脸替换成杨幂,迅速在网上发酵并引发争议,B 站视频截止删除前点击量超出 20 万,微博话题阅读量 1.3 亿。
后来“AI明星换脸”成为一条灰色产业链。AI换脸泛滥的一个重要原因,是它能够被低成本低门槛地获取和运用。从一个AI换脸制作者那里了解到,“五分钟视频换脸100元”、“学教程2000元包教包会”、“进行一对一教学”、“不限视频内容”、“所有明星都能换脸”、 “大约一个星期就可以掌握AI换脸视频制作”。
后来,更坏的消息传来了——可以实时生效、作用于视频聊天的AI换脸技术也出现了!那些软件的使用很简单,进入到主界面后,即可看到当前摄像头捕捉的画面,以及软件的其他功能。
那些软件本身内置了很多人脸可选择,例如爱因斯坦、蒙娜丽莎、奥巴马乃至C罗等名人。你可以选择软件预设的人脸进行替换,也可以自己载入一张人脸照片来替换。
你的脸瞬间就变成了另一张脸,你做什么动作,这张人脸也会做什么动作,无论是眨眼、张嘴、点头等等,非常逼真。
监管加速 给黑产带上枷锁
可以说,“AI换脸”已经变成了很多黑产盈利的工具,不法分子能让明星“AI脱衣换脸”,那么,普通大众会不会遭受此害呢?面对愈演愈烈的“AI换脸”技术与工具,公众难免会对AI换脸滥用的担忧,什么情形下AI换脸会侵害当事人权利?如何依法规范AI换脸技术的使用?
除了文章开头提及,国家网信办、文旅部和广电总局等三部门再2019年联合发布了《网络音视频信息服务管理规定》,明确“利用基于深度学习、虚拟现实等的虚假图像、音视频生成技术制作、发布、传播谣言的……应当及时采取相应的辟谣措施”等针对换脸技术的新规定。
当下,已实施的《民法典》又做出规定,换脸视频都需要以肖像权人同意为前提,否则即为侵权。而制作、复制、贩卖、传播淫秽视频,已经触犯了刑法。受害人可以依法进行维权。因此,未经当事人同意的AI换脸违法。
《民法典》第一千零一十九条明确规定:任何组织或者个人不得以丑化、污损,或者利用信息技术手段伪造等方式侵害他人的肖像权。未经肖像权人同意,不得制作、使用、公开肖像权人的肖像,但是法律另有规定的除外。法律另有规定的五种情形,包括为个人学习等目的在必要范围内使用、新闻报道不可避免地使用、国家机关依法为依法履行职责使用等。这意味着,无论是普通公众还是明星,除了以上这五种情形,一切其他的换脸视频都需要以肖像权人同意为前提,否则即为侵权。
对于深度合成技术的监管,此前在《互联网信息服务算法推荐管理规定》《网络信息内容生态治理规定》等法规中均有提及。
2022年12月11日,国家互联网信息办公室、工业和信息化部、公安部联合发布《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自2023年1月10日起施行。
深度合成技术涵盖了内容合成、人脸合成、语音合成以及虚拟人全身合成等技术类型,如今大热的AI作画、AI创作、AI换脸以及虚拟人制作等,都属于深度合成技术支持下的应用。
12月12日发布的《<互联网信息服务深度合成管理规定>答记者问》提到,《规定》出台主要基于多个方面考虑,一是深入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进一步加强对新技术新应用新业态的管理;二是维护网络空间良好生态,避免影响传播秩序和社会秩序,损害人民群众合法权益,危害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三是促进深度合成服务规范发展,明确各类主体的信息安全义务。
此次出台的《规定》,则对深度合成内容更有针对性地进行规制,也标志着监管部门针对互联网信息内容监管版图的进一步细化。
“和之前相对碎片化的法规相比,新规的针对性非常强,且全链条管理。”世辉律师事务所合伙人王新锐对界面新闻记者表示,《规定》通过一系列的管理制度要求来管控深度合成带来的风险。
最后
标识可以让受众明白内容是否属于深度合成,一定程度上可以减少深度合成内容产生的社会偏差。对于技术支持公司来说,对输出内容增加标识难度不大。不过,对于平台型公司而言,如何识别出不同上传者的深度合成内容标识将成为一个难点。
随着AI技术的不断发展,相关法规会逐渐完善,针对Deepfake等的检测技术也会变得越来越准确、高效。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