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记忆】甜蜜的思念‖高歌
原创 高 歌 方志四川
欢迎关注“方志四川”!
甜蜜的思念
高 歌
母亲的老家在甜城郊区的三元井,成渝铁路从大院前50米冲头路过。20世纪70年代,在外婆家,我经常拉住舅舅的衣角,跟着他步行通过三元隧道到蟠龙坝糖果厂吃蜜饯。性格温和、心地淳朴善良的母亲就牵着我的手一同进城玩耍。
一
一个周末的午后,身为糖果厂高级技工的舅舅饶有兴趣地说道,内江盛产蔗糖、蜜饯的历史悠久。内江蜜饯早在三百多年前就开始制作,由于制作精细,品质优良,成为著名特产。内江“甜城”的美称也由此而得名。
蜜饯最先是由家庭主妇将各类瓜果、蔬菜、药材放进锅内,用制冰糖产生的冰水熬煮而成,或自己食用,或在逢年过节、做寿迎亲时款待宾朋,民间俗称这类制成品为“煮货”,以后随着市场需求增加,内江开始出现作坊生产。到了清末,独特的蜜饯制品已是声名远扬,“冰桔铺”迅速增加。民国时期,铨源、大华、德华、美新、新华、协康、复兴荣、德孚等20多家蜜饯铺成为内江着名商号,常年产量50万余公斤。
内江蜜饯
据《内江县志》记载,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内江先后建立了县、市糖果食品厂。因市场需求大增,原由冰水煮制蜜饯的工序改为熬白糖汁煮制。蜜饯品种逐渐增多,金钱桔、梨脯、青瓜皮、杏子、寿星桔、枣子、西伏瓜、花红、桃子、笋瓜、香蕉、冬瓜、莲藕等大量蔬果被制作成蜜饯,共有40多个品种,80多个花色。此后,内江蜜饯在全国名声大噪并销往苏联、罗马尼亚及东南亚国家。1981年,“太白楼”桔饼蜜饯被中商部评为优质产品。1983年,桔饼蜜饯再次获国家外经部荣誉证书,内江糖果一度享誉天下。其后几年,蜜饯又接连在国家级、省级食品展中捧回一项项殊荣。
我最喜欢吃的是冬瓜做的冬条和糖粉做的花果糖。为此,母亲专门请教舅舅传授技艺,在工作之余,通过外公买回的制糖工具和原材料,做冬条之类的蜜饯储备。
喜欢吃蜜饯,转眼间就过了十几年。到90年代初,内江甘蔗种植面积逐年萎缩,蜜饯产量开始下滑,内江县、市食品厂破产,数以千计的产业工人转行谋生。
二
为满足我及弟妹喜欢吃甜食的愿望,节日里,母亲还会做糖渣肉、甜香碗、红枣馅包子、甜的兔儿馒头等,我和弟妹贪婪地嗅着它们散发出来的扑鼻芳香,沁心的甜难以忘怀。
看到母亲脸上写满了笑容,我的心田漾起了幸福的涟漪,母爱在这一瞬间永远定格在我的脑海里。
在外婆的言传身教中,贤惠的母亲总是变换着花样满足我们几兄妹的嘴。
仲夏时节,母亲总会选择夏季有云的晴天,配备必要的工具(提兜、手套、镰刀、木棒、雨伞),带着我和弟妹去山里找野地瓜。野地瓜别名地果、地瓜泡,有农谚云:“六月六,地瓜熟。”在地瓜藤里寻找成熟的地果,并教会如何识别能吃的“母地瓜”和不能吃的“公地瓜”。
在茂密的山林里,石骨壁上、土埂边爬满了密集的绿色地瓜藤,我和弟妹蹲在母亲身旁,学着和母亲找地瓜,一边找,一边听母亲讲述地瓜、灯笼花(蒲公英)以及紫花地丁的药用价值,称这些草药是原生的,算得上是宝贝儿。懂行的母亲得到了在药厂工作的外婆的真传。
地 果
我们用了大半天时间,找了满满的一兜地瓜。回家后,母亲教会我们如何把地瓜洗干净凉晒。随后,弄了一大碗地瓜剥皮,弟弟妹妹早已垂涎欲滴,我也吞着口水,母亲按人头分了地瓜,地瓜入口可口甘甜,不可言喻。
找地瓜已成常态。后来,母亲因腿脚不方便不宜爬山,我就带着弟妹继续找地瓜,直到弟妹成家立业。
三
母亲称得上是爱心使者,自我记事起,就知道母亲善小而为之。记忆较深的一次是70年代末的秋天,母亲带我去姑姑家参加宴席,过浮桥到了东兴镇,看到一个邋遢的妇女带着4岁女儿在乞讨,当母亲得知妇女的老公患了重病需钱治疗时,她将身上仅有的32元钱捐了30元。80年代中期,一个远房亲戚的孩子患了重病,她又捐了2000元。几十年来,慈善的母亲几乎花费微薄工资的三分之一用做善事。
内江东兴老街一角
步入中年的我感谢母亲、父亲的养育之恩,感谢从小培养了我豁达的性情、勤劳的品格和顽强的意志。
岁月流逝,如今生活条件越来越好,各类美食琳琅满目,但童年吃过的冬条、地果等食品,却是我最香甜最美好的记忆,每当看到商场售卖的蜜饯,就会想起母亲、想起家乡甜城,心里涌起甜蜜的思念。
来源:四川省地方志工作办公室
文/图:高 琦(笔名高歌、宇寰、婷子,四川内江人,四川省散文学会会员,四川法制网副主编,内江市东兴区作家协会会员。2010年至今,已在全国200多家报刊发表文学作品800余篇(首),并有作品入选书籍出版)
方志四川部分图片、音视频来自互联网,仅为传播更多信息。文章所含图片、音视频版权归原作者或媒体所有。
原标题:《【记忆】甜蜜的思念‖高歌》
本文为澎湃号作者或机构在澎湃新闻上传并发布,仅代表该作者或机构观点,不代表澎湃新闻的观点或立场,澎湃新闻仅提供信息发布平台。申请澎湃号请用电脑访问http://renzheng.thepaper.cn。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4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