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复旦大学邓峰:积极预防,把疫情第一波冲击延后甚至尽量阻滞
近一个月来,党中央和国务院领导积极听取专家意见,针对国内疫情防控政策做出系列调整和优化。针对病毒持续变异的特点,国务院联防联控机制综合组先后发布“二十条”和“新十条”等措施,延续近三年的严格管控政策发展到如今持续的优化政策,政策导向出现了变化。
在这种新背景下,我们社会每个人都需要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负责人,也就需要我们百姓能对病毒有相应的认知、基本了解和配合举措。本文根据对一线专家观点的记录和总结,整理如下几点思考。
首先,我们需要有对病毒性质基本认知和变异趋势的理解判断。
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了解和认知病毒是我们社会各种治疫行动的基础所在。近一年左右,病毒通过不断变异迭代,出现了杀伤力不断弱化、传播力不断加强的重要特征;持续传播下来的病毒杀伤力原则上是日渐弱化、日渐隐蔽和难以管控的。因此,策略调整也是必然的、早晚的问题。事实上,当前大部分新冠病毒感染者,已经都没有了肺炎症状。为此,钟南山院士指出,当前新冠肺炎只是上呼吸道感染,其实已经是“新冠感冒”。
另一方面,有的地方新冠流行时还是出现短期内死者数量激增的现象,这个需要理性区别看待。根据专业报道,新冠疫情突发时,有可能带来人体内的免疫风暴,并可能造成免疫系统失控从而冲击肝肾等器官造成自我伤害,有基础病者、并发症者或老年患者就更容易遭遇意外,目前这种问题仍是少数。而从宏观上讲,病毒变异特点决定了,病毒很可能会大规模传播,这就可能会从另一个角度大量消耗医疗资源、影响医疗体系的正常运作;从而必然会对医院、尤其是大中型医院造成医疗系统的瘫痪或半瘫痪,这就如同医疗系统也经受了一场资源挤兑风暴,使得一些重症患者、老年患者等一批依赖于医院的患者无法得到及时医治,这也是一个重要因素。
为避免过度医疗,有必要战略上轻视敌人而在战术上重视敌人,把防线提前推到每个人,让全社会都要有充分的防范意识和防范手段,让社会尽力联手抑制新冠疫情的传播和暴发。只有未雨绸缪、才能防患于未然,力争将损失降低到最低。
其次,个体的积极防范和全社会阻滞疫情的第一波冲击。
(一)从个人视角看,积极防护是第一道防线。针对预防阶段的广大人群,做好个体卫生防护、疫苗普及和提升个体免疫力是关键。
根据专家指导意见,疫苗普及是建构整个防线的基础所在。同时,网上有不少一线专家或医院的指南,可以学习。笔者根据日常观察专家意见仅作如下几点建议:多喝牛奶多喝热水、多锻炼多休息;没有医生指导时不乱吃药;并坚持做好卫生防护、戴好口罩勤洗手。在此基础上,积极防疫的态度和举措非常重要。
此外,一旦疫情暴发,尽量少去医院,时空交集会大大增加新冠感染概率。因此,积极充分、依靠自我的防护措施极其重要。
(二)从全社会的防护要点上看,把第一波到来时间尽量拉后,把全民准备时间拉长,把高峰全力压低,就能把疫情冲击力度尽量降低,这对我们帮助极大。
中国是人口大国,医疗资源分布也不均匀。而医疗资源集中的地方也恰好是城市相对发达、人口密集,病患集中的地方。正因为此,北上广遭遇的新冠疫情冲击首当其冲。同理,冲击波一旦到来,都可能会在各省各地人口密集的主要城市带来冲击,都有可能会因为短期内医疗资源相对不足而带来次生灾害。积极预防,把第一波延后甚至尽量阻滞,就能有效延后甚至可能避免不少问题发生。
最后,新背景下社会防疫需注意三点原则:科学、开放、治理。
(一)科学,是五四精神中的赛先生,对我们现代工作具有特殊指导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就曾多次强调抗疫需要强大的科学技术支撑。从2020年初,我们发现新冠疫情的巨大杀伤力并采取系列果断管控措施,到近期发现新冠疫情持续变异的重要特征并调整优化策略,重点就是依靠科学。借力于一线真正有能力有良知的专家学者提供准确的疫情信息和科学医治方法,我们始终会立于不败之地。当前,我们要利用好大数据时代的各种统计工具,用好各种科学模型,实时了解和把握疫情发展;一同查找问题、一同寻找新型危机下应对方法的关键点。
(二)开放,是借力世界治疫经验和资源的关键一招。人类是命运共同体,疫情是人类共同的敌人,人类应该团结起来共同治疫。中国作为发展中国家,在人命关天的重大防疫工作中,要善于借力发达国家资源。正如默克制药公司80年代曾无偿把乙肝疫苗技术转让给中国,今天国内及时引入海外疫苗,公众人物呼吁辉瑞降低价格,都是无可厚非的必要之举。一些大国新冠疫苗专利豁免和消除贸易壁垒等问题,也都需要各国在开放心态中携手前行。在人类共同体的防疫面前,相互合作远大于竞争,我们要保持开放合作的姿态,积极推动各国共同防疫。
(三)治理,是现代人类集体组织和管理方式高度发展的重要标志。现代人类,已经从古代阶级统治的方式中解放出来;而信息时代以来,新型治理又正从政府传统管理的方式中脱颖而出。这种治理的关键,就是相信人民群众,依托人民群众,给政府之外的个体更充分的积极防疫空间、把群众路线和治疫工作结合起来;让每个人有真实可信信息、有充分科学知识、且有能力有方法承担起健康的第一道防线。
面对疫情治理的人力资源基础,首先要保护好医生护士的核心专业人才资源,然后要拓展社会大白资源、普及发展信息化医疗治理的防疫系统,让人人都有信息知情权、能了解防疫的基本方法手段、从而让人人有能力承担起防疫任务,成为自己健康的第一责任人。
受疫情冲击时,医生护士的工作强度可能是以往几倍,而且他们疲劳工作过程中还要频繁接触大量阳性患者,被新冠感染的可能性非常高,他们的大量感染将可能直接影响防疫工作,甚至导致医疗系统的瘫痪。特定情况下,可以继续征召某些有能力、能防护、有利他精神的优秀大白到医院补充人手。另外,普及发展信息化医疗治理的防疫系统,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治疫体系,要让真实信息可传递、民间匹配上可信的治理网络。这样通过网络,少数的医生护士就可以将治疫经验方法传递到千家万户。如北京天坛医院“新冠门诊”上线,可视频复诊、在线开药并配送;贵州省新冠互联网医疗服务平台上线......如此等等举措,非常必要。
综上所述,我们有科学认知病毒、也要根据政策导向积极应对病毒变异。我们相信,全社会广大人民群众借助党和政府的有力领导、借助一线专家的有效指导,有能力应对疫情的新变化。如果,把治疫比作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那么,兵无常形、水无常势;病毒变异需要我们积极面对新的挑战和战斗,以新的乐观主义精神、充分昂扬的斗志去面对病毒,还要以充分的科学认知和科技手段来防治病毒,更要以开放姿态和社会治理新方法来应对治疫新格局。
(作者为复旦大学科研院教师、南通开发区科技镇长团副团长)
- 报料热线: 021-962866
- 报料邮箱: news@thepaper.cn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31120170006
增值电信业务经营许可证:沪B2-2017116
© 2014-2025 上海东方报业有限公司